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輪椅上的霍金課文讀後感500字

2023-09-24 05:09:05

  讀完輪椅上的霍金後,我們都會被主人公那超人的堅強毅力和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所打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輪椅上的霍金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輪椅上的霍金讀後感【篇1】

  當我第一次讀完《輪椅上的霍金》這篇文章的時候,便被霍金那種樂觀、感恩的心深深地感動了。我佩服霍金,他用一個常人不能想像的毅力和感恩的心戰勝病魔。他不斷求索的精神折服了我。

  霍金是一位物理天才,被人們稱為「宇宙之王」。他所撰寫的《時間簡史》在全球也擁有著無數的讀者,霍金本人也躋身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之列。但是命運對他十分殘酷,21歲的他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時,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縮症,不久完全癱瘓。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在疾病的折磨下,他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向右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隻腳只能向內扭曲著。嘴已經變成s型,要是略帶微笑,馬上就會出現「齜牙咧嘴」的樣子。看書、寫字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醫生斷言他只能活2年,但是他卻創造了醫學史上的奇蹟,堅強的活了下來,而且是40年,多麼驚人的數字啊!由此可見,霍金這40年將是何等的艱辛啊!

  從古至今,多少人在逆境中成長,在艱苦中奮鬥。他們是經過多少的坎坷和磨難,才達到光輝的頂點。霍金是逆境成才的典範,他是因為有堅強不屈的毅力和戰勝困難的信心才成功的。

  霍金這位生活強者、科學巨匠,永遠是我敬佩的人,是我奮鬥的目標。霍金教會了我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不能放棄,要堅持到底。我要向霍金學習。學習他那種向命運挑戰、頑強拼搏的精神;學習他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毅力和勇氣;我要做一個像霍金那樣勇敢頑強,不斷探索科學、探索未知世界的人。

  輪椅上的霍金讀後感【篇2】

  今天上午,我讀了《輪椅上的霍金》這篇故事,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1963年,21歲的霍金患上盧伽雷氏症,不久就全身癱瘓。1985年,因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失去了語言能力。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多年,全身上下只有三根手指能動,演講和答問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實現,醫生曾斷定他只能活兩年。但他不僅奇蹟般地活了下來,而且還成為天體物理學的泰鬥、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盧卡遜數學講座的教授,被人稱為「宇宙之王」。

  霍金能頑強地活下來,並取得這樣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有著樂觀向上、勇敢堅強、不屈不撓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有自強不息、不斷追求、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一個在輪椅上坐了40多年的人,如果是一般的人,早把自己當作是一個廢人了,但他從不灰心,他說:「我的手指還能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多麼感人肺腑的話呀,正因為他這樣樂觀地面對一切,所以他才會走向成功!

  讀了霍金的故事,我也開始反省自己。連一個殘疾人都有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而我一個健全人對事情卻只有三分鐘熱度,常常才學一點樣子就半途而廢。就拿我學素描的例子來說吧:剛開始學素描的時候,我還很感興趣,每天不僅完成老師的作業,而且在家裡還反覆練習,可是時間久了,我對素描漸漸產生了反感,覺得素描很枯燥,一點都不好玩,於是,就半途而廢,沒有再學下去。現在看著以前和我一起學素描的同學已有一手好本領,自己既羨慕又慚愧。

  以後我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像霍金一樣,遇到困難和挫折要樂觀面對,要堅持不懈,勇敢地向勝利的彼岸衝去。

  輪椅上的霍金讀後感【篇3】

  霍金是誰?他是一個大腦,一個神話,一個當代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一個科學名義下巨人······或許,他是只是一個坐著輪椅,挑戰命運的勇士。

  史蒂芬·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點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後,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時就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於常人——這多半是因為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於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裡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從兒童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道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黃昏,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後,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裡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既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後,心和肺也會失效。霍金「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霍金的病情漸漸加重。1970年,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沒離開它。永久坐進輪椅的霍金,極其頑強地工作和生活著。

  當然,霍金也嘗試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1985年,霍金動了一次穿氣管手術,從此完全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他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極其艱難地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探索著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

  霍金的研究對象是宇宙,但他對觀測天文從不感興趣,只有幾次用望遠鏡觀測過。與傳統的實驗、觀測等科學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覺。

  「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就來源於一個閃念。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不那麼黑。

  這一閃念在經過3年的思考後形成了完整的理論,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斷的輻射X光、伽瑪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霍金輻射」。而在此之前,人們認為黑洞只吞不吐。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霍金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