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股線纜導體成纜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16:04:14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絞合成纜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多股線纜導體成纜模具。
背景技術:
若干單線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方向絞合在一起,即為多股線纜導體成纜。成纜過程中,需要藉助成纜模具對單線進行限位以保證絞合作用穩定,並促進導體壓緊和定型。傳統的木質成纜模具由於磨損過快等缺陷,已被合金模具所取代。但合金模具對單線的磨損較重,易產生毛刺,影響成纜後導體表面光滑度和導電率,且不利於後續絕緣擠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股線纜導體成纜模具,以解決上述問題。根據單線成纜工藝步驟和磨損程度差異,分別設置採用不同材質和形狀的導向模芯、通道模芯和壓緊環,用於實現單線的束集、絞合編織和成纜壓緊,有利於減小單線成纜過程中的摩擦,提高成纜導線的表面光滑度和導電率。同時,根據各模芯的磨損程度進行單獨更換,有利於降低模具維護成本。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擬採用以下技術:
一種多股線纜導體成纜模具,其特徵在於,包括模具套、導向模芯、通道模芯和壓緊環,所述導向模芯、所述通道模芯和所述壓緊環依次拼接設置於所述模具套的空腔內,兩端通過壓緊塊固定;所述導向模芯內設有扁圓臺狀第一模腔,所述通道模芯內設有圓柱狀第二模腔,所述第一模腔、所述第二模腔和所述壓緊環的中空環狀結構構成了導體成纜模腔。
進一步,所述導向模芯採用木質材質。
進一步,所述通道模芯採用合金材質。
進一步,所述壓緊環採用納米金屬材質。
進一步,所述壓緊塊分別設置於所述第一模腔大直徑端和所述壓緊環外側,所述壓緊塊與所述模具套活動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一模腔、所述第二模腔和所述中空環狀結構的中軸線重合。
進一步,所述第二模腔與所述第一模腔的小直徑端相接,所述第二模腔的直徑與所述第一模腔 的最小直徑相等。
進一步,所述第二模腔的直徑小於所述中空環狀結構的直徑。
進一步,所述中空環狀結構的直徑與成纜導體的直徑相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實用新型根據單線成纜工藝步驟和磨損程度差異,分別設置採用不同材質和形狀的導向模芯、通道模芯和壓緊環,用於實現單線的束集、絞合編織和成纜壓緊,有利於減小單線成纜過程中的摩擦,提高成纜導線的表面光滑度和導電率。
2. 本實用新型能夠根據各模芯的磨損程度進行單獨更換,有利於降低模具維護成本。
3. 本實用新型通過壓緊塊與模具套的活動連接,有利於模芯的快速裝卸,操作簡便。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多股線纜導體成纜模具,包括模具套1、導向模芯2、通道模芯3和壓緊環4,所述導向模芯2、所述通道模芯3和所述壓緊環4依次拼接設置於所述模具套1的空腔內,兩端通過壓緊塊5固定。所述導向模芯2、所述通道模芯3和所述壓緊環4分別實現單線8的束集、絞合編織和成纜壓緊。分體設計有利於根據各模芯的磨損情況,進行單獨更換,有利於降低模具維護成本。
所述壓緊塊5分別設置於所述第一模腔61大直徑端和所述壓緊環4外側,所述壓緊塊5與所述模具套1活動連接。有利於快速完成模芯裝卸。
所述導向模芯2內設有扁圓臺狀第一模腔61。所述單線8自所述第一模腔61的大直徑端進入,沿圓臺側壁運動,在小直徑處完成束集,便於所述單線8的絞合編織。
所述導向模芯2採用木質材質。由於所述單線8在束集過程中,與所述導向模芯2的內壁摩擦較大,因而選用木質材質,有利於減輕磨損。
所述通道模芯3內設有圓柱狀第二模腔62。所述通道模芯3採用合金材質。束集後的所述單線8自所述第一模腔61進入所述點兒模腔62中絞合編織。此處所述單線8與所述通道模芯3的摩擦較少,因而選用合金材質,有利於延長使用壽命,降低維護成本。
所述壓緊環4的中空環狀結構63的直徑小於所述中空環狀結構63的直徑,等於成纜導體9的直徑。所述中空環狀結構63對所述單線8經過絞合編織形成的導體結構進行壓緊處理,從而得到所述成纜導線9。
所述壓緊環4採用納米金屬材質。由於壓緊過程摩擦較大,同時,需要對通過的導體施加一定的壓緊力,因而選用納米金屬材質,一方面由其機械剛性提供壓緊力,另一方面,納米材質有利於減小摩擦力,有利於提高所述成纜導體9的表面光滑度和導電率。
所述通道模芯3內設有圓柱狀第二模腔62,所述第一模腔61、所述第二模腔62和所述壓緊環4的中空環狀結構63構成了導體成纜模腔。根據成纜工藝步驟和磨損差異分別設置不同材質、形狀的模腔,有利於減小所述單線8在成纜過程中的磨損,提高所述成纜導體9的產品質量。
所述第一模腔61、所述第二模腔62和所述中空環狀結構63的中軸線重合。有利於保證所述導體成纜模腔的通暢性。
所述第二模腔62與所述第一模腔61的小直徑端相接,所述第二模腔62的直徑與所述第一模腔61 的最小直徑相等。所述述第一模腔61的小直徑即決定了絞合編織形成的導體結構的直徑。
所述第二模腔62的直徑小於所述中空環狀結構63的直徑。便於所述中空環狀結構63對絞合編織形成的導體結構進行壓緊處理。
結合實施例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模具組裝
將所述導向模芯2、所述通道模芯3和所述壓緊環4依次裝入所述模具套1的空腔中,所述第一模腔61的大直徑端作為單線8的入口,所述中空環狀結構63作為所述成纜導體9的出口。拼裝後,將所述壓緊塊5連接至所述模具套1兩端的內壁處,壓緊固定所述導向模芯2、所述通道模芯3和所述壓緊環4。固定後,所述第一模腔61、所述第二模腔62和所述中空環狀結構63連通構成所述導體成纜模腔。
成纜過程
所述單線8進入所述導體成纜模腔後,在所述第一模腔61的導向作用下,改變了進入方向,進行束集;在所述第二模腔62中進行絞合編織;由所述中空環狀結構63壓緊成纜,形成成纜導體9。
模芯更換
所述導向模芯2和所述壓緊環4的磨損較快,為保證所述成纜導體9的產品質量,需經常更換。更換模芯時,只需解除所述壓緊塊5與所述模具套1的連接關係,即可快速取出需要更換的模芯,並放入新的模芯,重新連接所述壓緊塊5後,即可完成模芯的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