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移動式拉槽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01:46:27 1
專利名稱:一種可移動式拉槽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移動式拉槽器,該拉槽器適用於仰採或近水平回採的綜放或綜採工作面,主要用於拉移機頭、機尾。
背景技術:
現有煤礦開採中,綜採工作面運輸機的行進使用單體推機尾,單體柱頭頂在機尾減速機側面,柱根頂在臨時老柱(單體做老柱,打在棚梁與底板之間)上,頂槽時老柱經常被頂跑,頂槽單體不好放置,要反覆支設老柱和頂槽單體,造成推槽時間長(I一0. 5小時),(頂槽單體)容易出現崩單體傷人事故,存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可移動式拉槽器,該拉槽器適用於仰採或近水平回採的綜放或綜採工作面,主要用於拉移機頭、機尾。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的可移動式拉槽器,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通過鏈條與連接件連接,連接件底部連接千斤頂。所述的固定架為人字形固定架。所述的連接件為箱式結構,頂部設有用於卡設鏈條的十字孔,兩側壁上設有操作孔,兩側壁底部設有用於連接千斤頂的吊耳。本實用新型的拉槽器,便於移動,安裝快捷,操作可靠,相比較於頂鎬等推機頭、機尾裝置,可靠性高,安裝一次使用周期長,減少了打頂鎬壓柱的環節,鏈子松時可用調鏈器緊鏈方便快捷,拉一次機頭或機尾只需10分鐘,比用頂鎬等推槽裝置至少節省了 2/3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的連接件的示意圖。圖3是圖2的右視圖。圖4是圖2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可移動式拉槽器如圖I所示,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通過鏈條與連接件2連接,連接件2底部連接千斤頂3。所述的固定架為人字形固定架。所述的連接件2為箱式結構(見圖2-4),頂部設有用於卡設鏈條的十字孔2-1,兩側壁上設有操作孔2-3,兩側壁底部設有用於連接千斤頂的吊耳2-2。安裝方法在上順槽或下順槽選擇距工作面20m — 30m的地段,將固定架的兩塊鋼構件以「人」子形平鋪在巷道中,兩塊鋼構件一頭相靠(相靠的一頭在巷道中),另一頭插入巷道兩幫並頂在梁腿上,之後將3米的鏈條竄在兩塊鋼構件靠攏的一段,然後將鏈條固定到千斤頂連接件上,再將千斤頂與連接件上,打好銷子,同時將千斤頂活塞杆(活塞杆要全部推出來)、工作面前部槽頭或槽尾與調鏈器及30米的長鏈條連接好,打好銷子,最後將千斤頂的液壓管路接好,檢查無問題後送液緊鏈使兩塊鋼構件相靠的一頭靠近、另一頭頂緊棚腿及巷幫,然後停止送液,在兩塊鋼構件上別打上單體,壓牢鋼構件防止其被拉厥,造成槽頭或槽尾拉不走及其他事故。使用方法按上述方法安裝好後即可使用,當機頭或機尾距拉槽器鋼構件距離小於5米時,可將鋼構件上單體放掉,使用倒鏈或其他方法將拉槽器向外移,移到位後按安裝方法重新安裝即可,建議每移動後拉第一下時,先試拉以便驗證壓柱的可靠性。本實用新型的拉槽器使用方便,固定裝置安裝後(固定裝置由檢修班負責移動固定,生產班不用管),可拉機尾或機頭30m+0. 6m/次=50次,首先不用每次移機尾或機頭時打老柱,機尾或機頭需要移時,只需將鏈條調整好,打送液手把收千斤頂活塞杆即可將機尾或機頭拉到位,一般15分鐘以內就能完成移機尾或機頭的工作。
權利要求1.ー種可移動式拉槽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通過鏈條與連接件連接,連接件底部連接千斤頂。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可移動式拉槽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固定架為人字形固定架。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可移動式拉槽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連接件為箱式結構,頂部設有用於卡設鏈條的十字孔,兩側壁上設有操作孔,兩側壁底部設有用於連接千斤頂的吊耳。
專利摘要一種可移動式拉槽器,包括固定架,固定架通過鏈條與連接件連接,連接件底部連接千斤頂。本實用新型的拉槽器,便於移動,安裝快捷,操作可靠,相比較於頂鎬等推機頭、機尾裝置,可靠性高,安裝一次使用周期長,減少了打頂鎬壓柱的環節,鏈子松時可用調鏈器緊鏈方便快捷,拉一次機頭或機尾只需10分鐘,比用頂鎬等推槽裝置至少節省了2/3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E21F13/08GK202560311SQ20122018920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8日
發明者吳振林, 蘆付松, 苗書華, 陳新勇, 祈清平 申請人:鶴壁中泰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