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盆腔淤血症候群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02:30:54 1
專利名稱:治療盆腔淤血症候群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盆腔淤血症候群的中藥製劑。
背景技術:
盆腔淤血症候群是一種由於長期慢性盆腔靜脈充血、淤血所引起的病證,是育齡婦女慢性盆腔疼痛的原因之一。現代醫學認為任何使盆腔靜脈血流出不暢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本病的發生,如輸卵管結紮術後;多孕多產;體質虛弱;血管壁組織薄弱復因久坐久立以致靜脈流出受阻;子宮後傾及經常便秘致盆腔靜脈壓力增高回流受阻等。盆腔靜脈在功能上發生變化,影響血流運行,形成淤血、水腫,長久則組織缺氧而導致結締組織增生或纖維化,再通過神經血管之間相互影響,波及整個生殖器和乳房,而表現為臨床一系列症候群。主要症狀表現為下腹部墜痛,腰骶酸痛,帶下增多,性交不舒,精神多憂鬱,或神情緊張,失眠不安,月經紊亂,乳房脹痛,神疲乏力等。本病病程長,纏綿難愈,婦科檢查陽性體徵少,臨床不易診斷,治療頗為棘手。目前西醫治療多採用消炎及手術治療,效果不理想。盆腔淤血症候群屬於祖國醫學「痛經」、「帶下」等範疇,發病機理是氣虛血瘀,氣虛為本,血瘀為標。中醫治療本病宜益氣活血化瘀。
發明內容
因此人類對療效更好治療盆腔淤血症候群的中藥製劑仍存在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發現任何有關本發明藥物組合物的報導,本發明人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找到了療效更好的治療盆腔淤血症候群的中藥製劑,完成了本發明。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副作用小、標本兼治,能夠更為有效治療盆腔淤血症候群的中藥製劑。本發明藥物組成份的用量是發明人經過長期大量摸索總結得來的,各組份用量在下述重量份都具有較好的療效
黃芪30 90份、潞參30 90份、當歸10 30份、炒白芍18 54份、桃仁10 30份、丹皮12 36份、肉桂6 18份、血竭6 18份、生薏米20 60份、皂刺12 36份、紅藤12 36份、三稜10 30份、升麻12 36份、柴胡18 54份、炒蒲黃12 36份、z 茶12 36份。
本發明藥物選擇黃芪、潞參、當歸、炒白芍、桃仁、丹皮、肉桂、血竭、生薏米、阜刺、紅藤、三稜、升麻、柴胡、炒蒲黃、雲苓進行組合,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有效地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本發明中以黃芪、潞參、雲苓、當歸益氣養血以治其本;升麻、柴胡益氣昇陽;桃仁、血竭、皂刺、紅藤、三稜、活血化瘀;炒白芍、炒蒲黃化瘀緩急止疼治其標。諸藥配伍,相互協調共奏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藥能促進瘀血的分解和吸收,軟化粘連,並能擴張周圍血管,改善微循環,溶解纖維蛋白,改善盆腔環境,調理臟腑氣血功能。綜觀全方,標本兼治,攻補兼施,邪去而不傷正,扶正而不助邪。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簡、便、驗、廉、副作用小、標本兼治,患者易於接受,能夠更為有效治療盆腔淤血綜合症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所述治療盆腔淤血症候群的中藥製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製成的 黃芪30 90份、潞參30 90份、當歸10 30份、炒白芍18 54份、桃仁10 30
份、丹皮12 36份、肉桂6 18份、血竭6 18份、生薏米20 60份、皂刺12 36份、紅藤12 36份、三稜10 30份、升麻12 36份、柴胡18 54份、炒蒲黃12 36份、z 茶12 36份。本發明按照上述藥物重量配比稱取,混合、粉碎、過篩、殺菌消毒,酒泛制為丸如梧子大;本發明還可以按照上述藥物重量配比稱取,混合、粉碎、過篩、殺菌消毒,製成膠囊。
本發明藥物主要功能與治療範圍1、王要功能
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止痛。2、治療範圍
適用於盆腔淤血症候群所致的盆腔墜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經多、白帶多,失眠不安,月經紊亂,乳房脹痛,神疲乏力等。
3、用法與用量
每次9g,每日3次,月經乾淨後開始服用,經期停用。一個月經周期為一療程。服藥期間行側俯臥位,糾正便秘,節制房事,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下面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述治療盆腔淤血症候群的中藥製劑的有益效果,這些試驗例包括本發明所述治療盆腔淤血綜合症的中藥製劑的臨床療效觀察試驗。試驗例本發明所述治療盆腔淤血症候群的中藥製劑的臨床觀察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確診為盆腔淤血症候群的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給予本發明藥物治療,對照組60例給予己有藥物治療。治療組中年齡最小23歲,最大45歲;病程最長5年,最短I年;有人工流產病史20例,剖宮產史12人,結紮術史8人;痛經30例;腰骶疼痛20例;乳房脹痛23例;帶下量多32例;性交痛12例;對照組中年齡最小24歲,最大43歲;病程最長4年,最短半年;有人工流產病史22例,剖宮產史11人,結紮術史9人;痛經31例;腰骶疼痛18例;乳房脹痛21例;帶下量多30例;性交痛1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病史、臨床表現等方面經統計學處理,無明顯差異(t檢驗,P值〈O. 5),具有可比性。2、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之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確定診斷。3、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是在患者自願前提下,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治療組60例,服用本發明藥物治療,每次9g,每日三次,口服,月經乾淨後開始服用,經期停用。對照組60例,服用己有藥物治療,每日2-3次。以上治療均以一個月經周期為一療程,服用3療程觀察療效。4、療效評定標準
治癒症狀消失,停藥I年無復發。
顯效症狀明顯減輕,停藥半年無復發。好轉症狀稍減,停藥半年復發。未愈症狀無改善或加重。5.結果與分析(見表I)
表1兩組療比較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盆腔淤血症候群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所述治療盆腔淤血症候群的中藥製劑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藥製成的黃芪30 90份、潞參30 90份、當歸10 30份、炒白芍18 54份、桃仁10 30 份、丹皮12 36份、肉桂6 18份、血竭6 18份、生薏米20 60份、皂刺12 36份、 紅藤12 36份、三稜10 30份、升麻12 36份、柴胡18 54份、炒蒲黃12 36份、 z 茶12 36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盆腔淤血症候群的中藥製劑,其主要是由下列的原料藥製成的黃芪、潞參、當歸、炒白芍、桃仁、丹皮、肉桂、血竭、生薏米、皂刺、紅藤、三稜、升麻、柴胡、炒蒲黃、雲苓。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有效地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簡、便、驗、廉、副作用小、標本兼治,患者易於接受,能夠更為有效治療盆腔淤血綜合症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61P15/00GK102988846SQ201210589029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張慧珍, 李麗, 劉銀偉, 朱永強, 張彥麗 申請人:南陽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