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23:03:35 3
一種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涉及塑料材料製造設備領域,包括引流槽、右擋板、左擋板和分流柱,所述右擋板安裝在引流槽右邊的內側,所述左擋板安裝在引流槽左邊的內側,右擋板安裝在左擋板的前端,所述分流柱安裝在引流槽末端的中間位置,所述右擋板的寬度為引流槽寬度的1/2,所述左擋板的寬度為引流槽寬度的1/2,所述右擋板與左擋板之間的間距為20釐米,所述分流柱均勻垂直安裝在引流槽末端的中間位置,每根分流柱之間的間距為3釐米。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冷卻穩定、流速穩定可以很好的控制塑料材料在擠壓之後冷卻的時間與流動的速度,有效保證了冷卻的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弓I流槽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材料製造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
【背景技術】:
[0002]塑料材料作為傳統材料的代用品,在20世紀初開始被大量生產和應用,進入50年代以後塑料工業在原料,生產,加工,是最早使用塑料材料的領域之一,隨著時代發展,進而擴展到電子,家電和通訊領域。因為其性能優異,加工容易,在塑料、橡膠和合成纖維三大合成材料中,是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高分子材料。
[0003]現在一般的塑料材料都是採用一些廢棄的塑料然後進行回收打碎再經過加工處理製成,在加工處理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熔化和冷卻的步驟,一般在冷卻的時候都是採用水冷卻,通過將熔化後的塑料經過擠壓呈所需的形狀,一般多為線條型,然後進過水流槽進行冷卻,在水流的流動下一邊冷卻一邊傳送,在這個過程中一般不容易控制水流的流速和冷卻的時間,這樣就會影響塑料材料的最終成型效果,很容易降低塑料材料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冷卻穩定、流速穩定的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弓I流槽。
[0005]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採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6]一種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包括引流槽、右擋板、左擋板和分流柱,其特徵在於:所述右擋板安裝在引流槽右邊的內側,所述左擋板安裝在引流槽左邊的內側,右擋板安裝在左擋板的前端,所述分流柱安裝在引流槽的末端的中間位置;
[0007]所述右擋板的寬度為引流槽寬度的1/2 ;
[0008]所述左擋板的寬度為引流槽寬度的1/2 ;
[0009]所述右擋板與左擋板之間的間距為20釐米;
[0010]所述分流柱均勻垂直安裝在引流槽末端的中間位置,每根分流柱之間的間距為3釐米;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冷卻穩定、流速穩定可以很好的控制塑料材料在擠壓之後冷卻的時間與流動的速度,有效保證了冷卻的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其中:1_引流槽;2_右擋板;3_左擋板;4_分流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15]如圖1所示,一種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包括引流槽1、右擋板2、左擋板3和分流柱4,所述右擋板2安裝在引流槽I右邊的內側,所述左擋板3安裝在引流槽I左邊的內側,右擋板2安裝在左擋板3的前端,所述分流柱4安裝在引流槽I的末端的中間位置,所述右擋板2的寬度為引流槽I寬度的1/2,所述左擋板3的寬度為引流槽I寬度的1/2,所述右擋板2與左擋板3之間的間距為20釐米,所述分流柱4均勻垂直安裝在引流槽I末端的中間位置,每根分流柱4之間的間距為3釐米。
[0016]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包括引流槽、右擋板、左擋板和分流柱,其特徵在於:所述右擋板安裝在引流槽右邊的內側,所述左擋板安裝在引流槽左邊的內側,右擋板安裝在左擋板的前端,所述分流柱安裝在引流槽末端的中間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其特徵在於:所述右擋板的寬度為引流槽寬度的1/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其特徵在於:所述左擋板的寬度為引流槽寬度的1/2。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其特徵在於:所述右擋板與左擋板之間的間距為20釐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塑料材料成型冷卻引流槽,其特徵在於:所述分流柱均勻垂直安裝在引流槽末端的中間位置,每根分流柱之間的間距為3釐米。
【文檔編號】B29C47/88GK203527861SQ201320542493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日
【發明者】胡必勝 申請人:胡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