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到燈塔去》小說讀後感

2023-10-04 04:11:24 4

  《到燈塔去》小說以到燈塔去為貫穿全書的中心線索,寫了拉姆齊一家人和幾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一段生活經歷。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小說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到燈塔去》讀後感一:

  二十世紀現代主義代表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用意識流的寫作手法,一反傳統理性寫作,淡化故事情節本身,濃墨於人物的內心世界,在人物精神空間中探索世界本真面目。她用女性的審美眼光,詩意的、細膩的語言,在人物的意識流程中傾瀉自己對人生真諦的感悟。

  文章情節非常簡單,第一部分「窗」,一個九月的傍晚,布盧姆一家在海邊的別墅招待朋友一聚,小兒子詹姆斯和拉姆齊夫人希望翌日能到燈塔去,卻因為天氣原因不能實現這一願望。青年畫家莉麗想把心中的景物畫出來,卻難於達到畫面的和諧過渡。當天的晚宴在拉姆齊夫人的努力下,氣氛逐漸融洽,最終成功結束。黑夜來臨,一夜十年,文章轉入第二部分「時光流逝」,布魯姆夫人溘然仙逝,安德羅在戰爭中死於非命,女兒普魯香消玉損……海邊宅院靜靜的接受歲月的侵蝕,漸漸布滿灰塵,張結蛛網,雜草叢生,野獸出沒,突然傳來消息,拉姆齊先生和兒女及朋友要到這裡度假。第三部分「燈塔」,從清晨莉麗一覺醒來開始,她又找出十年前未完成的畫繼續進行,拉姆齊先生和兒子詹姆斯,女兒凱姆一同前往燈塔,在他們抵達燈塔時,莉麗也最終完成了畫作。

  拉姆齊先生堅守於理性世界,他的一生為尋找客觀世界的永恆真理而艱難跋涉,他在哲學研究中不斷衝刺一座座高峰,就像從字母A到Z一樣,卻最終難以逾越R這座高峰,他的哲學研究如同浮士德的知識悲劇。他信奉事實,絲毫不會為了情感需要歪曲事實,把一句毀滅希望刺耳的話說得婉轉些,他讓兒子詹姆斯必須從小認識到人生是艱辛的,最光輝的希望也會熄滅,一個人需要的是勇氣、真實和毅力。在理性世界中感到孤獨和迷茫,在心靈疲憊時,他就會在拉姆齊夫人那裡尋求安慰。拉姆齊夫人是感性世界中的完美女性,她用情感滋潤乾澀的理性世界,像甘霖一樣滋養丈夫孤獨痛苦的心靈。她愛每一個人,力求在人們之間建立和諧融洽的關愛。她高雅美麗,若同一位女神,處於生活的中心,用情感撫慰每一個人。當她的思緒遨遊於情感世界中時,即使拉姆齊先生也無法與她溝通,也無法進入她的精神世界。

  女畫家莉麗已經不再年輕,依然獨身,在生活的邊緣,作為一個邊緣人物,敏銳地觀察周圍人的內心世界。她討厭拉姆齊先生的盲目和狹隘、喜怒無常,又敬佩他的真摯和誠懇。她看到拉姆齊夫人竭力營造的和諧氣氛時,心中的畫面浮起,卻又因排斥拉姆齊夫人的情感,使畫面轉瞬即逝,無法付諸於畫布。理性的審視使她敏感,同時也成為自己的牢籠,不能超越生活,難以捕捉心中的意象,無法將畫面定格。

  晚宴結束,人們都睡去,最後一盞燈熄滅,月亮落下,黑夜潛行,人物消隱。時間繞行於花朵間,遊走於書籍、牆紙邊,從一間房屋到另一間房屋,悄無聲息的呢喃細語,如幽靈般、流水般的游離在每一個角落。

  黑夜周而復始,季節循環往復,人類的勞動只能換來片刻的休息,沒有人與你分享孤獨,纖纖玉手在你手心漸漸萎縮、消失了,只有聲音震響耳際。

  散了、空了、什麼時候家具開始退色了,什麼時候牆板開始裂縫……唯有人的遺蹟,暗示著曾經的生氣,梳妝鏡中昔日的花容月貌,孩子的奔跑,皆消退了,只有牆壁上斑駁婆娑的樹影,飛掠而過的鳥兒撲騰翅膀的影子……

