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輕氣炮孔內爆破用外殼及其使用方法與流程
2023-10-11 06:11:29 2

本發明涉及一種爆破用外殼及其使用方法,屬於爆破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炸藥在使用及保管過程中常出現的一些問題,例如炸藥遇有水炮孔,還得做好對藥包進行防水處理、採用防水炸藥、設法排出炮孔中炸藥的積水;在儲存空間,還得考慮其炸藥殉爆等一些列問題。並且,炸藥爆破過程中產生爆破毒氣,煙塵,揚土,對環境產生有害效應;還有處理盲炮時,沒用專門的技術和裝備,危險係數較大。因此,炸藥爆破中問題亟待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輕氣炮孔內爆破用外殼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決有水炮孔複雜性操作,存儲空間嚴格性;以及大幅度降低炸藥爆破後產生的大量揚土,有毒氣體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擬採用這樣一種輕氣炮孔內爆破用外殼,包括半圓筒形的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上對應設置有連接卡扣,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相互扣合,並通過卡扣連接固定以形成兩端封閉的筒形結構,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的連接處還設置有密封條,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上端的連接處還開設有引線孔和導氣管孔。
前述爆破用外殼中,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扣合所形成筒形結構的底部為內凹的錐形結構,即聚能穴結構。
其方法如下:
打開卡扣,將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分開,取輕氣炮爆破筒放入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之間,而後將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扣合,卡緊卡扣,輕氣炮爆破筒上端的爆破引線和注氣管分別由引線孔和導氣管孔引出;
在進行爆破時,將該裝置放入爆破孔內,由注氣管向輕氣炮爆破筒內注入高壓輕氣體,如氫氣,而後封閉注氣管,打開卡扣,將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由輕氣炮爆破筒上取下,再控制引爆器引爆即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配合輕氣體爆破裝置在進行爆破時,起爆不受爆破孔內積水的影響,能夠有效保護內部爆破筒,同時爆破過程中不會產生有害氣體,裝備可以自行洩壓,沒有盲炮,裝置簡易操作,安全性高,環保,氣體不笨重,便利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通過附圖對發明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實施例:
參照圖1和圖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輕氣炮孔內爆破用外殼,包括半圓筒形的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上對應設置有連接卡扣3,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相互扣合,並通過卡扣3連接固定以形成兩端封閉的筒形結構,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的連接處還設置有密封條4,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上端的連接處還開設有引線孔5和導氣管孔6,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扣合所形成筒形結構的底部為內凹的錐形結構,即聚能穴結構。
其使用方法如下:打開卡扣3,將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分開,取輕氣炮爆破筒放入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之間,而後將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扣合,卡緊卡扣3,輕氣炮爆破筒上端的爆破引線和注氣管分別由引線孔5和導氣管孔6引出;在進行爆破時,將該裝置放入爆破孔內,由注氣管向輕氣炮爆破筒內注入高壓氫氣,而後封閉注氣管,打開卡扣3,將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由輕氣炮爆破筒上取下,再控制引爆器引爆即可。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提供一種輕氣炮孔內爆破用外殼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半圓筒形的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上對應設置有連接卡扣,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相互扣合,並通過卡扣連接固定以形成兩端封閉的筒形結構,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的連接處還設置有密封條,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上端的連接處還開設有引線孔和導氣管孔。旨在解決有水炮孔複雜性操作,存儲空間嚴格性;以及大幅度降低炸藥爆破後產生的大量揚土,有毒氣體等問題。本發明屬於爆破技術領域。
技術研發人員:左宇軍;高正華;雷振;周旋;王浩;王家軒;吳國輝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貴州大學
技術研發日:2017.06.11
技術公布日: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