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怎麼死的?死了為何不能立刻下葬?
2023-10-15 12:21:19 3
盛世文臣,亂世武將,國泰民安之時,自有文臣治國理政,當國家面臨戰禍之時,就需武將趕赴殺場,以命博個天下太平。
而在戰場上拼搏的將士,無論他是戰死還是功成歸國,都應該算是國家的英豪,受世人稱讚。但是歷史上有一位將領,殉國自盡,皇帝並沒有稱讚他的氣節,反而對他實行處罰,不許他入土為安。
中國人視死如生,對於死後之事也看的非常重要,不然就不會有專門為安葬而制定的禮儀。不管是「入土為安」還是「死者為大」,都說明了中國人對「死」的尊重。
如果一個人死了之後,沒有「入土為安」,對於古人而言是一種懲罰。這位不能入土為安的大將是誰?又為何受罰呢?此人就是晚清末年將領,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
丁汝昌出身普通農家,父親以種田維持生計。丁汝昌小的時候,也曾上過三年私塾,後來因為家庭不能承擔,最終作罷。
不能讀書之後,丁汝昌便開始放牛、擺渡船以貼補家用。少年時被父母送到伯父家的豆腐店學習手藝。
鹹豐元年,廬江發生災荒,丁汝昌父母去世。三年太平軍打到廬江,丁汝昌於是參加太平軍,歸程學啟部下。十一年,丁汝昌隨同程學啟降清,投降曾國荃。
當時曾國荃並不信任這些投降之人,所以每次有對上太平軍的戰爭時,丁汝昌等投降者往往都會被派往最前線。
這裡死的人多,立功的機會也多。丁汝昌就是這樣一步步,從普通士兵爬到千總位置上的。後來曾國藩令李鴻章創辦淮軍,初始調部分湘軍過去幫忙組建,丁汝昌便是被調到淮軍的一批。
太平軍滅亡之後,清廷下令裁軍,丁汝昌所在一部在裁軍之列。丁汝昌寫信反對,頂頭上司劉銘對他起了殺心。丁汝昌事先察覺逃回家鄉,才保住性命。
丁汝昌在家中呆了幾年,鬱郁不得志,後來聽說李鴻章創辦海軍,於是投靠李鴻章麾下。在北洋海軍期間,丁汝昌對李鴻章所言莫不聽從,使得北洋海軍幾乎成為李鴻章家軍。而他本人也得李鴻章迅速扶持,成為北洋海軍提督。
與日本的威海衛戰役失敗之後,丁汝昌帶領海軍困守劉公島,在日軍的包圍中繼續與日軍對戰,便有了悲壯的劉公島保衛戰。
這場戰鬥從開始就註定了結局,北洋軍彈少缺糧,又無援軍支持。艱難的戰鬥中,連護送求援信的戰艇都只顧逃生,軍隊內士氣低迷,請求投降者與日俱增。
而日本方也多次寫信招降,威逼利誘卻都受到丁汝昌的拒絕。在結局已定的情況下,留下絕筆書,丁汝昌選擇服食鴉片自盡。
對於丁汝昌此人,後世的評價呈正反兩極化。有讚揚他殉國氣節的,也有說他志大才疏耽誤了北洋海軍發展,致使北洋海軍不堪一擊的。
當時的清廷對丁汝昌的處置是「籍沒家產」,不許下葬。原因是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丁汝昌指揮海戰失利。
一直到宣統年間,才平冤昭雪,民國元年始歸葬於安徽無為縣西鄉小雞山梅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