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飄》讀後感
2023-10-04 01:14:04 2
《飄》小說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為故事場景,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飄的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飄》讀後感一
喜歡斯佳麗的勇敢堅強,喜歡瑞特的機智果斷,喜歡玫蘭妮的外柔內剛。
對於斯佳麗這個人物,我的感覺是矛盾的,是討厭卻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物,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而她卻沒一個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禮,那她就不會愛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直以來是辜負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尋著自己夢中的王子——阿希禮。她只是把自己愛的特點認為阿希禮有,她只是做了一件華麗的衣服,讓阿希禮穿上,而後愛上他。而事實是,她愛的只是那件衣服。
對於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堅強,佩服她對土地的執著,佩服她能在那中環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幹活,佩服她能不顧社會上的言論而開創自己的事業。她生命有幾個靈魂,一個是她的母親。他的母親是一位非常能幹、溫柔的典型貴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親為了救人而被傳染傷寒,去世了。另一個,是她十幾年來最愛的人——阿希禮。她能在逆境中站起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禮。她對阿希禮是異常執著的。還有一個,就是玫蘭妮。在一起奮鬥的十幾年裡,玫蘭妮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我覺得斯佳麗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對自己想要的東西異常執著,而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卻不屑一顧。一面在拼命讓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斷地把幸福推離,把愛人推向深淵。
斯佳麗愛的是阿希禮,可是,阿希禮卻不要她。就像瑞特說的,阿希禮是個君子,只是生在了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時代。他還是用舊世界的遊戲規則生活,只會撞得一鼻子灰。斯佳麗不了解阿希禮,所以她愛他,想盡一切辦法得到他,而當她認清他時,她再也不愛他了。
斯佳麗是個矛盾體,可又有誰不是矛盾體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來,當她面對困難時,她選擇迎接,當她面對責任時,她選擇擔負,可當她面對愛的抉擇是,起初,他選擇蒙蔽自己,當她終於認清,要面對時,卻已為時已晚。而她,在無能為力時,就會告訴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會好了,Tomorrowisanotherday。她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個充滿生氣、充滿鬥志的人。我最欣賞的,便是她的這句「Tomorrowisanotherday.」。永遠充滿了希望,充滿鬥志,永遠不會放棄,永遠不會絕望。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學習的。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心情不佳時,我便會告訴自己:「Tomorrowisanotherday.」。
書中另一個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蘭妮。她是個外柔內剛的女性,她幾乎擁有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說的,她是他所見過的少數貴夫人中的一個。她是堅強的,她是愛國的,她用她的心愛身邊所有的人。當她丈夫打仗時,她在後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當北佬打進城而她又快要臨盆時,她依然鎮定,當她身體虛弱而沒人下地幹活快要沒飯吃時,她和斯佳麗一樣,放下過去所受的教育和優越感,拖著虛弱的身體下地幹活,當她看到斯佳麗殺了一個北佬時,她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幫著掩埋屍體,搜查錢財,擦拭血跡,當戰爭終於結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來到她門前要求照顧而她們自己也沒有過多糧食時,她還是盡她所能地幫助他們,因為她希望在遠方也有一個好心的北佬女人給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飯吃。
如此一位堅強的女性,卻又是如此的溫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執著地相信斯佳麗和阿希禮,即使有人親眼看見他們摟在一起,也執著地相信他們,保護斯佳麗。她明知自己的身體無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卻執著地要再為阿希禮生個孩子,最終離開了她愛了一輩子的親人們。
真的是太偉大了,看著玫蘭妮,使我想到許許多多的中國古代女性,她們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勞任怨,相夫教子,然後默默無名地老去、死去。
