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戲表演藝術家,張廷玉的介紹
2023-10-04 08:51:14 2
張廷玉,衡州花鼓戲著名小生演員。他的唱腔很有特色,噴口有力、字字入耳,腔隨字行,婉轉動聽。在花鼓戲的表演中有諸多代表作,是他一生的心血。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花鼓戲文化中了解張廷玉吧。
張廷玉(1910-1966),衡州花鼓戲著名小生演員,衡陽縣九裡渡張新屋人。六歲時,父死母嫁,孤苦無依,九裡渡巫師湯成足憐而收為義子。九歲從鄧金生學唱衡州花鼓戲。以演《安安送米》之安安而名噪鄉裡,甚得老師喜愛,常背負他輾轉演出於各地。張廷玉年紀稍大些後,開始學習旦行,因倒嗓,又改學場面(樂師)。
民國十九年(1930),廷玉嗓音漸復,得勝班班主王春和勸他從屈榮卿習小生。首次在《金釧會》中飾張金生,以扮相俊美、眼大有神、表演細膩,獲得了滿堂彩聲。從此「雪伢子」聲名風靡衡州花鼓藝壇三十餘年。張廷玉擅演窮秀才戲,《楊春龍》、《朱買臣》、《山伯訪友》為其代表作。
他演楊春龍,在「東閣相會」一場中,一段四川哭皮唱得纏綿悱惻,催人淚下。他的唱腔很有特色,噴口有力、字字入耳,腔隨字行,婉轉動聽。楊春龍打漁鼓更精彩,揭露嫌貧愛富的劉洪吉的卑劣行為於嬉笑怒罵中,痛快淋漓,百看不厭。
他飾朱買臣,在「吵嫁」一場中,以憨厚反襯崔氏之刁蠻,把朱買臣窮而不俗、憨而非蠢的性格表演得恰到好處。演崔氏的周恩蘭說:「和張老師演戲,他能把他拉到戲中去,不會演戲也能演好戲」。張廷玉演戲,剪步走圓場,腰微弓,左手提衣下擺,右手成斜線擺動水袖,身段非常優美,至今猶為小生行所效法。
1955年,張廷玉參加湖南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會演,在折子戲《水漫藍橋》中飾魏奎元。這是小生獨角戲,唱做並重。張廷玉演技精湛,在演到水漫橋上時,人物心情、水勢層次分明,得到中國戲曲研究院羅合如、郭漢城、胡沙等專家的讚許,獲演員一等獎。
另外,他的戲路廣,飾《追魚》中披髮仗劍之張天師、《劉海砍樵》中幽默詼諧之狐大姐、《生死牌》中老成持重之黃伯希、《柯山紅日》中正氣凜然之軍政委,皆能傳神、各臻其妙。所創新腔西湖二流、西湖滾皮、三川調數板已成為衡州花鼓戲的保留腔調。
1956年參加中央文化部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戲曲演員講習會學習,受到梅蘭芳、程硯秋等藝術大師的教益。並於中南海為毛主席等中央領導表演衡州花鼓小折子戲《水漫藍橋》,並被吸收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1950年起至逝世,一直任衡陽市花鼓戲劇團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