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池塘連續曝氣增氧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03:47:59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產養殖池塘水體曝氣增氧裝置,具體是一種水產養殖池塘連續曝氣增氧裝置。
背景技術:
水產養殖水體由於天氣、投餌、養殖密度較大等原因,如長期不加注新水,易導致養殖水體缺氧,水產品抬頭等現象,嚴重可引起水產品死亡。作為一項重要的提高水產養殖水體水質的技術,人工曝氣增氧技術已成功地應用於改善養殖水體水質領域。
傳統的水產養殖一般採用電為能源,成本高居不下。近年來,有研究使用太陽能或風能作為動力,但是使用其中的一種能源易受到氣象條件的限制,在實際應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當前,比較常用的曝氣機是使用葉輪式或水車式等設備進行曝氣增氧,其缺點有:一是設備運行能耗高,且單位能耗轉化成溶解氧量較低,大量能源消耗於機械運轉,考慮到成本問題,一般做不到持續增氧的效果。二是提供溶解氧效率低,水體曝氣增氧不均勻,對養殖水體上層效果明顯,而對中下層效果較差。三是曝氣增氧範圍有限,一般曝氣機位於養殖水體中央,對周邊水體基本達不到增氧效果。四是曝氣過程中沒有監控系統,不易掌控曝氣時間,一般只能根據經驗控制曝氣設備運行,往往形成能源浪費或增氧力度不夠等一系列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已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水產養殖池塘連續曝氣增氧裝置,採用風光互補發電設備提供動力,曝氣充足。
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水產養殖池塘連續曝氣增氧裝置,包括浮島,位於浮島上方的發電設備、曝氣機和位於浮島下方的溶解氧探頭、曝氣管,發電設備包括風力發電設備和太陽能發電設備,所述的發電設備通過蓄電池及逆變器連接曝氣機和溶解氧探頭;曝氣機通過輸氣管與曝氣管聯通,所述輸氣管和曝氣管之間設有三通,所述曝氣管上設有曝氣孔;所述曝氣管位於水面下方60cm處。
本實用新型採用風力發電設備和太陽能發電設備形成風光互補持續發電設備,並將多餘的電儲存在蓄電池中,以防不具備發電條件下供電,實現連續曝氣增氧;同時,溶解氧探頭實時監測水產養殖池中的含氧量,使水中含氧量達到最合適的濃度,為水產品的養殖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此外,曝氣孔位於池塘中下層,不僅曝氣充足均勻,而且不擾動底泥,有利於促進池塘水體上下層的交換。
作為改進,所述浮島是在水中可漂浮的支架,浮島的下方設有固定裝置。浮島可以根據溶解氧探頭的指示在池塘中進行移動,曝氣增氧範圍大,提高曝氣增氧效率,有利於整個養殖水體含氧量的提高。
作為改進,曝氣管通過固定支架固定於浮島下方。
作為改進,所述曝氣孔均勻分布在曝氣管上。
作為改進,所述曝氣管是懸掛式曝氣管。本實用新型採用了懸掛式曝氣管,可以根據需要調節曝氣管的安裝深度。
作為改進,所述曝氣管是方形曝氣管,三通設有四個,分別位於曝氣管的四個頂點。
作為改進,所述溶解氧探頭是溶解氧螢光探頭。
作為改進,所述溶解氧探頭設有顯示器。
本實用新型所用能源為風光互補,風光互補發電可穩定持續為曝氣增氧裝置供電,曝氣裝置可連續曝氣。溶解氧探頭可實時監控水體中的溶解氧濃度,可根據需要移動曝氣增氧裝置;懸掛式曝氣管位於水體中下層,曝氣效果好,尤其對蝦蟹底層生存的水產品效果較好,同時不擾動底泥,不會形成曝氣孔堵塞等現象;在曝氣過程中不會引起池塘大範圍水體的擾動,從而影響水產品的正常生長環境。本裝置可根據需要隨意在水體移動和固定,曝氣範圍大,且具有連續曝氣增氧功能,不僅可以應用於水產養殖水體,而且還可以應用到景觀水體、城市內河等水體的曝氣增氧。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曝氣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浮島,2為風力發電設備,3為太陽能發電設備,4為蓄電池,5為逆變器,6為曝氣機,7為溶解氧探頭,8為顯示器,9為固定裝置,10為曝氣管,11為固定支架,12為輸氣管,13為三通,14為曝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僅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並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水產養殖池塘連續曝氣增氧裝置,包括浮島1,位於浮島1上方的發電設備、曝氣機6和位於浮島1下方的溶解氧探頭7、曝氣管10,發電設備包括風力發電設備2和太陽能發電設備3,所述的發電設備通過蓄電池4及逆變器5連接曝氣機6和溶解氧探頭7。
所述浮島1是在水中可漂浮的支架,浮島1的下方設有固定裝置9。曝氣管10通過固定支架11固定於浮島1下方。
所述曝氣管10是懸掛式曝氣管,可以根據需要調節曝氣管的安裝深度。曝氣機6通過輸氣管12與曝氣管10聯通,所述輸氣管12和曝氣管10之間設有三通13,所述曝氣管10上設有曝氣孔14;曝氣孔14均勻分布在曝氣管10上,所述曝氣管10位於水面下方60cm處。如圖2所示,曝氣管10是方形曝氣管,三通13設有四個,分別位於曝氣管10的四個頂點。
所述溶解氧探頭7是溶解氧螢光探頭,其上設有顯示器8。
實施例2
水產養殖池塘連續曝氣增氧裝置的應用,先在水資源較為豐富、太陽能風能較為充足、水產池塘養殖較為發達的蘇北水產區域選擇一個養殖合作社,構建養殖池塘連續曝氣增氧設施。養殖池塘有28個,養殖類型有草魚、青魚、鯉魚、小龍蝦和河蟹等品種。選擇一個養殖池塘面積約為3萬m2,正常水位為120cm,養殖草魚的池塘。通過浮島上的固定裝置將浮島固定在池塘指定位置,通過風光互補發電裝置供電,曝氣機每天曝氣增氧時間不少於12h,曝氣機通過輸氣管及三通將氧氣輸至曝氣管,環形曝氣管懸掛於浮島下,位於水面以下60cm,環形曝氣管通過均勻位於曝氣管水平方向的兩側曝氣孔向池塘曝氣,通過設備自帶的溶解氧探頭及顯示器,通過達到設置的溶解氧目標,控制每個點的曝氣時間,溶解氧達到預設值後,通過調整固定裝置移動浮島,這樣可實現曝氣裝置在池塘中的移動,解決傳統曝氣耗電量大、曝氣深度淺及曝氣範圍小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