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鏈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21:14:30 2
專利名稱:拉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拉鏈。
背景技術:
拉鏈具有開合方便、快速的優點,因此被廣泛應用在衣服、箱包等領域。1999年11月24日公開的第98252168.5號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即揭示了一種可直接互相扣鎖之拉鏈。該拉鏈包括一第一鏈頭20、一第二鏈頭30、一鏈帶40及一扣鎖機構50。該第一鏈頭20與該第二鏈頭30可相對滑動地連接於該鏈帶40上。該扣鎖機構50包括一第一固定件51、一第二固定件52及一鎖固兀件53。該第一固定件51為一突出扣勾,設置在該第一鏈頭20的拉片22上。該第二固定件52為一扣槽,設置在該第二鏈頭30的中空突塊31上。該鎖固元件53連接在該第二固定件52上,用於控制該第一固定件51與該第二固定件52的鎖固與開啟。該鎖固元件53是可進行設定開鎖密碼的對號鎖。扣鎖該拉鏈時,該扣勾扣插在該扣槽中,該鎖固元件53將該第一固定件51與第二固定件52鎖合在一起。然而,該鎖固元件53是可進行設定開鎖密碼的對號鎖,結構相當複雜,這就使得該拉鏈的結構相當複雜。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拉鏈。一種拉鏈,包括鏈帶、第一拉頭及第二拉頭,該第一拉頭與該第二拉頭相向設置在該鏈帶上,該第一拉頭的底面上設有嵌合部,該第二拉頭的底面上設有可轉動的扣接部,該扣接部用於在該拉鏈閉合時與該嵌合部扣接在一起。與現有技術相比,該拉鏈通過在該第一拉頭的底面上設置該嵌合部,在該第二拉頭的底面上設置該扣接部,閉合該拉鏈後,該扣接部與該嵌合部扣接在一起,該第一拉頭與該第二拉頭就無法開啟該拉鏈。由於該扣接部與該嵌合部扣接在一起即可防止該拉鏈被開啟,因此,該拉鏈具有結構簡單的優點。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拉鏈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拉鏈另一角度的立體圖。圖3是圖1所示拉鏈省略鏈帶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圖1所示拉鏈省略鏈帶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圖1所示拉鏈省略鏈帶的立體圖。圖6是本發明的拉鏈第二實施例中的拔塊與鎖心的立體圖。附圖標記的說明:拉鏈100、100a 後側壁 3328
鏈帶10第二扣接件334鏈牙12對接扣爪3342第一拉頭20樞轉臺3344頂面22收容槽3346象鼻24後側壁3348底面26頂撐件336嵌合部28頂塊3362扣孔282滑塊3364第二拉頭30彈簧3366滑槽31象鼻34頂面32底面36扣接部33樞接柱38第一扣接件332拔塊40扣爪3322抵接壁42樞轉臺3324推塊44收容槽3326鎖芯50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照圖1及圖2,其所示為本發明拉鏈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該拉鏈100包括一鏈帶10、一第一拉頭20、一第二拉頭30及一拔塊40。該鏈帶10上設有可相互咬合的鏈牙
12。該第一拉頭20與該第二拉頭30相向設置在該鏈帶10上,用於在該鏈牙12上滑動以開啟或閉合該拉鏈100。該拔塊40設置在該鏈帶10靠近該第二拉頭30的一端,用於使該第一拉頭20與該第二拉頭30相互分開或連接在一起。請參照圖3及圖4,該第一拉頭20的頂面22上連接有一象鼻24,該象鼻24用於與拉片相連接。該第一拉頭20的底面26凸出設有一嵌合部28,該嵌合部28的中部沿縱向貫穿設有一扣孔282。該第二拉頭30的頂面32上連接有一象鼻34,該象鼻34用於與拉片相連接。該第二拉頭30的底面36的前端凸出設有一樞轉柱38。該第二拉頭30的底面36上沿橫向設有
