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積深度脫銅的工藝生產方法
2023-10-04 14:52:19 4
專利名稱:一種電積深度脫銅的工藝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色金屬提取加工技術,具體是一種電積深度脫銅的工藝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電解液的脫銅方法主要以誘導法為主要方式,其特點是:將含銅量為20-25g/L的電解液加溫至53-55°C從主進液管道進入第I個電積槽進行脫除後再進入第2個電積槽脫除,然後依次進入第3、第4、第5、第6個電積槽進行脫除(根據生產量及其他條件還可以是更多個電積槽,一般一組或一個系列為5-12槽);同時可設置輔助給液管道在第
2、第4個電積槽進行補液。電解液在經過上述脫除後,再經過第5、第6個電積槽脫除使電解液內銅含量脫除到較低的水平範圍,目前工藝存在的問題是:脫銅效果不理想,回收率較低,電單耗高,以月產3500-5000m3終液來計算,每月損失金屬銅約8_12噸。每年損失金屬銅為100多噸。分析主要原因是:
1.目前每組進液是從第I槽進液脫銅,從第2、4槽分別再補液脫銅,從第2、4槽補流進電解槽的電解液因為電積脫除時間短,電解液內的銅無法被脫除乾淨,造成終液含銅量高。
2.目前因為淨化二段電積脫銅系統在生產時,由於各種生產條件不同,會影響直流電流的高、低;而進液流量卻不好控制,導致流量沒有變化。這樣就會使電流低時電解液內的銅不能被深度脫除,造成終液含銅量高。3.目前,電積生產系統是在送電前開循環進液,停電後再停止進液,這樣電解液內的銅沒有被脫除乾淨,就流出電解槽進入終液槽,使終液含銅量高,銅回收率低。4.目前出銅作業完後,每組第I至6槽都是進的原電解液,原電解液含銅量一般為20-25g/L左右甚至更高;送電後,難以在短時間內被脫除乾淨,就流出電解槽進入終液槽,使終液含銅量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現有誘導脫銅法生產過程中銅金屬流失嚴重,金屬回收率低,能耗高的問題,提供一種電積深度脫銅的工藝生產方法。本發明的具體方案是:針對現有的誘導法脫銅工藝進行改進,一種電積深度脫銅的工藝生產方法,是將電解液通過主進液管進入第一個電積槽進行脫銅,然後再經若干個電積槽進行通電依次流水式脫除,使電解液中的銅積附在電積槽中的銅板上而完成脫除,並從最後一個電積槽的排放管放出終液;其特徵是:a.首先打開主進液管將所有電解槽加至標準高度,並在最後兩個電積槽中灌入一定量的排放終液配製電解液的含銅量為2_5g/L,關閉主進液管,然後對電積槽送電運行一段時間後,再打開主進液管和出液管進行循環脫除;在一個生產周期完成停電前停止對電積槽進液;b.電解液加溫至60_65°C再通過主進液管進入電積槽脫除;c.在主進液管上加裝流量控制閥,並根據以下方式進行電流和流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積深度脫銅的工藝生產方法,是將電解液通過主進液管進入第一個電積槽進行通電脫除,然後再經若干個電積槽進行通電依次脫除,使電解液中的銅積附在電積槽中的銅板上完成脫銅,並從最後一個電積槽的排放管放出終液;其特徵是:a.首先打開主進液管將所有電解槽加至標準高度,並在最後兩個電積槽中灌入一定量的排放終液配製電解液的含銅量為2-5g/L,關閉主進液管,然後對電積槽送電運行一段時間後,再打開主進液管和出液管進行循環脫除;在一個生產周期完成停電前一段時間停止對電積槽進液;b.電解液加溫至60-65°C再通過主進液管進入電積槽脫除;c.在主進液管上加裝流量控制閥,並根據以下方式進行電流和流量的控制I=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積深度脫銅的工藝生產方法,其特徵是:在第一個電積槽上還加裝有輔 助給液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積深度脫銅的工藝生產方法,其特徵是:所述時間
全文摘要
一種電積深度脫銅的工藝生產方法,是將電解液通過主進液管進入第一個電積槽進行脫除,然後再經若干個電積槽進行通電依次流水式脫除,使電解液中的銅積附在電積槽中的銅板上完成脫銅;其特徵是a.將最後兩個電積槽中灌入一定量的排放終液配製電解液的含銅量為2-5g/L,關閉主進液管,然後對電積槽送電運行一段時間,再打開主進液管和出液管進行依次脫除;在一個生產周期完成停電前一定時間停止對電積槽進液;b.電解液加溫至60-65℃;c.在主進液管上加裝流量控制閥,並根據流量設定電流;本發明減少了傳統工藝生產過程中的銅金屬流失,大大提高了金屬回收率,降低了電耗,節約生產成本,適用於誘導法脫銅技術的改進。
文檔編號C25C1/12GK103147094SQ201310049459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7日
發明者李 東 申請人:李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