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0:01:04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屬於外轉子風機電機領域,。
背景技術:
市場上採用的外轉子風機電機機殼基本上為鋁殼,定子鐵芯壓裝固定在定子安裝座上,電機運行過程中散發出來的熱量傳導到定子安裝座上,因為定子鐵芯與鋁機殼的材料膨脹係數不一樣,導致電機長時間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定子鐵芯與定子安裝座配合出現鬆動,從而導致定子竄動,影響電機的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有效的解決了定子鐵芯的軸向以及徑向竄動。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包括機殼,所述機殼內設有定子安裝座,所述定子安裝座外側設置有定子配合筒,定子安裝座對稱設有2個凸臺,凸臺上端面與定子鐵芯下端面對齊;所述定子配合筒一側設有圓形導向柱。
如上所述的一種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所述的凸臺中心設有螺紋孔,定子鐵芯上與螺紋孔對應的位置設有圓形定位孔,螺紋孔與圓形定位孔通過固定螺旋連接。
如上所述的一種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所述的定子鐵芯內側與所述的圓形導向柱對應的位置設有圓形導向條孔。
如上所述的一種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所述的定子配合筒的外徑與定子鐵芯中心的圓孔直徑相等。
如上所述的一種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所述的圓形導向柱數量為2個,圓形導向柱對稱設置在所述的定子配合筒兩側。
如上所述的一種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所述的圓形導向柱對應的定子鐵芯內側設有2個圓形導向條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機殼內部設置定子安裝座,定子安裝座外側設置有定子配合筒,定子安裝座對稱設有2個凸臺,凸臺上端面與定子鐵芯下端面對齊,兩個凸臺左右成180度對稱,在兩個凸臺上加工螺紋孔,定子安裝座的外圓面與定子鐵芯間隙配合,定子安裝座上端面與定子鐵芯上端面對齊。定子配合筒一側設有圓形導向柱,定子鐵芯內側與圓形導向柱對應的位置設有圓形導向條孔。定子鐵芯沿著圓形導向柱壓入電機殼,螺栓通過定子鐵芯上預留好的圓形定位孔,通過螺紋連接將定子鐵芯安裝固定在電機鋁殼上,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方式就有效的解決了定子鐵芯的軸向以及徑向竄動,電機性能好。
附圖說明
圖1為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結構示意圖;
圖2為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與定子鐵芯組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包括機殼1,所述機殼1內設有定子安裝座2,所述定子安裝座2外側設置有定子配合筒3,定子安裝座2對稱設有2個凸臺4,凸臺4上端面與定子鐵芯5下端面對齊;所述定子配合筒3一側設有圓形導向柱6。
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凸臺4中心設有螺紋孔7,定子鐵芯5上與螺紋孔7對應的位置設有圓形定位孔8,螺紋孔7與圓形定位孔8通過固定螺旋連接。
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定子鐵芯5內側與所述的圓形導向柱6對應的位置設有圓形導向條孔9。
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定子配合筒3的外徑與定子鐵芯5中心的圓孔直徑相等。
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圓形導向柱6數量為2個,圓形導向柱6對稱設置在所述的定子配合筒3兩側。
防定子鐵芯竄動的電機機殼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的圓形導向柱6對應的定子鐵芯5內側設有2個圓形導向條孔9。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機殼1內部設置定子安裝座2,定子安裝座2外側設置有定子配合筒3,定子安裝座2對稱設有2個凸臺4,凸臺4上端面與定子鐵芯5下端面對齊,兩個凸臺4左右成180度對稱,在兩個凸臺4上加工螺紋孔7,定子安裝座2的外圓面與定子鐵芯5間隙配合,定子安裝座2上端面與定子鐵芯5上端面對齊。定子配合筒3一側設有圓形導向柱6,定子鐵芯5內側與圓形導向柱6對應的位置設有圓形導向條孔9。定子鐵芯5沿著圓形導向柱6壓入電機殼1,螺栓通過定子鐵芯5上預留好的圓形定位孔8,通過螺紋連接將定子鐵芯5安裝固定在電機鋁殼上,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方式就有效的解決了定子鐵芯5的軸向以及徑向竄動,電機性能好。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