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千古名將陳慶之簡介 陳慶之七千白袍軍破北魏是真是假

2023-10-15 11:45:14

  蕭梁時代的將軍陳慶之,是個被歷史遺忘的人。他不被文學作品所重視,也不是史學家濃墨重彩的對象。日本作家田中芳樹的中國題材歷史小說《奔流》中將陳慶之描繪為一個神將,而毛澤東讀《陳慶之傳》後:「至此,也不盡為之神往!」,對蕭梁時期的戰將陳慶之相當崇拜。那麼,陳慶之是個什麼人?

  千古名將陳慶之簡介

  

陳慶之,這個原本在史籍上默默無聞的名字,如今聞之也如雷貫耳,盡人皆知。讓他成名的是他和他所率的五千白袍軍,攻破北魏五十萬大軍,因此名滿天下。被後人冠以「被歷史所遺忘的不世名將」、「七千人戰勝五十萬的絕世高手」、「東方的漢尼拔」等等稱號,陳慶之真的有那麼厲害?還是人們誇大了他的功勞?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云,漢族,義興國山(今中國江蘇省宜興市)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後為武威將軍,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中國古代,尤其是晉後隋前那段時間,庶族(下級地主或者讀書人)和士族(高級地主或者讀書人)之間的分界線是相當嚴格的,而陳慶之的出身不太好,何以見得?其一,他任職多年一直都沒被重用過,可見他基本上沒什麼靠山,他的後臺也不怎麼硬;其二,蕭衍後來在褒獎他的詔書中寫「本非將種,又非豪家」。可見,陳慶之應是寒門出身,而他就是從皇帝的隨從一步步做到了武威將軍。

  家庭條件不怎麼好的陳慶之,雖然留在了皇帝身邊,卻長年不得重用。說來也奇怪,誰曾想到後來叱吒疆場的陳將軍,在年少時期,身體羸弱,而且他的武藝很差:「射不穿孔,馬非所便」,所以他的前半生大概在四十歲之前, 都是陪著皇帝整日遊手好閒,經常幹的事情就是陪皇帝下棋,陳慶之這個人不僅長得斯文,他對人也很恭敬,性格謹慎,每次奉詔都要沐浴更衣,而且生活極其樸素,基本沒有私生活,是個中規中矩的老實人。皇帝就喜歡陳慶之的老實憨厚,二十幾年下棋都和陳慶之下,據說,高祖喜好下棋,經常和人通宵達旦地下,和他下棋的一干人都疲乏得不行,只有陳慶之不睡,隨時隨地,一召喚他,便即刻陪皇帝下棋,深得皇帝的喜愛。就在大家包括陳慶之自己也認為,他的人生就應該這樣了,直到公元525年的一場戰事,徹底改寫了陳慶之的命運。

  公元525年,四十二歲的陳慶之有了生平第一次帶兵機會,這第一次在嚴格意義生來說也算不上戰爭,陳慶之只是和其他將領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後蕭衍任命陳慶之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領兵兩千護送豫章王蕭綜接管徐州。北魏不肯白白將徐州拱手讓人,於是派兩位宗室元延明、元彧領兵二萬與陳慶之交戰,從未打過仗的陳慶之竟以兩千人馬擊潰敵軍,本來此戰應以勝利收尾的,只是主帥臨陣投敵,還是讓陳慶之深感無奈,他由此感到戰場上世事難料,只得匆匆斬關後退,即使這場戰爭陳慶之沒能凱旋而歸,但天下人皆知有一個叫陳慶之的人。這第一仗陳慶之打得很漂亮,陳慶之雖敗猶榮,讓眾人對他都刮目相看。

  陳慶之七千白袍軍破北魏

  公元527年,陳慶之從曹仲宗伐渦陽,與尋陽太守韋放合攻魏之渦陽(今安徽蒙城)。魏遣徵南將軍元昭率數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指揮百人擊破其前鋒。後又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自春至冬,交戰頻繁,將士疲憊。此時,軍中人都勸其退兵,陳慶之堅持決戰。他夜襲渦陽城,出其不備讓渦陽城主王緯乞降。梁軍乘勝進擊,斬獲甚多。陳慶之的軍事才能逐漸顯露,而其作戰的手法也愈成熟。因此才有「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的說法,他和他的白袍軍又是怎樣成為世人口中的神話的?

  北魏後期,朝政腐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北魏的朝政內亂,皇室之間相互廝殺,元顥以本朝大亂為由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梁帝便派陳慶之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上洛陽稱帝。看似不經意的一次指派,卻讓陳慶之聲名顯赫。出兵不久後,元顥中途稱帝不走了,命陳慶之繼續督軍西上攻滎陽,於是陳慶之便獨自率領七千白袍軍開啟了一場神話般的北伐之徵。

  陳慶之護送元顥,千裡挺進,直至攻佔了洛陽城,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梁書》、《南史》、《資治通鑑》等書上的記載來看,陳慶之這一路走來,手頭僅僅七千人馬,而他所先後面對的敵軍軍隊總數合計多達五十萬以上,不可思議的是他則通通加以擊敗,甚至出現某次戰役「以三千人將三十餘萬敵軍打得人仰馬翻」,這般戰績,聽起來簡直駭人聽聞。

  關於陳慶之的原始兵力,只有七千,大概是沒有什麼爭議的,但是北魏軍隊的數量真有那麼多?仔細翻看史書,會發現在滎陽城外圍擊敗援軍一戰的數字上,兩邊有異同之處,對此,《梁書》和《南史》分別如此記載為三十萬和四十萬。很明顯,南朝史書對北魏軍隊的數量摻了很多水分,不過都為了拔高陳慶之,北魏的兵力到底是多少呢?這一切,如今已經成了歷史之謎,無從探查了。

