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0°~20°交流輸電線路單迴路換位塔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5:44:29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壓鐵塔,具體涉及一種0°~20°交流輸電線路單迴路換位塔。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單迴路轉角塔的應用有很多,其設計技術雖然較為成熟,但目前還無法適用於高海拔地區特別是海拔在4000m以上的地區,在這種環境下,電氣間隙以及結構強度都難以滿足要求,應用傳統的單迴路轉角塔時,無法進行實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0°~20°交流輸電線路單迴路換位塔,該塔的電氣間隙和結構強度能夠滿足高海拔地區的要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包括塔身以及對稱設置在塔身頂部兩側用於懸掛地線的地線橫擔,所述地線橫擔下方的塔身內角側設有上導線橫擔,上導線橫擔下方的塔身兩側設有用於懸掛兩相輸電導線的下導線橫擔;地線橫擔的頂端設有地線掛點,上導線橫擔的底部以及下導線橫擔的兩側底部均設置有導線掛點;地線橫擔在塔身兩側的端部設置跳線掛點,下導線橫擔在塔身兩側的端部均設有跳線橫擔,跳線橫擔的端部設置有跳線孔;所述的導線掛點均採用雙掛點,塔身底部設有塔腿。
所述的塔身在下導線橫擔的下方設有變坡處,所述的變坡處距離下導線橫擔與塔身之間的連接處為6.0m。
所述地線橫擔的上平面為矩形,端部口寬為2.203m,上導線橫擔和下導線橫擔的下平面均為矩形,端部口寬分別為3.30m和4.648m。
所述的地線掛點對稱設置在地線橫擔的上平面,均距離塔身的中軸線12m。
所述上導線橫擔及下導線橫擔上的第一掛點之間距離與第二掛點之間距離均為0.56m。
所述地線橫擔的總長為24.0m,其與塔身連接處的垂直高度為2.3m,地線橫擔的橫擔端頭為梯形,高度為1.0m;
上導線橫擔的長度為1.16m,其與塔身連接處的垂直高度為1.9m,塔身內角側上導線橫擔的橫擔端頭為尖形,且端部夾角為55.8°;
下導線橫擔的總長為21.44m,其與塔身連接處的垂直高度為3.0m,塔身外角側及內角側的橫擔端頭夾角均為18.2°。
所述地線橫擔與上導線橫擔之間的層間距為7.0m;上導線橫擔與下導線橫擔之間的層間距為9.5m。
所述的塔身採用Q420鋼製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針對高海拔地區的特點,通過合理布置導線橫擔和跳線橫擔來滿足電氣間隙,將跳線掛點設置在地線橫擔上,有效縮短了上導線橫擔的長度,減輕了塔重,降低了造價。本實用新型設置在塔身兩側的下導線橫擔採用不對稱設計,縮短了塔身內角側的橫擔長度,既能滿足電氣間隙,又節省了大量材料,減輕了塔重。塔身底部連接塔腿,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可以選擇短塔腿或長塔腿。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鐵塔架設安全,能夠滿足高海拔地區的線路架設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短塔腿的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長塔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塔身;2-地線橫擔;3-上導線橫擔;4-下導線橫擔;5-變坡處;6-連接處;7-塔腿;8-短塔腿;9-長塔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在結構上包括塔身1、地線橫擔2、上導線橫擔3、下導線橫擔4、變坡處5、連接處6以及塔腿7。其中,地線橫擔2設置在塔身1的頂端、上導線橫擔3的上方,地線橫擔2包括對稱布置的兩個分支,分別位於塔身1的左右兩側;地線橫擔2的頂部設置有地線掛點,用於懸掛地線,地線對導線起到保護作用;地線橫擔2的最外端到塔身1中軸線的距離為12m,地線橫擔2與塔身連接處的高度為2.3m。本實用新型上導線橫擔3及下導線橫擔4的底部設置有導線掛點,並選用雙掛形式。
上導線橫擔3用於懸掛一相輸電導線,並滿足電氣間隙的要求。橫擔長度1.16m,橫擔根部與塔身連接處的垂直高度為1.9m,頂部形狀為尖形,夾角為55.8°。
下導線橫擔4用於懸掛兩相輸電導線,並滿足電氣間隙的要求。橫擔總長度為21.44m,包括左橫擔、右橫擔、與橫擔連接的塔身部分,除去塔身寬度,左右橫擔單側長度均為8.94m,設置於塔身兩側,向塔頭左右兩邊水平伸展,橫擔根部與塔身連接處的垂直高度為3.0m,頂部形狀為尖形,夾角均為18.2°,並在左右橫擔端部均增加跳線橫擔,高0.8m;導線掛點為雙掛點,左右側橫擔導線掛點分別對稱設置在距離塔身中心10.72m處及11.28m處。
本實用新型地線橫擔2與上導線橫擔3之間的層間距為7.0m;本實用新型的上導線橫擔3與下導線橫擔4之間的層間距為9.5m。
本實用新型輸電導線均採用雙聯金具與塔身1連接,上導線橫擔3和下導線橫擔4的導線掛點分別設置兩個掛點與金具連接,結構布置合理,傳力明確,保障了工程的安全運行。
本實用新型轉角塔的地線掛點設置在地線橫擔2的頂部,導線掛點分別設置在上導線橫擔3和下導線橫擔4底部,掛點均採用掛板型式,從而避免焊接工作,有效的加強掛點的受力性能,滿足掛線節點的強度等各項要求。
塔身1的變坡處5距離下導線橫擔4與塔身1之間的連接處6為6.0m,合理的選擇變坡處5的位置能夠有效的節省材料,而且加工安裝方便。塔身1主材主要採用Q420高強鋼,主材剛度從上到下依規律變化,儘量減少焊接,施工方便,降低塔重。參見圖2,3,塔身1的底部連接有塔腿7,塔腿7選用短塔腿8或長塔腿9,以適應不同的地形地貌。
本實用新型換位塔通過在地線橫擔上對稱設置跳線掛點來縮短導線的橫擔長度,減輕了塔重,節省塔材,降低了造價。通過合理布置導線橫擔和跳線橫擔來滿足電氣間隙,下橫擔的左右分支採用不對稱的設計,縮短了內角側的橫擔長度,既能滿足電氣間隙,又節省了材料,減輕塔重。綜上所述,該種新型鐵塔的應用,能夠滿足高海拔地區的線路架設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