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的老婆是誰?嶽飛刺字的故事
2023-10-15 02:03:19 1
嶽飛是宋朝著名抗金將領、民族英雄,他一生為保衛祖國浴血奮戰,風餐露宿,最後卻落得一個被奸臣構陷至死的結局,讓人唏噓感嘆。這個抗金名將一生有三個女人,分別是劉氏、「士族之女」和李娃。
李氏是嶽飛的第一個妻子,嶽飛十六歲的時候娶李氏為妻,生子嶽雲和嶽雷。不過李氏是個耐不住寂寞的女人,因而未能與嶽飛走到最後。嶽飛投戎抗金,離家之前囑咐李氏留在家裡替他贍養老母,照顧幼兒,但是在嶽飛離開之後,李氏卻耐不住寂寞,兩次改嫁,甚至還有一個是韓世忠軍隊裡一個管押運的。
嶽飛執掌兵權之後,曾派人給韓世忠送去書信,哪知道世宗回了信後,又另祝福那人:「傳語嶽宣撫,宣撫有結髮之妻,見在此中嫁做一押隊之妻,可差人來取之。」 嶽飛回之:「履冰渡河之日,留臣妻侍老母,不期妻兩經改嫁,臣切骨恨之,已差人送錢五百貫,以助其不足,恐天下不知其由也。」
《要錄》記:「飛之在京師也,其妻劉氏與飛母留居相州,及飛母渡河而劉改適,至是在淮東宣撫使韓世忠軍中,世忠諭飛復取之,飛遣劉錢三百千。丁卯以其事聞,具奏:」臣不自言,恐有棄妻之謗。「詔答之。」
正是因為有劉氏的前車之鑑,後來嶽飛選擇妻子之時,有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前提,那便是「同甘共苦」。若是不能與他一道同甘共苦,就算再沒的女人他也看不上。
嶽飛的第二個女人,就是因為不能和他同甘共苦,最終兩人沒有走到一處的。
宋代擺宴,很注重排場,一般宴請賓客都會請妓女歌姬作陪。嶽飛是個實誠人,有一次他宴請吳玠的時候,吳玠驚訝於整個宴席下來,竟是沒有女子作陪,於是便專門破費兩千貫給嶽飛買了一個士族之女。哪知道嶽飛卻只對那女子說,家裡上上下下都穿麻布衣,吃鹹菜粗糧,要是不能同甘共苦,還請回去,我不強留。
這件事情被記載在《金佗續編》中:「公家素無姬侍,先父被檄差出,遠方妄傳公納士族之女以為妾。先父以告,公曰:」四川吳宣撫嘗遣屬官來議軍事,某飯之,彼驚訝某之冷落,歸言於吳宣撫。吳乃以二千緡買一士族女,遣兩使臣妻送來。某令其立於屏後,告之曰:『某家上下所衣麻布耳,所食齏面耳。女娘子若能如此同甘苦,乃可留,不然,不敢留。』女乃吃然而笑,某曰:『如此則不可留也。』遂遣還之,初未嘗曾見其面也。「」
真正與嶽飛同甘共苦,陪伴嶽飛後半生的是嶽飛的第三個老婆——李娃。李娃與嶽飛相識於戰亂之中,與嶽飛成親的時候,李娃已經有二十多歲了。成親後,兩人感情極深,恩愛相對,嶽飛從不納妾,只安心與李娃過日子。李娃嫁給嶽飛之後,為嶽飛生子三人,分別是嶽霖、嶽震、嶽靄。
嶽飛被誣陷殺頭之後,李娃也被流放到嶺南地區,在日子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她仍然憑藉自己的雙手將兒孫撫養成人,是一個極為偉大的妻子與母親。嶽飛的冤案得以平凡之後,李娃和三個兒子方才北歸,終年75歲,葬於江州。
嶽飛此人大家不陌生,而「嶽母刺字」的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詳。說的是嶽飛從軍之前,嶽母姚氏為了勉勵自己的兒子,特別在其背後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此故事傳為佳話。不過需要糾正的是,「精忠報國」四字,是後世演義演變而來,真正刺的是「盡忠報國」。
關於刺字的故事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當時宋代「刺字為兵」的制度仍在執行,所以嶽飛從軍時在背部刺上「盡忠報國」四字明志。《宋史》本傳:「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