一T形狀的滑槽31。該滑槽31的一端與外界相通,另一端終止在該樞轉柱38處。該第二拉頭30還包括一扣接部33,該扣接部33可轉動地設置在該底面36上。該扣接部33用於在該拉鏈100閉合時與該嵌合部28扣接在一起。該扣接部33包括一第一扣接件332、一第二扣接件334及一頂撐件336。該第一扣接件332大體呈鉤狀結構。該第一扣接件332的前端設有一扣爪3322,該扣爪3322用於插入到該扣孔282中與該嵌合部28扣接在一起。該第一扣接件332的中部設有一樞轉臺3324,該樞轉臺3324用於可轉動地樞接在該樞轉柱38中,使該第一扣接件332的中部可繞該第二拉頭30的底面36轉動。該第一扣接件332的後端設有一頂部及內側開口的收容槽3326,該收容槽3326的後側壁3328呈傾斜設置。 該第二扣接件334的結構與該第一扣接件332的結構大體呈對稱設置。該第二扣接件334的前端設有一對接扣爪3342,該對接扣爪3342用於插入到該扣孔282中與該嵌合部28扣接在一起。該第二扣接件334的中部設有一樞轉臺3344,該樞轉臺3344用於可轉動地樞接在該樞轉柱38中,使該第二扣接件334的中部可繞該第二拉頭30的底面36轉動。該第二扣接件334的後端設有一頂部及內側開口的收容槽3346,該收容槽3346的後側壁3348呈傾斜設置。該頂撐件336用於抵頂該第一扣接件332與該第二扣接件334,使該扣爪3322與該對接扣爪3342相互對接地扣接在該嵌合部28中。該頂撐件336包括一頂塊3362、一滑塊3364及一彈簧3366。該頂塊3362呈長方體塊狀結構。該滑塊3364為截面大體呈T形的長條塊狀結構。該滑塊3364的一端固定連接在該頂塊3362的中部。該拔塊40的前端面呈V形狀,包括兩抵接壁42。該兩抵接壁42用於抵頂該兩後側壁3328、3348,使該第一扣接件332與該第二扣接件334轉動。該拔塊40的前端面的中部向前凸伸設有一推塊44,該推塊44用於推頂該頂塊3362。請參照圖2至圖5,該第一扣接件332的樞轉臺3324樞接在該樞轉柱38上。該第二扣接件334的樞轉臺3344樞接在該樞轉柱38上。該彈簧3366收容在該滑槽31中,該滑塊3364可滑動地收容在該滑槽31中,該彈簧3366彈頂在該樞轉柱38與該滑塊3364之間。該頂塊3362的兩端分別收容在該兩收容槽3326、3346當中,抵頂在該兩後側壁3328、3348上,使該扣爪3322與該對接扣爪3342相互對接在一起。該兩後側壁3328、3348之間的距離沿從該扣接部33的後端到前端逐漸增大。 閉合該拉鏈100時:拉動該第二拉頭30朝向該拔塊40滑動;該推塊44推頂該頂塊3362,使該滑塊3364壓縮該彈簧3366向前滑動,該頂塊3362不再抵頂該兩側壁3328、3348 ;該推塊44繼續推頂該頂塊3362,該兩抵接壁42抵頂該兩後側壁3328、3348,使該第一扣接件332與該第二扣接件334轉動,該扣爪3322與該對接扣爪3342相互分開;拉動該第一拉頭20閉合該拉鏈100,該第一拉頭20與該第二拉頭30對接在一起;拉動該第一拉頭20與該第二拉頭30 —起朝遠離該拔塊40的方向滑動,該推塊44與該頂塊3362分離開,該彈簧3366彈頂該滑塊3364復位,該頂塊3362重新抵頂該兩後側壁3328、3348,該扣爪3322與該對接扣爪3342相對地扣接在該扣孔282中。開啟該拉鏈100時:拉動該第一拉頭20與該第二拉頭30 —起朝該拔塊40的方向滑動;該推塊44推頂該頂塊3362,使該扣爪3322與該對接扣爪3342從該扣孔282中抽出;拉動該第一拉頭20即可打開該拉鏈100。綜上所述,該拉鏈100通過在該第一拉頭20的底面26上設置該嵌合部28,在該第二拉頭30的底面36上設置該扣接部33,閉合該拉鏈100後,該扣接部33與該嵌合部28扣接在一起,該第一拉頭20與該第二拉頭30就無法開啟該拉鏈100。與現有技術相比,由於該扣接部33與該嵌合部28扣接在一起即可防止該拉鏈100被開啟,因此,該拉鏈100具有結構簡單的優點。同時,該嵌合部28設置第一拉頭20的底面26上,該扣接部33設置該第二拉頭30的底面36上,不熟悉該拉鏈100結構的人就不知道如何來開啟該拉鏈100,從而使該拉鏈100具有使用安全的優點。另外,該扣接部33可以只設置一個扣接件,該扣接件的扣爪就能夠鉤住該嵌合部28,使該扣接部33與該嵌合部28相扣接,從而進一步使該拉鏈100具有結構簡單的優點。另外,該頂撐件336抵頂該第一扣接件332與該第二扣接件334,使該扣爪3322與該對接扣爪3342對接地扣接在該嵌合部28中,使該拉鏈100具有結構穩固的優點。
另外,該第一扣接件332與該第二扣接件334可轉動地樞接在該樞轉柱38上,方便實現該扣爪3322與該對接扣爪3342對接或分離,使該拉鏈100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優點。另外,該頂撐件336採為彈簧結構即可實現該扣爪3322與該對接扣爪3342對接或分離,進一步使該拉鏈100具有結構簡單的優點。另外,該滑塊3364可滑動地收容在該滑槽31中,該頂塊3362抵頂在該兩後側壁3328、3348上,要開啟該拉鏈100,必須先滑動該滑塊3364,從而使該拉鏈100具有閉合牢固的優點。另外,該拔塊40設置在該鏈帶10上,該推塊44可推頂該頂塊3362使該滑塊3364在該滑槽31中滑動,從而使該拉鏈100具有操作方便的優點。另外,該兩抵接壁42能夠抵頂該第一扣接件332的後側壁3328與該第二扣接件334的後側壁3348,使該扣爪3322與該對接扣爪3342分離,進一步使該拉鏈100具有操作方便的優點。另外,該扣爪3322與該對接扣爪3342對接地扣接在該嵌合部28的扣孔282中,進一步使該拉鏈100具有結構穩固的優點。