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排水的油炸鍋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6:41:59 2
專利名稱:能排水的油炸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炸鍋,尤其是一種能排水的油炸鍋。
背景技術:
油炸食品深受人們的喜愛,用油炸鍋來製作油炸食品是一種常用的烹飪方法,但是由於油炸鍋內油溫較高,容易通過鍋體對外部進行熱傳遞,不利於油溫的保持,也就是浪費了能源;再者,由於食品中含有水分,會將水分帶入到油中,如果長期使用會造成油裡面含水量過高而變質,因此,如果能將油炸用油中的水及時排出,就能防止食用油變質,而現有的油炸鍋不具有排水的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排水的油炸鍋,能夠有效的減少油炸鍋內的油對外界的熱傳遞,並能將油炸鍋裡面的水及時排出。本實用新型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能排水的油炸鍋,包括外殼,外殼上設置有控制面板,外殼中設置有內膽,內膽中設置有加熱管,內膽中還設置有過濾網板,所述的過濾網板置於加熱管上方,所述的內膽分為第一夾層和第二夾層,其中第一夾層中填充有塑料保溫材料,第二夾層內部為中空,在內膽底部設有一個通孔,所述的通孔用管道連接油水分離管,油水分離管的底部連接閥門,所述的油水分離管的底部低於通孔的底部,油水分離管的頂部高於內膽。所述的油水分離管為玻璃管或聚醯亞胺管。所述的第一夾層中填充的塑料保溫材料為聚氨酯。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雙層夾層的設置,提高了油炸鍋的保溫效果,減少了熱能的浪費;本實用新型還能將油炸鍋裡的水及時排出,避免了食用油因為含水量過高而導致的變質問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外殼1、內膽2、濾板3、加熱管4、通孔5、油水分離管6、閥門7、第一夾層21、第二夾層22、濾孔3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並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1:如圖1所不,一種能排水的油炸鍋,包括外殼I,外殼I上設置有控制面板3,外殼I中設置有內膽2,內膽2中設置有加熱管4,內膽2中還設置有過濾網板23,所述的過濾網板23置於加熱管4上方,所述的內膽2分為第一夾層21和第二夾層22,其中第一夾層21中填充有塑料保溫材料,第二夾層22內部為中空,在內膽2底部設有一個通孔23,所述的通孔23用管道連接油水分離管6,油水分離管6的底部連接閥門7,所述的油水分離管6的底部低於通孔23的底部,油水分離管6的頂部高於內膽2。所述的油水分離管6為玻璃管或聚醯亞胺管。所述的第一夾層21中填充的塑料保溫材料為聚氨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為:本實用新型的內膽2分為兩層,一層為第一夾層21,內部填充了保溫塑料,可以對內膽2中的油溫起到一個保溫作用,另一層為第二夾層22,由於第二夾層22為中空,缺少熱傳遞所需的介質,所以能有效的減少熱傳遞,兩層夾層的設計,很好的滿足了油炸鍋的保溫需求。眾所周知,水的密度比油大,因而水會沉到油的下面,內膽2底部的油水混合物經通孔23流到油水分離管6中,在油水分離管6中靜置分層,油水分離管6是透明可視的,能夠清楚的觀察到管內的情況,在油水分離管6中油層在上層而水層在下層,只要打開閥門7,就可以輕易的將下層的水排出。
權利要求1.能排水的油炸鍋,包括外殼(1),外殼(I)上設置有控制面板(3),外殼(I)中設置有內膽(2),內膽(2)中設置有加熱管(4),內膽(2)中還設置有過濾網板(23),所述的過濾網板(23)置於加熱管(4)上方,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膽(2)分為第一夾層(21)和第二夾層(22),其中第一夾層(21)中填充有塑料保溫材料,第二夾層(22)內部為中空,在內膽(2)底部設有一個通孔(23) ,所述的通孔(23)用管道連接油水分離管(6),油水分離管(6)的底部連接閥門(7),所述的油水分離管(6)的底部低於通孔(23)的底部,油水分離管(6)的頂部高於內膽(2)。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排水的油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油水分離管(6)為玻璃管或聚醯亞胺管。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排水的油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夾層(21)中填充的塑料保溫材料為聚氨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能排水的油炸鍋,包括外殼,外殼上設置有控制面板,外殼中設置有內膽,內膽中設置有加熱管,內膽中還設置有過濾網板,所述的過濾網板置於加熱管上方,所述的內膽分為第一夾層和第二夾層,其中第一夾層中填充有塑料保溫材料,第二夾層內部為中空,在內膽底部設有一個通孔,所述的通孔用管道連接油水分離管,油水分離管的底部連接閥門,所述的油水分離管的底部低於通孔的底部,油水分離管的頂部高於內膽。本實用新型雙層夾層的設置,提高了油炸鍋的保溫效果,減少了熱能的浪費;本實用新型還能將油炸鍋裡的水及時排出,避免了食用油因為含水量過高而導致的變質問題,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文檔編號A47J37/12GK203074380SQ20122071570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1日
發明者陳龍 申請人:嵊州市博愛機械設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