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盜報信開關門鎖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9:26:49 1
專利名稱:防盜報信開關門鎖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開關門鎖結構的改進。
現有門鎖的種類很多,但是配合各種電子報信器、防止由於主人誤操作造成誤報信的情況還不能解決,從而限制了已發明的許多電子報信器的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這一問題,使電子報信器在門鎖上得到應用。本實用新型使用電子報信器的電路原理為,在鎖內安裝兩個並聯的接觸開關,當兩個開關都打開時,中斷電路,導致報信器電路接通立即報信,而在一個或兩開關接通時,處於正常情況,報信器不報信。其可以採用現有的各種電子報信器。
為了能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特徵,附圖只是本實用新型對現有門鎖結構改變的另件的結構示意,而對未變動部分這裡不再闡述。附
圖1為門鎖撥盤轉動帶動轉盤啟閉開關K1的結構示意圖(左圖為開門後開關閉合狀態,右圖為反鎖門時開關啟開狀態),附圖2為門鎖鎖舌接通開關K2及開門後防止撥盤反轉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實線為鎖舌全伸狀態位置,虛線為鎖舌限位後的位置)。圖中1為開關K1,2為門鎖轉盤,3為門鎖撥盤,4為鎖頭舌片孔,5為轉盤上的撥檔,6為撥盤上的撥片,7為開關K2,8為鎖舌,9為限位釘,10為連杆(板),11為頂板,12為防反轉片。
從圖中可以看出,除開關K1、K2,限位釘及防反轉片外,其餘部件均為門鎖原來的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在鎖盒內有兩個並聯的開關K1和K2,開關K1固定在鎖底板上,位於門鎖鎖定(保險)時、轉盤邊沿的定位凸起能頂開(斷開)開關K1的位置;開關K2的一極固定在鎖底板上,另一極為鎖舌,其位於當鎖舌全伸時兩極能分開,當鎖舌限位時兩極能接通的位置;在鎖扣盒上(或內)有限位釘,使鎖舌在盒內不能完全伸開;在頂板上延伸有防反轉片,其延伸的長度能在鎖舌全伸狀態時阻擋撥盤邊沿的撥片逆時針轉至保險位置,其高度能在鎖舌限位後不阻擋撥片的逆時針旋轉。
以下結合附圖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及使用過程。開關K1和K2並聯的結構可以是這樣,開關K1分開時與轉盤凸起接觸的這一極連通鎖底板與開關K2的鎖舌極相通,由鎖底板接一導線引出,而開關K1的另一極與開關K2的另一極相通,並與鎖底板絕緣,由一導線引出,使得兩開關並聯。限位釘是限制鎖舌在鎖扣盒內完全伸展,而使開關K2接通,其安裝形式可以是,在鎖扣盒上裝有可調限位釘,當門鎖安裝好後調節限位釘至合適的位置並加以固定,也可以是在鎖體裝好後,根據鎖舌的位置在門框上固定限位釘限位,再安裝鎖扣盒,一般限位距離為2mm左右。當門鎖鎖住保險後,鎖舌在鎖扣盒內被限位,開關K2接通,開關K1斷開,若不用鑰匙強行開門,使鎖舌全伸,開關K1未接通,而使開關K2斷開,給出電路斷路信號則使報警器觸發報信;在主人用鑰匙開門順時針轉動鎖芯,鎖頭舌片帶動撥盤、撥盤帶動轉盤轉動,則將開關K1接通,打開鎖門,此時無論鎖舌如何伸縮都不會報警;在門開後,鎖舌處於全伸狀態,此時用鑰匙轉動鎖芯,由於防反轉片阻擋了撥盤上的撥片,使轉盤逆轉轉不到門鎖鎖定(保險)的位置,即不能使開關K1斷開,從而防止了門開後用鑰匙誤操作造成的誤報信情況;在門鎖上後,由於鎖舌被限位,防反轉片讓開,則可用鑰匙將鎖鎖定保險,使開關K1斷開。
由上述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作容易、安裝方便,其使用方法完全按門鎖原來的要求,不增加其他的操作過程,能連接各種報信器使用,並能防止主人用鑰匙誤操作而引起的誤報信,使現有的許多報信器能在門鎖上得以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能保險的門鎖,其有鎖扣盒、由鎖殼與鎖底板組成的鎖盒內有鎖舌、與鎖舌連接的連杆或連板、連杆末端的頂板、與鎖底板相連的撥盤,撥盤邊沿有撥片、撥盤與鎖底板之間有轉盤,轉盤上有撥檔,轉盤邊沿有定位凸起,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在鎖盒內並聯有兩個開關K1和K2,開關K1固定在鎖底板上,位於門鎖鎖定保險時,轉盤邊沿的定位凸起能斷開開關K1的位置;開關K2的一極固定在鎖底板上,另一極為鎖舌,其位於鎖舌全伸時兩極能分開,鎖舌限位時兩極能接通的位置;在鎖扣盒上或內有限位釘;在鎖頂板延伸有防反轉片,其延伸的長度能在鎖舌全伸狀態時阻擋撥片旋轉至鎖保險的位置,其高度能在鎖舌限位後不阻擋撥片旋轉至鎖保險的位置。
專利摘要一種防盜報信開關門鎖,本實用新型的特徵為,在現有的門鎖內並聯了兩個開關,在鎖扣盒上(內)裝有限位釘,並在連杆(板)末端的頂板延伸有防反轉片,從而可使門鎖連接報信器使用,其具有結構簡單,製作容易,安裝方便等優點,其使用與原來的門鎖一樣,不增加操作過程,並能防止誤操作而引起的誤報信。
文檔編號E05B45/00GK2126277SQ9220955
公開日1992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1992年5月10日 優先權日1992年5月10日
發明者張學博 申請人:張學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