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冷卻器散熱晶片的油口定位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9 11:04:42 1
專利名稱:機油冷卻器散熱晶片的油口定位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油冷卻器,具體地說是一種機油冷卻器散熱晶片的油口定位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機油冷卻器散熱晶片的油口定位結構,如12.2HnA型和12.2HnB型的晶片採用隔圈定位,由於晶片翻邊高度小,加上晶片存在拉伸圓角,所以真正的定位部位非常小,如
圖1所示,所以在裝夾時還要用專用的裝夾靠模和定位銷,來保證晶片的垂直度,這樣在裝夾上既費時,又因人為因素垂直度很難保證,且在焊接過程中垂直度容易出現超差;這樣產品在焊後因垂直度超差而佔總報廢率的40-50%左右。
第二種常用的定位方式是以晶片翻邊尺寸為基準的定位方式,如圖2所示。其優點是容易保證晶片的垂直度;缺點是油口通道面積相應減少;影響散熱性能。
第三種常用的定位方式是完全以隔圈為基準的定位方式,如圖3所示,其優點是垂直度與通道面積都容易保證;缺點是隔圈採用特殊的形式,加工不能用衝壓,只能用儀表車,費時且效率低;加工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要解決的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改進型的油口定位結構,旨在簡化加工方法、保證裝配精度以及提高散熱效率。解決上述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機油冷卻器散熱晶片的油口定位結構,包括上晶片和下晶片,所述上、下晶片之間設有隔圈,所述的上、下晶片的內圓周上採用至少三對爪扣合定位。
本實用新型的油口定位結構,通過至少採用三對爪扣合進行油口的徑向定位,在保證油口通道面積的同時,對晶片進行翻邊拉伸。改進後的油口定位結構,由於上、下晶片的爪與爪採用一一對應的緊配合,所以在裝夾與焊接時,既節省時間又提高了效率;且焊後晶片垂直度的合格率幾乎為百分之百。而焊後芯子通過試驗,油阻與各項性能指標均優於前述的三種定位方式。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每對爪沿圓周均勻分布。所述的每個爪呈梯形狀。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現有的以隔圈為定位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現有的以晶片翻邊尺寸為定位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現有的完全以隔圈為基準的定位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A-A向剖視圖。
圖6是油口通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2、3為三種常見的定位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其缺陷前面已經描述了,在此不再贅述。
參照圖4、5,本實用新型的油口定位結構,包括上晶片1和下晶片2,所述上、下晶片之間設有隔圈4,所述的上、下晶片的內圓周上均勻設置有三對梯形爪,上爪3和下爪5一一對應,呈緊配合。
改進後的油口定位結構可保證油口6的通道面積7,有利於提高散熱效率,又能保證裝配精度,改善產品的垂直度,提高產品合格率,如圖5所示。
應該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只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實用新型實質精神範圍內的發明創造,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機油冷卻器散熱晶片的油口定位結構,包括上晶片(1)和下晶片(2),所述上、下晶片(1、2)之間設有隔圈(4),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下晶片的內圓周上採用至少三對爪(3、5)扣合定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油冷卻器散熱晶片的油口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每對爪沿圓周均勻分布。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機油冷卻器散熱晶片的油口定位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每個爪呈梯形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油冷卻器散熱晶片的油口定位結構,包括上晶片和下晶片,所述上、下晶片之間設有隔圈,所述的上、下晶片的內圓周上採用至少三對爪扣合定位。本實用新型的油口定位結構,通過至少採用三對爪扣合進行油口的徑向定位,在保證油口通道面積的同時,對晶片進行翻邊拉伸。改進後的油口定位結構,由於上、下晶片的爪與爪採用一一對應的緊配合,所以在裝夾與焊接時,既節省時間又提高了效率;且焊後晶片垂直度的合格率幾乎為百分之百。而焊後芯子通過試驗,油阻與各項性能指標均優於前述的三種定位方式。所述的每對爪沿圓周均勻分布。所述的每個爪呈梯形狀。
文檔編號F01M5/00GK2782942SQ20052010101
公開日2006年5月24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6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16日
發明者袁曉秋, 趙世柱, 翁天強, 季敏洋, 劉武軍 申請人: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