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石灰窯懸掛缸的防脫磚底座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09:53:04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石灰窯的懸掛缸結構,具體地說是一種石灰窯懸掛缸的防脫磚底座。
背景技術:
在石灰窯結構中,最為重要的部位是懸掛缸,懸掛缸所佔的耐材量不大,但是在整個石灰窯施工中懸掛缸的施工卻是重中之重,懸掛缸是一種完全懸掛於窯體中心的結構,是石灰窯的核心部件,它直接制約著石灰窯的生產過程,也決定著石灰窯的生產壽命周期。在石灰窯的生產過程中,懸掛缸遭遇石灰石的頻繁撞擊,極易損壞。
懸掛缸部位的施工流程是,先在懸掛缸的底部進行澆注料施工,使懸掛缸的底部與澆注料連接在一起,然後再在澆注料結構和懸掛缸底座的上表面砌築砌磚。砌磚的總高度一般高達12米,總重量大約為3.5噸,該部分重量全靠懸掛缸底座和粘連在底座上的澆築結構來支撐。由於澆築結構受力不均勻,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懸掛缸底座上的澆築結構極易發生局部脫落,進而導致砌磚脫落,此時,只能停產,排空料後進行大修,嚴重影響了正常生產。而且整修很不方便,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石灰窯懸掛缸的防脫磚底座,以解決現有懸掛缸底座受力不均勻、易脫磚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石灰窯懸掛缸的防脫磚底座,在箱形鋼結構的底部設有座體,所述座體包括有:對稱設置在箱形鋼結構側壁兩側的C形鋼折彎件,連接在C形鋼折彎件上邊沿與箱形鋼結構側壁之間的上平板,以及連接在兩個C形鋼折彎件下邊沿之間的下平板,兩個上平板的板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下平板與所述上平板平行,在所述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間設置有支撐連接板;在所述C形鋼折彎件上設置有若干側向延伸的側向錨固件,在所述下平板上設置有若干向下延伸的底部錨固件,各底部錨固件在所述下平板的下方交錯分布。
在側向錨固件的外表面和底部錨固件的外表面分別設置有若干環槽和/或環稜。
在石灰窯的施工過程中,先在本實用新型的底座下部澆築混凝土,並使混凝土結構的上表面高於上平板所在平面,錨固件插在混凝土結構內,以提高混凝土結構與底座的連接強度;然後在混凝土澆築結構的上表面和本底座的上平板上砌築砌磚,砌磚由底座上平板和混凝土結構共同支撐,且兩者受力均衡,避免了混凝土結構局部受力偏重而易發生脫落的現象,從而提高了砌磚結構的穩定性,避免了脫磚問題的發生。
本實用新型的底座受力均勻,且承重力大,用於石灰窯懸掛缸中可減小澆築結構的承力,並使得澆築結構的受力均勻,從而避免了混凝土澆築結構因局部承力太大而易從底座上脫落的現象發生,進而解決了易脫磚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造方便,成本低,便於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箱形鋼結構,2、C形鋼折彎件,3、上平板,4、下平板,5、支撐連接板, 6、錨固件, 7、環稜,8、澆築結構,9、砌磚。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是在箱形鋼結構1的底部設置有座體,座體包括C形鋼折彎件2、上平板3、下平板4、支撐連接板5和錨固件6。
C形鋼折彎件2設置為對稱的兩個,其中一個位於箱形鋼結構1側壁的外側(如圖1中箱形鋼結構的左側),另一個位於箱形鋼結構1側壁的內側(如圖1中箱形鋼結構的右側),且兩個C形鋼折彎件2關於箱形鋼結構1的側壁對稱。在兩個C形鋼折彎件2的外側面分別固定設置有若干側向延伸的錨固件6。
上平板3設置在C形鋼折彎件2與箱形鋼結構1側壁之間,其一端連接在C形鋼折彎件2的上沿,另一端連接在箱形鋼結構1的側壁上。上平板3為兩塊,分別設置在箱形鋼結構1側壁的兩側,位於箱形鋼結構1側壁外側的上平板3與位於箱形鋼結構1側壁內側的上平板3的設置高度一致,以保證兩塊上平板3對砌磚9的承重力相同,從而使座體受力均勻。
下平板4設置在兩個C形鋼折彎件2的下沿之間,在上平板3與下平板4之間設置有支撐連接板5,支撐連接板5垂直於上平板3和下平板4。在下平板4上固定設置有若干向下延伸的錨固件6。在下平板4的底部還設置有支撐骨架,與錨固件一起支撐澆築結構。
在錨固件6的表面設置若干環稜7,或開設有若干環槽,或者是將錨固件6設置成彎曲的波浪形,用以進一步提高錨固件6與澆築結構8的連接強度。錨固件6水平、豎直或斜向插設在澆築結構8中,各錨固件6之間交錯分布,以提高底座與澆築結構8的連接強度,防止澆築結構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