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18:14:29 1
專利名稱: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
背景技術:
乳化液的製備方法有很多種:有研磨法、直接熔融法、瞬時加熱法、有機溶劑法、及超臨界處理法等。有機溶劑法在製備乳化液,有一項技術難題必須解決,就是要控制乳化液中有機溶劑的殘餘量。凡工藝中採用有機溶劑,按《中國藥典》2005年版二部附錄珊P殘留溶劑測定法測殘留量,應符合規定的限度。然而,目前的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設備很難有效控制有機溶劑的殘餘量。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於提供一種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其包括蒸汽過濾器、反應釜、有機溶劑回收器和攪拌器;攪拌器設於反應釜內,用於攪拌反應釜內的乳化液;蒸汽過濾器通過蒸汽管道連通反應釜,且蒸汽管道延伸入反應釜內,位於反應釜內的蒸汽管道的側壁開設若干均勻分布的通孔且其末端封閉;有機溶劑回收器通過回收管道連通反應釜。該有機溶劑回收器包括連通回收管道的收集罐和設於收集罐前的冷凝器,冷凝器用於冷卻有機溶劑,收集罐用於收容冷卻後的有機溶劑。反應釜和蒸汽過濾器之間的蒸汽管道設有截止閥。反應釜和蒸汽過濾器之間的蒸汽管道設有電磁閥。反應釜還連通用於輸送氮氣的氮氣輸送管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實用新型可有效地將乳化液內的有機溶劑殘餘量控制在50ppm以下;有機溶劑回收率達到92%以上;增加氮氣保護功能,有利於保護物料。
圖1為本實用新型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的較佳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其較佳實施方式包括蒸汽過濾器50、反應釜30、有機溶劑回收器10和攪拌器20。攪拌器20設於反應釜30內,用於攪拌反應釜30內的乳化液。[0017]蒸汽過濾器50通過蒸汽管道40連通反應釜30,且蒸汽管道40延伸入反應釜30內,位於反應釜30內的蒸汽管道40的側壁開設若干均勻分布的通孔且其末端封閉,如此,通過蒸汽過濾器50過濾後的蒸汽可通過反應釜30內的蒸汽管道40的通孔均勻地滲入乳化液中,從而使乳化液受熱均勻,升溫平穩,在攪拌器20的攪拌下,可有效去除乳化液中的有機溶劑。有機溶劑回收器10通過回收管道連通反應釜30,乳化液製備過程中,低沸點有機溶劑從反應釜的乳化液揮發出,通過回收管道進入有機溶劑回收器10內進行存儲。該有機溶劑回收器10包括連通回收管道的收集罐和設於收集罐前的冷凝器,冷凝器用於冷卻有機溶劑,收集罐用於收容冷卻後的有機溶劑。反應釜30和蒸汽過濾器50之間的蒸汽管道40設有截止閥,蒸汽可通過截止閥根據生產情況採用間歇式等方式通到反應釜中,截止閥也可替換為電磁閥,以自動控制蒸汽的流量。反應釜30還連通用於輸送氮氣的氮氣輸送管道60,以輸入氮氣進入反應釜30,有利於保護反應釜30內的物料。上述實用新型可有效地將乳化液內的有機溶劑殘餘量控制在50ppm以下;有機溶劑回收率達到92%以上;增加氮氣保護功能,有利於保護物料。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可根據以上描述的技術方案以及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以及變形,而所有的這些改變以及變形都應該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其特徵在於:其包括蒸汽過濾器、反應釜、有機溶劑回收器和攪拌器; 攪拌器設於反應釜內,用於攪拌反應釜內的乳化液;蒸汽過濾器通過蒸汽管道連通反應釜,且蒸汽管道延伸入反應釜內,位於反應釜內的蒸汽管道的側壁開設若干均勻分布的通孔且其末端封閉;有機溶劑回收器通過回收管道連通反應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其特徵在於:該有機溶劑回收器包括連通回收管道的收集罐和設於收集罐前的冷凝器,冷凝器用於冷卻有機溶劑,收集罐用於收容冷卻後的有機溶劑。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其特徵在於:反應釜和蒸汽過濾器之間的蒸汽管道設有截止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其特徵在於:反應釜和蒸汽過濾器之間的蒸汽管道設有電磁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其特徵在於:反應釜還連通用於輸送氮氣的氮氣輸送管道。
專利摘要一種乳化液殘餘溶劑去除裝置,其包括蒸汽過濾器、反應釜、有機溶劑回收器和攪拌器;攪拌器設於反應釜內,用於攪拌反應釜內的乳化液;蒸汽過濾器通過蒸汽管道連通反應釜,且蒸汽管道延伸入反應釜內,位於反應釜內的蒸汽管道的側壁開設若干均勻分布的通孔且其末端封閉;有機溶劑回收器通過回收管道連通反應釜。上述實用新型可有效地將乳化液內的有機溶劑殘餘量控制在50ppm以下;有機溶劑回收率達到92%以上;增加氮氣保護功能,有利於保護物料。
文檔編號B01F15/02GK203044008SQ20132010811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8日
發明者劉慶輝, 林祥福, 葉錦 申請人:肇慶巨元生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