  孤獨的房子,寂靜而遙遠的獨自存留,收納了鳥兒飄逝的悲鳴、輪船呼嘯的汽笛、田野單調沉悶的鳴響、遙遠的的犬叫和人的呼喊,它把一切編織入體內,折攏,包裹在屋子周圍……

  只有,麥克奈布太太,哼唱著二十年前的歌曲,打開了鏽跡斑斑的鎖,抹拭灰塵。這個世界並不舒服,疲勞壓彎了腰,一個人的憂慮苦惱多麼長久,東西搬出又收進,早晨醒來夜晚又睡去,生活多麼機械和單調,交織著給人安慰的、永不泯滅的希望……

  生活就是這樣複雜紛繁,充滿了困惑和迷亂。時光流逝,十年如一夜。伍爾夫用溢滿詩情的語言,畫出時間的流逝不返,優美而悽清,濃縮了作家本人獨特的時間體驗和生命體驗。莉麗從酣睡中猛然驚醒,「一把抓住床上的毯子,就像一個失足墜落的人緊緊抓住懸崖邊的草根」,伍爾夫用莉麗的驚厥把我們從詩意帶回現實,戰爭的硝煙早已消散,安德羅、拉姆齊夫人早已埋藏在記憶深處。

  人生多麼混亂,多麼空虛,多麼漫無目的,生與死無法逃避,對永恆的追求令死亡的恐懼隨時籠罩作家心頭,維吉尼亞·伍爾夫認為,一切物質性的,功利性的生存狀態並不代表真實的生命的存在,人生中不乏那種「美麗而莊嚴」的瞬間,在這種「存在的瞬間」,當你全身心的沉浸在對生命的感悟時,便超越了死亡。

  莉麗找出未完成的畫布,拉姆齊和孩子們乘船向燈塔駛去。莉麗望著漸漸遠去的小船,對人生的真諦獲得了一剎那的印象,拉姆齊夫人曾說「生命在這兒靜止不動了」,在這個美妙的瞬間,拉姆齊先生最終登上了彼岸,莉麗感悟到了人生的啟示,在一片混亂之中,這種人生的啟示,這永恆的時光流逝,被鑄成了固定的東西。

  我們不斷的掙扎於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體悟之間,渴求人生的目標,追逐生存的價值,叩問生命的意義。打開每一本書,我們都試圖與作者思想交流,領悟片刻人生的美妙;接觸每個優秀的人,我們希求從他們身上汲取生命的力量,在困惑中打開一扇光明的天窗。《到燈塔去》並沒有寫出莉麗畫出了怎樣的一筆,使整個畫面完美過渡,表達出了心中怎樣的意象;也沒有講述莉麗在十年後,心靈深處熱切的呼喚拉姆齊夫人時,她受到了什麼啟示;也沒講明拉姆齊先生到燈塔去到底在尋求什麼;即便伍爾夫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沒有說出「燈塔」象徵了什麼。

  我們可以說燈塔象徵了希望和光明,象徵了理性和感性的和諧,象徵了拉姆齊夫人的愛,象徵了時光流逝中的永恆,作家只是為自己的精神世界尋找最恰當的表達方式,而生命的答案本就是豐富多彩的。當你感悟美麗時,當你被高尚或純潔撥動心底那根弦時,當你豁然開朗而心如明鏡時,在遠離塵世和積極生活之間取得平衡時,這美麗的瞬間,就是人生的真諦。

  《到燈塔去》讀後感二:

  說中,燈塔看上去是去旅行的目的地,其實它是拉姆齊夫婦的整體代表,這一象徵不僅意味著他們在人物中的中心位置,而且燈、塔分別是誇張溫情的拉姆齊夫人和客觀嚴苛的拉姆齊先生的象徵。拉姆齊夫人被喻為燈塔的閃光,她不僅「具有火炬般光彩的美」,而且,她樂善好施,總以關愛之心對待周圍的人,就像燈光一樣將「所有的貧窮和苦難都化為光芒」,給人以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拉姆齊先生是作為其妻子的對立面來塑造的,通過孩子的視角,我們看到拉姆齊先生自私虛榮,喜怒無常,總是要求別人的同情,與此同時我們還能從其他人物的視角,看到他的優點——重視勇氣、真實和毅力,事業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總之,拉姆齊先生就像燈塔一樣堅實、忠實於生活。所以,拉姆齊夫婦並不只是對比、相互映襯的關係,兩者還互為補充,相互促進,正如兩人美滿的婚姻關係。拉姆齊先生理智、忠於現實卻不能替別人設身處地地著想;拉姆齊夫人情感豐富,關心他人,「思想崇高」卻「行動無效」。兩人統一的是理智與情感、現實與理想的統一,而燈塔即是建立在理想基礎之上的理想之光。