  說到為陳慶之造勢的原因,大概有這兩點:首先,陳慶之所統的軍隊並非精挑細選,戰鬥力卻無可爭論,故此總能創造以少敗多的軍事奇蹟,但是對於這種戰鬥力的來由,卻沒有人能夠解釋得明白;其次,這支軍隊的統帥陳慶之的指揮能力極強,前半生都在和皇帝下棋從未涉足戰事,一上戰場就跟開掛一樣,著實讓人驚訝,這種與生俱來的軍事能力,也沒法解釋。

  當然,我們也不應當這樣就全部抹殺陳慶之的能力,「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皆克」,這個戰績還是可信的。

同类文章

傅恆後代是誰?傅恆我們被稱為傅六爺?乾隆明相傅恆的個人成就

  傅恆為沙濟地方富察氏,乾隆一朝重臣,深受乾隆帝寵信,步入仕途之後,出將入相,活躍在乾隆朝堂。他不到三十歲就成為首輔,在乾隆一朝權傾一時,分量極重。  傅恆為名門出生,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為清太祖心腹。曾祖哈什屯在太宗與世祖兩朝位列議政大臣,祖父米思涵為康熙帝戶部尚書、議政大

乾隆名將兆惠是個什麼樣的人?兆惠將軍的優缺點

  人物檔案  姓名:烏雅·兆惠  諡號:文襄  國家:中國  民族:滿族  旗籍:正黃旗  所處朝代:清朝乾隆時期  出生時間:公元1708年  去世時間:公元1764年  職業:都統  爵位:一等武毅謀勇公  主要成就:平準部、回部  兆惠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戰將,曾經參與過平定大小金川之亂、平定

兆惠是誰?兆惠是怎麼死的?

  兆惠,烏雅氏,全名烏雅·兆惠,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生於公元1708年,去世於公元1764年,是清朝乾隆時期的著名將領。兆惠在乾隆時代曾經多次鎮壓叛亂,阻攔外族進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安全,是乾隆朝非常重要的一位將領。  雍正九年,已經二十四歲的兆惠以筆帖式的身分入值軍機處,授軍機章京,算是

清朝將領和琳簡介 和琳是怎麼死的?

  雖然文章開頭就已經給和琳添加了標籤,說他是清朝時期著名將領,但實際上今天知道和琳到底是誰的卻並不多。歷史上姓和的官員不少,但是說到清朝姓和的官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和珅」!添上乾隆朝著名權臣、貪官標籤的和珅,加上今日各類影視劇對其的刻畫傳播,和珅絕對算的上是家喻戶曉的一位歷史人物。  在往

和琳與和珅、紀曉嵐的關係如何?和琳為什麼能戴三眼花翎?

  和琳,清朝乾隆時期著名將領,滿洲正紅旗人,生於公元1753年,去世於公元1796年,鈕祜祿氏,字希齋。和琳,又是鈕祜祿氏,想來大家心裡都有數了。沒錯!和琳除了是清朝乾隆時代的著名將領之外,同時也是清朝著名權臣和珅的親弟弟。因為有和珅的幫助,和琳自從入仕開始,官路可以說是一路暢通,歷任兵部侍郎、工

王輔臣是誰?王輔臣是怎麼死的?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之時的一位軍閥,曾經兩次反清也兩次降清,是一位首鼠兩端之人。  王輔臣為山西大同人氏,原本是明朝一官宦人家僕傭的孩子,生年不詳。他本姓李。,後來給王進朝當誼子,此後便改姓王。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王輔臣後來跟隨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王輔臣非常好賭,常常一擲千金

清朝將領王輔臣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自殺?如何評價王輔臣?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地方軍閥,曾經先後在明朝和清朝為官為將。他多次加入反清勢力,也曾多次投降清朝,後來在投靠吳三桂反清,隨後再次降清之後,畏罪自盡而亡。  王輔臣是一位能幹的將領,這一點小編並不否認。雖然他在今天名聲並不大,但是卻非常能打。早在明末之時,他跟隨大同守將姜瓖麾下就曾經屢建奇功。當

王輔臣與吳三桂有沒有關係?王輔臣的故事

  王輔臣山西大同人,原本是明朝宦官奴僕的兒子,後來硝煙四起,天下大亂,王輔臣跟隨姐夫一起參加起義農民軍。後來他又投靠在山西大同守將姜瓖麾下,跟隨姜瓖一起投靠大清。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親政之後,王輔臣受到重用,此後青雲直上,步步高升。  王輔臣原本前途無量,可惜一步錯步步錯,後來他參加吳三桂反清勢力,

河西四漢將趙良棟簡介 趙良棟是怎麼死的?趙良棟歷史評價

  人物檔案  姓名:趙良棟  字:擎之  號:西華  諡號:襄忠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時代:清朝  出生地:甘肅寧夏  出生時間:公元1621年  去世時間:公元1697年  官職:勇略將軍、雲貴總督  爵位:一等伯爵  主要成就:平定三藩之亂  主要作品:《趙忠襄奏疏存稿》  趙良

甘龍是誰?他為何反對商鞅變法?

  甘龍是秦孝公時代的臣子,他的後代甘茂、甘羅都成為了秦國的國相,得到了秦國君主的重用。他是秦國有名的世家貴族,也是反對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對商鞅變法,可是並沒有什麼用,但是他為何要反對呢?  商鞅變法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很有名,經過變法圖強,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一躍而躋身春秋戰國四大強國之一。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