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壯是誰?「嶺南三忠」陳子壯怎麼死的?陳子壯和魏忠賢 陳子壯的抗清故事
2023-10-15 03:41:39 1
陳子壯生於1596年,死於1647年,明末抗清將領。字集生,號秋濤,諡文忠,享年51歲。與陳邦彥、張家玉合稱「嶺南三忠」,與東晉程旼、唐代韓愈、張九齡,北宋劉元城、狄青,南宋文天祥、蔡蒙吉共稱「廣東古八賢」。少時便聰慧過人,有神童之名,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從編修到崇禎間禮部右侍郎再到南明弘光帝禮部尚書、桂王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著有《雲淙集》、《練要堂稿》、《南宮集》。
明朝亡後,陳子壯盡心輔佐南明弘光帝,與清軍奮勇抗擊。後來在高明城與清軍對抗時,城破被俘。公元1647年,清軍以其幼子逼迫他變節。陳子壯卻仍對舊主忠心耿耿,只說:「權操手,不在子壯」。就一個意思,絕不背叛舊主。清軍見陳子壯寧死不屈,為了殺一儆百,將陳子壯處以「鋸刑」。所謂鋸刑,就是用鋸子將人從頭至尾鋸成兩半,是一種駭人聽聞的刑罰。面對此刑,陳子壯慨然赴死,留下絕命詩:「金枝歸何處,玉葉在誰家?老根曾願死,誓不放春花。」
明末閹黨橫行,天啟年間,以魏忠賢客氏為首的閹黨,裡外聯合,將朝政把持在手。他們一個在宮內翻雲覆雨,殘殺宮人,控制內廷,一個在外控制朝政,陷害忠良,力圖將朝廷變為他們的一言堂。
陳子壯生性正直,對於魏忠賢專權擅政的做法,早就看不慣。1624年,陳子壯在浙江鄉試做主考官。地方上的豪強官員為了討好魏忠賢,紛紛為他建造生詞。上文就說過,陳子壯少時被稱為神童,既然是神童,那麼自然是很有才的。那個時候,地方豪強建造了生祠之後就想請陳子壯為那些生祠書寫匾額,匾額上書「元勳」二字。陳子壯從一開始就已經拒絕了,那些豪強隨後又說「書此二字,可得好官」。由此可見,當時魏忠賢的權勢達到了何種地步,寫了「元勳」二字,得了魏忠賢的賞識,陳子壯的官路絕對可以平步青雲。面對這樣的誘惑。耿直的陳子壯仍然嚴詞拒絕。陳子壯的做法,被魏忠賢得知,魏忠賢怒而說到:「何物陳子壯,竟敢逆我意!」。隨後魏忠賢將浙江鄉試試卷中的「庸主失權」等字語提出,誣陷陳子壯,因為此事,子壯父子二人皆被撤職。及至後來,魏忠賢被崇禎清算失勢後,才復職回京。
陳子壯抗清小故事:
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崇禎自殺,大明王朝由此破滅。明亡後,陳子壯盡心輔佐南明皇帝,希望能救國家於水火。多次帶兵抗擊清軍,後在高明城被清軍俘虜,因為拒絕投降而受「鋸刑」。傳聞陳子壯慷慨就義後,天空突然烏雲翻滾,雷聲陣陣,大雨傾盆而下,像是在感懷一代忠臣就此逝去。這樣一個忠義之人,老天爺都為他的死而不忍落淚。
他的死訊傳到其母親耳朵裡,當時陳母隱藏在深山裡,本可活命,聞此噩耗,自縊而亡。他的妻子張氏,隨後也跟隨夫君的腳步慨然赴死。而陳子壯的小妾,被李成棟納為內寵,仍然思索反清復明之事,在感知無望後,也自刎而死。陳氏一家,可謂忠義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