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1:04:44 2
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性能可靠的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包括中空的索體,所述索體上方固定有上位金屬固環;所述索體上,位於上位金屬固環下方依次套有橡膠體軟管、塑料體硬管、託盤鎖具和錨索鎖緊機構;所述橡膠體軟管和塑料體硬管可以在索體上自由滑動。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結構簡單,性能可靠,特別對於中空注漿錨索的頂板注漿封孔效果顯著,同時施工工藝簡單,即將兩管隨注漿索體依次推入鑽孔,錨索鎖緊機構實施預應力即可達到封孔效果,極大加快施工速度。
【專利說明】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止漿塞,尤其是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礦山及隧道領域對軟弱、破碎圍巖進行支護加固的方式廣泛採用注漿錨杆、中空注漿錨索等支護體外加注漿。為使漿液擴散半逕到達理想的範圍,提高裂隙封堵率及漿液密實度,注漿時需要一定的注漿壓力,為防止漿液的外溢,需要對外部孔隙處進行封堵。目前常用的水泥漿封孔和棉紗纏裹的方法、達不到技術要求,並且操作繁瑣工藝複雜;木楔型止漿塞等封孔深度小,如遇到表層圍巖破裂則產生跑漿漏漿情況,存在一定的弊端,不能滿足工程注漿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性能可靠的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
[0004]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包括中空的索體,所述索體上方固定有上位金屬固環;所述索體上,位於上位金屬固環下方依次套有橡膠體軟管、塑料體硬管、託盤鎖具和錨索鎖緊機構;所述橡膠體軟管和塑料體硬管可以在索體上自由滑動。
[0005]所述橡膠體軟管長度為400?500mm。
[0006]所述塑料體硬管長度為150?200mm。
[0007]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的有益效果如下:
[0008]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結構簡單,性能可靠,特別對於中空注漿錨索的頂板注漿封孔效果顯著,同時施工工藝簡單,即將兩管隨注漿索體依次推入鑽孔,錨索鎖緊機構實施預應力即可達到封孔效果,極大加快施工速度。
[0009]2、封孔深度大,可在無裂隙段進行封堵,避免表層破碎圍巖封堵不實而產生的漏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變形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包括中空的索體4,所述索體4上方固定有上位金屬固環1 ;所述索體4上,位於上位金屬固環1下方依次套有橡膠體軟管2、塑料體硬管3、託盤鎖具4和錨索鎖緊機構6 ;所述橡膠體軟管2和塑料體硬管3可以在索體4上自由滑動。
[0013]所述橡膠體軟管2長度為400?500mm。
[0014]所述塑料體硬管3長度為150?200mm。
[0015]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的工作過程如下:
[0016]如圖1所示,根據設計好的中空注漿錨索長度及測量圍巖表層破碎深度於距中空注漿錨索尾端750?900mm處固定索體4的上位金屬固環1,整個錨索放進圍巖鑽孔7中,橡膠體軟管2穿過中空注漿錨索索體4推入鑽孔,塑料體硬管3接著推入鑽孔,託盤鎖具5穿過中空注漿錨索的索體4頂住塑料體硬管3。
[0017]如圖2所示,對錨索鎖緊機構6進行施加預應力,橡膠體軟管1受力皺曲變形封堵間隙阻止漿液的外漏。達到止漿的目的,實現鑽孔壓力注漿。
[0018]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其特徵在於:包括中空的索體,所述索體上方固定有上位金屬固環;所述索體上,位於上位金屬固環下方依次套有橡膠體軟管、塑料體硬管、託盤鎖具和錨索鎖緊機構;所述橡膠體軟管和塑料體硬管可以在索體上自由滑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其特徵在於:所述橡膠體軟管長度為400?500mm。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中空注漿錨索用推擠膨脹式止漿塞,其特徵在於:所述塑料體硬管長度為150?200mm。
【文檔編號】E21D20/02GK203463123SQ201320543155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日
【發明者】楊本生, 劉傑, 孫利輝 申請人:河北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