整部書中,我最為喜歡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執著,他能那麼深地愛著斯佳麗十幾年不變。他想保護斯佳麗,寵愛斯佳麗,照料斯佳麗,讓她事事稱心,而斯佳麗卻拒絕了。他說過,再永恆的愛也會有磨光的時候,而他的愛,是被斯佳麗,被阿希禮,被斯佳麗愚蠢的固執磨光的。他的心,死了。當他女兒離開他時,他的心,再也回不來了。他說過,他從來沒有那個耐心把剪碎的褲子縫好,再告訴自己這就和新的一樣,自欺欺人罷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縫,再也不是原來那條了。
瑞特是個複雜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卻仍和舊時代格格不入,他有銳利的眼睛,可以在亂世找到自己的處身之道,他對國家有熱情,即使他明知必敗無疑,卻仍在最後關頭入了軍。他愛斯佳麗,但他更了解斯佳麗,所以他從不說,只是通過行動表達,而斯佳麗卻從來不想去了解他。最後,他絕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沒有勇氣再去嘗試,他累了。
《飄》絕對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書,文字優美,情節跌蕩起伏、扣人心弦,雖然其中由於作者的主觀因素,對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評價並不客觀和全面,但以文學角度來說,這絕對是一部絕世佳作,值得一看。
《飄》讀後感二
好吧,由於同桌多次強調這就是一篇言情小說,所以拋開小說沉重的社會性,只看人物。換個角度,看到人心。
古人總結得好,貪,嗔,痴。因貪而痴,因痴成嗔,而最終人心易冷,無怪他人,這或許是思嘉一生的寫照。
思嘉愛艾希禮,卻又愛的不是艾希禮。用原著的一句話來說,便是「就如同她喜歡一件衣服,當她看到艾希禮時,就給他穿上這件衣服,然後愛上了他,自始至終,思嘉愛的是她幻想中那個英俊瀟灑、溫文爾雅、博學多才的艾希禮,而非現實中軟弱自私的艾希禮,但她又是一個執著堅韌的人,即使艾希禮已經娶了媚蘭,即使她已經嫁了三次,有了愛她的瑞德,有了三個孩子,她依舊存著幻想,希望可以與艾希禮在一起。像一個小孩,執著地想要得到星星,可是得到了,又能幹什麼呢?當媚蘭死去,她有機會得到艾希禮時,她又醒悟了,瑞德才是最愛她的人,她愛的也是瑞德,只不過總是自欺欺人的把瑞德的好加在想像中的艾希禮身上繼續迷戀。回去向瑞德表白,卻被拒絕。太晚了。
世上總有些人,把別人的付出看做理所應當,有甚者不僅如此,反倒要回過頭來怨你付出得不夠,對於前者,有時候距離太近而導致熟視無睹或許並不是錯,而將自己舉上道德高臺,俯視他人的付出,付之鄙夷,橫加指責,卻不看自己立場何在者,便是錯得不自知了。
思嘉愛得執著,幾近瘋狂。隱隱約約想起骨簫阿姨。人如其名,骨簫範悽涼,犯悽涼。同樣愛得瘋狂,而骨簫的個性更加尖銳,看到愛人移情(或娶了別人)骨簫做的是讓人剝了戀人的臉皮換上豬皮,讓他一生只能藏身荒林,以此報復。而思嘉的報復,卻是嫁給艾希禮妻子的哥哥。(汗……該書情節略狗血,實話說,拋開美國內戰,奴隸制,種族歧視這些沉重話題,就情節而言,有不少情節看起來像現代網絡狗血言情)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的軌跡。情感一樣,表達方式卻千差萬別,這或許又是人心千種的原因吧……因貪戀愛慕而自己成痴,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他人,把這種心態的對象看做其他,比如信仰,比如夢想,不也如此?執著的正面可以是堅韌不拔、堅持到底,也可以是執迷不悟、死不悔改。看清,知易行難,就算旁觀者清,你聽得進去嗎?就算聽進去,你能夠說服自己,改過來嗎?大約不會,人大多數時候都覺得自己是對的,質疑自己永遠比質疑他人困難,所以再錯下去,義無反顧,只覺自己正在朝終點前進。所以說善惡只在人心,對錯的規則,是由大多數人的是非觀形成。究竟有沒有永恆的對錯,誰知道呢?
《飄》讀後感三
「我明天再想這事好了,到塔拉去想。那時我就承受得了了。明天,我要想個辦法重新得到他。畢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這就是郝思嘉在碰到困難時屢試不爽的法寶。
郝思嘉,一個毫不虛偽、充分表現「自我」、敢愛敢恨而又有責任心的傳奇女子,從當時愚昧而又紛繁複雜的社會中跳脫出來,用她的人格魅力,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從一個有著豆蔻年華的少女在戰火和人生磨難中逐漸成長成為塔拉的支柱,支撐著幾十口人的生活。
「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正是郝思嘉的這句人生座右銘,支撐她一直走下去。「我——我能順利通過?」郝思嘉恐懼地坐在馬車上,鞭打著那匹瘦弱到隨時會倒下的小馬,朝著未知的前方前進,和一個瀕臨死亡的女人、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一個愚蠢透頂的黑人小女孩以及一個驚恐害怕的孩子在一起,她只能靠自己了。讓她帶著他們去穿越長達數裡長的戰場、穿過落伍的散兵、北方佬、熊熊烈焰,以及只有上帝才知道的什麼東西。恐懼也不能打亂她的思維,她有條不紊地安排著一切。誰說女人天生是弱者?在這一刻,她表現出來的鎮定以及睿智絲毫不遜色於瑞德。她相信,所有的痛苦和挫折都將成為過去,明天將會是另一個新的開始,只要自己付出努力,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不知道是不是這種樂觀的態度,使得郝思嘉在面對社會的嫌惡時能夠繼續以她百戰不殆的精神繼續她的事業。她備受指責。一個美國詩人曾經說她吝嗇迷信,還自私自利,簡直無人可比。人是要有精神的,這一點於她是不可理解的,至於說思想,她知道的最多的就是那種屬於小農意識的卑劣的狡詐伎倆。基於這一點,除了她珍貴的皮膚、土地和錢財之外,她什麼也不看重。可是,她很執著,一旦她認定了的事情,就非完成它不可。她對衛希禮的愛堅定不移,為了曾許下的諾言,費勁千辛萬苦照料著虛弱的媚蘭——衛希禮的妻子。即使她百般不喜歡她。在食不果腹的日子,也正是因為她的堅持,才使得生活漸漸起色。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僅要縮衣減食維持生計,還要時時刻刻防止北方佬的掠奪的情況下,「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就顯得極為精神可嘉了。
在這場為自己的生存而打的戰役中,雖然郝思嘉採取的作戰方式並不是全都合乎道德規範的,但是她至少沒有躺下來等死,而是竭盡全力去拼搏,去奮鬥。《飄》出版的年代剛好是美國歷史上的大蕭條時期,這種面對現實,克服困難的精神正是那個時期迫切需要的,而且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將來,這種精神和勇氣都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