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與嶽飛相比 韓世忠的後代是誰?
2023-10-15 05:24:24 2
韓世忠,南宋抗金名將,字良臣,延安人,幼時便沉迷於文學,學習刻苦勤奮,少時已是身材魁偉,勇猛過人,隨後得家人指點入伍參軍。初入行伍,便因作戰勇猛,升任小隊長,後因為屢次立功,受各大將領賞識,上書為其請封,如此一步一步,最中走到了一方大將的地步。
韓世忠為人正直公道,為官不依附奸臣,反而敢於發出自己的質疑。他一生戎馬,屢立戰功,在抗擊西夏和金軍的站隊中,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更是在後來平定各地叛亂中有重要貢獻。韓世忠死後,追贈為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宋孝宗上位之後,又追封蘄王,諡號忠武,配饗宋高宗廟廷。
嶽飛,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縣人。嶽飛幼時沉迷於軍事謀略,兼愛武學,喜好讀書,所讀之書多為《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書。他天生神力,曾經三次投身抗戎,前兩次都應各種原因,最後辭軍回家,第三次之後,嶽飛便一直待在軍隊中,與金兵抗爭。
嶽飛在公元1128年到公元1141年的十餘年,率領嶽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公元1140年,面對金軍毀棄盟約再次入侵,嶽飛毅然決然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
雖然嶽飛在北伐中獲得很大的勝利,但是南宋朝廷主和派聲音佔據主流,最後還在前線的嶽飛,因為宋高宗調回其他路大軍,又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嶽飛被迫班師回朝。
回到京城的嶽飛等來的不是拜將封侯,而是小人陰謀。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因為金軍提出要除掉嶽飛的請求,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嶽飛謀反,最後在公元1142年1月,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極為之後,為嶽飛平冤昭雪,追諡武穆,後又追諡忠武,封鄂王,改葬於西湖畔棲霞嶺。
韓世忠與嶽飛同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都是抗擊金軍的中堅力量,為宋朝立下汗馬功勞,但是嶽飛在後世的名氣卻比韓世忠大的多。很多時候人們甚至只知嶽飛,而不知道在南宋時還有韓世忠這麼一員大將。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難道是韓世忠比之嶽飛在軍事上的成就要低的多嗎?
韓世忠較嶽飛差太多,那倒不至於。韓世忠實際上比嶽飛出頭的早,一直以來韓世忠都算是嶽飛的上級。生前兩人同朝為官,韓世忠為樞密使,嶽飛為樞密副使。若說戰爭功績,韓世忠也不見得比嶽飛差。
韓世忠少年參軍,從抗擊西夏一直到抗金,為宋代立下無數汗馬功勞。期間參加的戰鬥不計其數,勝多敗少,其中不乏以少勝多的案例存在。嶽飛有嶽家軍,韓世忠也有韓家軍,兩人手上的軍事力量在當時都是保家衛國的重要力量。
韓世忠與嶽飛最大的差別,大概就在於嶽飛最後被秦檜等人陷害致死,留下個千古奇冤,而韓世忠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宋高宗趙構的心腹,就算最後宋金議和達成,他也能全身而退,辭官歸故。
外國崇尚英雄主義,中國也不乏對這些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的謳歌。嶽飛之所以能在後世達到耳熟能詳的地步,除了其功勞頗大,大概就在於他悲劇收場,給後世留下無數感慨吧。
韓世忠長大成人的兒子,一共有三個,分別是韓彥直、韓彥質、韓彥古。
韓彥直,字子溫,韓世忠之子,進龍圖閣學士,轉光祿大夫致仕,卒贈開府儀同三司,爵至蘄春郡公。
韓彥質,韓世忠第三子,元柘二年,以司空、檢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贈太傅,諡獻肅。
韓彥古, 字子師,韓世忠第四子,官至戶部尚書,紹熙三年卒。
除了兒子,韓世忠還有一個孫子,名韓覆六,字天壽,韓世忠嫡孫,著書立論,學者尊其號曰『文昌先生』。所著有《四書小說》、《五經會議》、《澗谷文集》行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