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央空調智能水力平衡分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5 19:37:50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中央空調,具體為一種中央空調智能水力平衡分配裝置。
背景技術:
中央空調系統由冷熱源系統和空氣調節系統組成。採用液體汽化製冷的原理為空氣調節系統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內環境的熱負荷;制熱系統為空氣調節系統提供所需熱量,用以抵消室內環境冷負荷。製冷系統是中央空調系統至關重要的部分,其採用種類、運行方式、結構形式等直接影響了中央空調系統在運行中的經濟性、高效性、合理性。而在製冷系統中水力平衡分配裝置尤為重要,但是傳統的水力平衡分配裝置往往對壓力的控制不夠智能。
所以,如何設計一種中央空調智能水力平衡分配裝置,成為我們當前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中央空調智能水力平衡分配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的一端設置有冷凝室,所述冷凝室的一側設置有進氣口,所述冷凝室的頂端設置有增壓泵,所述冷凝室的內部設置有冷凝管,所述進氣口與所述冷凝管之間通過輸氣管連接,所述冷凝管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壓力傳感器,所述冷凝室的一側設置有緩衝室,所述冷凝管與所述緩衝室的連接處設置有隔熱板,所述緩衝室的頂端設置有洩壓閥,所述緩衝室的內部設置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內部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壓力傳感器,所述冷凝管的一端與所述集水箱的頂部的連接處設置有止回閥,所述緩衝室的一側設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設置有電動閥門,所述本體的底端設置有緩衝底座,所述緩衝底座的內部設置有控制器,所述緩衝底座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安裝板,所述緩衝底座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二安裝板。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和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電性連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增壓泵、所述洩壓閥和所述電動閥門。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裝板和所述第二安裝板的頂端均設置有安裝孔。
進一步的,所述冷凝管的呈S型均勻分布。
進一步的,所述冷凝室的頂端設置有散熱條。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種中央空調智能水力平衡分配裝置,通過第一壓力傳感器,便於感應的冷凝室內部的壓力,並傳遞給控制器,由控制器進行處理,當壓力較低時,控制器通過控制增壓泵,進而可以自動提高液化時的壓力,通過第二壓力傳感器會感應集水箱內部的壓力並傳遞給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洩壓閥,進而會降低壓力,當壓力達到規定值時,控制器會控制洩壓閥停止工作,同時控制器會控制電動閥門,這時電動閥門開啟,進而方便對液體的輸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本體;2、冷凝室;3、進氣口;4、增壓泵;5、冷凝管;6、輸氣管;7、第一壓力傳感器;8、緩衝室;9、隔熱板;10、洩壓閥;11、集水箱;12、止回閥;13、出水管;14、電動閥門;15、緩衝底座;16、控制器;17、第一安裝板;18、第二安裝板;19、第二壓力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中央空調智能水力平衡分配裝置:包括本體1,本體1的一端設置有冷凝室2,冷凝室2的一側設置有進氣口3,冷凝室2的頂端設置有增壓泵4,冷凝室2的內部設置有冷凝管5,進氣口3與冷凝管5之間通過輸氣管6連接,冷凝管5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壓力傳感器7,冷凝室2的一側設置有緩衝室8,冷凝管5與緩衝室8的連接處設置有隔熱板9,緩衝室8的頂端設置有洩壓閥10,緩衝室8的內部設置有集水箱11,集水箱11的內部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壓力傳感器19,冷凝管5的一端與集水箱11的頂部的連接處設置有止回閥12,緩衝室8的一側設置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的一端設置有電動閥門14,本體1的底端設置有緩衝底座15,緩衝底座15的內部設置有控制器16,緩衝底座15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安裝板17,緩衝底座15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二安裝板18。
進一步的,第一壓力傳感器7和第二壓力傳感器19電性連接控制器16,控制器16電性連接增壓泵4、洩壓閥10和電動閥門14,便於信號的傳輸。
進一步的,第一安裝板17和第二安裝板18的頂端均設置有安裝孔,便於裝置的安裝。
進一步的,冷凝管5的呈S型均勻分布,便於更好的進行的進行冷凝。
進一步的,冷凝室2的頂端設置有散熱條,便與對冷凝室進行降溫,進而方便對水蒸汽進行降溫。
工作原理:本體1的一端設置有冷凝室2,冷凝室2的一側設置有進氣口3,冷凝室2的內部設置有冷凝管5,進氣口3與冷凝管5之間通過輸氣管6連接,通過冷凝管5便於對蒸汽的液化,冷凝室2的頂端設置有增壓泵4,冷凝管5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壓力傳感器7,通過第一壓力傳感器7,便於感應的冷凝室2內部的壓力,並傳遞給控制器16,由控制器16進行處理,當壓力較低時,控制器16通過控制增壓泵4,進而可以自動提高液化時的壓力,冷凝室2的一側設置有緩衝室8,冷凝管5與緩衝室8的連接處設置有隔熱板9,通過隔熱板9便於防止熱量的傳遞,緩衝室8的頂端設置有洩壓閥10,緩衝室8的內部設置有集水箱11,便於收集循環水,冷凝管5的一端與集水箱11的頂部的連接處設置有止回閥12,防止水的回流,緩衝室8的一側設置有出水管13,集水箱11的內部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壓力傳感器19,出水管13的一端設置有電動閥門14,本體1的底端設置有緩衝底座15,緩衝底座15的內部設置有控制器16,通過第二壓力傳感器19會感應集水箱11內部的壓力並傳遞給控制器16,由控制器16控制洩壓閥12,進而會降低壓力,當壓力達到規定值時,控制器16會控制洩壓閥12停止工作,同時控制器16會控制電動閥門14,這時電動閥門14開啟,進而方便對液體的輸送,緩衝底座15的一側設置有第一安裝板17,緩衝底座15的另一側設置有第二安裝板18,通過第一安裝板17和第二安裝板18,便於裝置整體的安裝。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