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囊壓迫止血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22:37:19 2
專利名稱:氣囊壓迫止血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用於腦出血手術用的一種氣囊壓迫止血裝置。
背景技術:
高血壓腦出血是神經外科常見的急症之一,死亡率和病殘率均較高。目前腦外科治療的手段主要是採用小骨窗手術和穿刺抽吸,穿刺抽吸往往造成血腫殘留或再出血,而小骨窗手術後血腫殘腔再出血發生率也較高。手術創面滲血或術後血壓升高致使殘腔再出血是其主要的原因。以往對於預防和處理再出血除採用術中創面仔細止血,術後控制血壓及再出血後二次手術外,無其他較好的處理方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在腦出血手術中既有利於血腫引流,又可進行氣囊壓迫止血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手術中止血效果好的一種氣囊壓迫止血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它是在導管的一端設有引流管、衝洗管和充放氣管,在充放氣管的埠設有充放氣裝置,且引流管、衝洗管和充放氣管設在導管內,在導管的另一端設有與充放氣管相通的氣囊,在氣囊端的導管末端設有與引流管和衝洗管相通的衝洗引流孔,導管末端處為圓弧形。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導管、2-引流管、3-衝洗管、4-充放氣管、5-充放氣裝置、6-氣囊、7-衝洗孔、8-引流孔、9-圓弧形。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有導管1,在導管1的一端設有引流管2、衝洗管3和充放氣管4,在充放氣管4的埠設有充放氣裝置5,且引流管2、衝洗管3和充放氣管4均設在導管1內,在導管1的另一端設有與充放氣管4相通的氣囊6,在氣囊6端的導管1末端設有與引流管2和衝洗管3相通的引流孔8和衝洗孔7,導管1末端處為圓弧形9。
使用本實用新型時,首先在小骨窗開顱清除血腫後殘腔滲血,將本實用新型導管1的一端插入術口內,用注射器通過充放氣管4注入定量充氣,使氣囊6充入氣體進行壓迫腦血管出血。老殘腔滲血較多可放氣後應用尿激酶從衝洗管3內注入,溶化後由引流管2引出,出血消失後可再充氣壓迫止血。若腦壓較高,可通過充放氣管4放氣緩解。氣囊6的充氣量可根據注射器注入定量充氣,可根據腦壓高低適量放氣。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是腦出血手術中止血效果好的一種氣囊壓迫止血裝置,值得推廣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氣囊壓迫止血裝置,包括有導管(1),其特徵是在導管(1)的一端設有引流管(2)、衝洗管(3)和充放氣管(4),在充放氣管(4)的埠設有充放氣裝置(5),且引流管(2)、衝洗管(3)和充放氣管(4)均設在導管(1)內,在導管(1)的另一端設有與充放氣管(4)相通的氣囊(6),在氣囊(6)端的導管(1)末端設有與引流管(2)和衝洗管(3)相通的引流孔(8)和衝洗孔(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囊壓迫止血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導管(1)末端處為圓弧形(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領域,特別是用於腦出血手術用的一種氣囊壓迫止血裝置。包括有導管1,在導管1的一端設有引流管2、衝洗管3和充放氣管4,在充放氣管4的埠設有充放氣裝置5,且引流管2、衝洗管3和充放氣管4均設在導管1內,在導管1的另一端設有與充放氣管4相通的氣囊6,在氣囊6端的導管1末端設有與引流管2和衝洗管3相通的引流孔8和衝洗孔7,導管1末端處為圓弧形9。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是腦出血手術中止血效果好的一種氣囊壓迫止血裝置,值得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A61B17/12GK2734147SQ20042009662
公開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27日
發明者張合林, 崔曉華, 李曉雙, 梁國華 申請人:張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