  附錄:「鬼」誘茶客

  在昔日海洋大國——英國的文學作品中,燈塔常常是一個重要的素材,隨附《第一證書英語教程》中《「鬼」誘茶客》一課課文的中譯文如下,以餐讀者。

  「五十個便士看一次海灣的景色,」那個拿著望遠鏡的老者喊道。「明媚晴朗的早晨,看看那古老的燈塔和1935年那艘失事大船的殘骸吧。」

  看一次五十個便士,這純屬掠奪,不過,那景色的確很是壯觀。懸崖峭壁綿延不絕,海風激起金光燦爛的波濤,猶如脫韁之馬撲向海灘,數隻遊艇,揚起乳白色的風帆,千姿百態地在海面上左躲右閃,成一曲線前進。往下看,成群的海鷗一面在水面上盤旋滑翔,一面尖聲鳴叫,互相呼應。在一英裡外的海面上,那座古老的燈塔矗立在一些巖礁上的一個石砌臺基上,海浪貪婪地吞噬著這些巖礁。花錢我是毫不吝嗇的。就在我把望遠鏡對準那座燈塔的時候,我身邊的那位老者輕輕地拍了拍我的手腕。

  「你聽說過發生在那座燈塔上的一樁駭人聽聞的大悲劇嗎?」他悄悄地問道。

  「我想可能有很多傳奇故事與這樣一塊引人注目的地方聯繫在一起,」我提示說。

  「根本不是傳奇,」老人肯定地說,「我父親就認識那兩位捲入這場悲劇的人。一切都發生在五十年前的今天。你聽我給你說吧!」

  他的聲音好像變得更深沉更富有戲劇色彩了。

  《到燈塔去》讀後感三:

  年幼的詹姆斯有一個願望,就是到海中巖礁上的燈塔。然而在那年的夏天,由於氣候不佳,他的願望並沒有實現。故事就從這兒拉開了帷幕。

  本書分為三部,第一部就著重寫了女主人公拉姆齊夫人。以「窗」為標題的第一部,就寫了溝通的一扇窗,象徵著拉姆齊夫人的心靈之窗。她用她敏銳的洞察力,看出了人們的思維情緒,又憑她的菩薩心,為親友排憂解紛,訪貧問苦,助人為樂。要了解她,你需要「有五十雙眼睛」來觀察,但也難以窺其全貌。她對於人生缺陷總想全力補救。在她的人生中,能夠解決別人的痛苦,糾紛,讓身邊的人都能和諧地,穩定地生活就是她的願望。通過努力,她在那種混亂的生活中創造了一個煥發著心靈之美的孤島,使親友們感到至少暫時處於一個受到庇護的穩定的世界。她為了她的家人,她的朋友付出了太多,也有很多的成功,然而,她取得的成功是有限度的,在第二部分中,拉姆齊夫人去世了,她的一切努力似乎付諸東流。但是,在結尾部分,拉姆齊夫人的形象又在她身邊的人們中浮現,莉麗完成了她的畫,拉姆齊先生也抵達了燈塔。

  拉姆齊夫人及身邊的人的人生都有那麼一個追求的目標,在混亂的世界裡她與其他人的成功都是有限的,畢竟會有失敗甚至破滅,但是,雖然能力有限,心卻是無限的,只要在自己的範圍內真誠地用心去追求,往往最終都能實現,即使未實現,也不會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畢竟,自己真真正正地追求過,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老實說,自己的過去的確擁有一個願望,就是想在NBA裡打球,如今根本沒有這樣的機會了,而且很久以前就已經打消了這個念頭。如今漫無目的的我過著每一天,感覺自己的生活很空虛,或許末日到了,我也就這樣迎接生命的最後一刻吧。應該給自己一個目標了,我可不想在如今並不混亂的世界裡給自己創造出一個混亂的世界。生活就是有自己追求的事物,並真心地追求它,在這條路上會遇到許多想不到的奇妙,正因為有了這些奇妙,才能感受到人生的充實,生活才有意義,到頭來才會知道我是傳奇。

  擁有一個目標,一個願望,真誠的去追求吧,至少要讓我知道,我是傳奇。

  分享: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