請參照圖6,其所示為本發明的拉鏈第二實施例中的拔塊與鎖心的立體圖。該拉鏈IOOa與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該拉鏈IOOa還包括一鎖芯50,該鎖芯50與該拔塊40連接在一起。通過鑰匙操作鎖芯50可使該拔塊40與該鎖芯50—起轉動。閉合該拉鏈IOOa後,轉動該鎖芯50使該拔塊40轉動,該推塊44就無法抵頂該頂塊3362,該拉鏈IOOa就無法被開啟。由以上敘述可知,要開啟該拉鏈100a,必須轉動該鎖芯50,使該推塊44能夠推頂該頂塊3362,從而使該拉鏈IOOa具有使用安全的優點。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中的實施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的範圍之內,則本發明中的實施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拉鏈,包括鏈帶、第一拉頭及第二拉頭,該第一拉頭與該第二拉頭相向設置在該鏈帶上,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拉頭的底面上設有嵌合部,該第二拉頭的底面上設有可轉動的扣接部,該扣接部用於在該拉鏈閉合時與該嵌合部扣接在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其特徵在於,該扣接部包括至少一個扣接件,該扣接件的前端設有扣爪,該扣爪用於與該嵌合部相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其特徵在於,該扣接部包括第一扣接件、第二扣接件及頂撐件,該第一扣接件的中部與該第二扣接件的中部可繞該第二拉頭的底面轉動,該第一扣接件的前端設有扣爪,該第二扣接件的前端設有對接扣爪,該頂撐件用於抵頂該第一扣接件與該第二扣接件,使該扣爪與該對接扣爪對接地扣接在該嵌合部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拉鏈,其特徵在於,該第二接頭的底面設有樞轉柱,該第一扣接件與該第二扣接件可轉動地樞接在該樞轉柱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拉鏈,其特徵在於,該頂撐件為彈簧。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拉鏈,其特徵在於,該第一扣接件與該第二扣接件的後端設有頂部及內側開口的收容槽,該兩收容槽的後側壁之間的距離沿從該扣接部的後端到前端逐漸增大,該第二拉頭的底面設有滑槽,該頂撐件包括頂塊、滑塊及彈簧,該滑塊固定連接在該頂塊的中部,該滑塊可滑動地收容在該滑槽中,該彈簧彈頂在該第二拉頭與該滑塊之間,該頂塊抵頂在該兩後側壁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拉鏈,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拔塊,該拔塊設置在該鏈帶上,該拔塊用於使該第一拉頭與該第二拉頭相互分開或連接在一起,該拔塊上設有推塊,該推塊用於推頂該頂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拉鏈,其特徵在於,該拔塊包括兩抵接壁,該兩抵接壁用於抵頂該第一扣接件與該第二扣接件的後側壁,使該第一扣接件與該第二扣接件轉動。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拉鏈,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與該拔塊相連接的鎖芯,該拔塊能夠與該鎖芯一起發生轉動。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拉鏈,其特徵在於,該嵌合部上設有扣孔,該扣接部與該扣孔相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拉鏈,包括鏈帶、第一拉頭及第二拉頭,該第一拉頭與該第二拉頭相向設置在該鏈帶上,該第一拉頭的底面上設有嵌合部,該第二拉頭的底面設有可轉動的扣接部,該扣接部用於在該拉鏈閉合時與該嵌合部相扣接。本發明的拉鏈通過在該第一拉頭上設置該嵌合部,在該第二拉頭上設置該扣接部,即可使該拉鏈牢固地閉合,從而具有結構簡單的優點。
文檔編號A44B19/24GK103169202SQ20121005886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7日
發明者駱燕明 申請人:福建潯興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