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手機喇叭電磁波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1:09:59 2
專利名稱:降低手機喇叭電磁波的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線行動電話(以下稱手機)的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能降低設在手機聽筒端的喇叭所產生的電磁波對人體腦部影響的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的無線手機結構大體上包含有聽筒端、屏幕、按鍵、話筒端與天線。
手機的天線會產生不利於人體的電磁波已為人所周知並且受到重視,因而各種用來降低天線電磁波的設備或組件已在市面上出現並販售,消費者可以選擇使用。但是,只要是需要通電的電子產品都會產生電磁波,因此不僅天線會產生電磁波,設在手機聽筒端內部用來發出聲音的喇叭也會產生電磁波,由於天線所產生的電磁波較強,且常常是外露式的設計,因而較容易引起人們注意,反而喇叭所發射出的電磁波容易被人忽略。
根據電磁波強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定律,電磁波源與人體腦部的距離愈近,人體腦部受到手機的電磁波愈大。換言之,在不考慮目前已可防治的天線電磁波的情況下,喇叭與人體腦部的距離愈近,人體腦部所受到的電磁波傷害愈高。然而,除非使用者都利用耳機來避免耳朵直接和聽筒端接觸,否則因為喇叭2設在手機1聽筒端內部的位置都是直接對應出聲孔11的位置(如圖1所示),故到目前為止仍未能解決喇叭太過於接近人體腦部所導致的太強電磁波作用於腦部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於解決一般人使用手機而將聽筒端靠置於耳朵時,喇叭太過於接近人體腦部,致使喇叭所產生的電磁波會對腦部造成不良影響的問題,提供一種降低手機喇叭電磁波的結構。
本實用新型是在手機聽筒端的內部設置曲折結構,通過該曲折結構,可以在不影響喇叭所設置的位置條件下,延伸從喇叭產生的電磁波傳遞出聽筒端出聲孔的距離,進而達到降低喇叭電磁波的目的。
現有技術的手機聽筒端的出聲孔是直接對應於喇叭,因而電磁波是呈直線地從出聲孔傳遞出來,其傳遞的距離較短,因而人體腦部所承受的電磁波強度也較大。而本實用新型藉由曲折結構幹擾電磁波的直線傳遞,因而得以在不影響聲音傳遞效果的原則下,延長電磁波的傳遞距離,以達到降低電磁波的功能。
圖1為現有技術手機出聲孔直接對應於喇叭的結構;圖2為本實用新型在手機聽筒端位置的外殼內側面設置曲折結構的局部平面剖視圖。
圖中1手機 10聽筒端11 出聲孔 12曲折結構121 延伸部 122 遮蔽部2喇叭具體實施方式
圖1直接顯示了本實用新型技術特徵的實施方式,手機1的聽筒端10設有多個出聲孔11,於手機內部設有對應聽筒端10位置的喇叭2,手機接收到通訊訊號後再轉換成聲音由喇叭2發出聲音,而且聲音與電磁波會同時由出聲孔11傳遞出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是在聽筒端10位置的手機外殼內側面設置數個曲折結構12,該曲折結構12具有延伸部121與遮蔽部122,每一曲折結構12的遮蔽部122分別直接對應於每一出聲孔11的位置,而延伸部121最好是和手機外殼一體成型而製成,因此使得該延伸部121與遮蔽部122構成L形狀。通過這種結構設計,喇叭2與出聲孔11之間受到遮蔽部122遮擋但不封閉,因而聲音的傳導不會受到影響,使用者仍然可以清晰地聽取聲音,但是喇叭2所產生的電磁波則會受到遮蔽部122的阻擋而削弱強度,即使部份電磁波從出聲孔11外洩,也能降低其強度,從而減少電磁波對人體腦部的傷害。
以上所述僅為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實用新型精神下所作有關本實用新型的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意圖保護的範疇。
權利要求1.一種降低手機喇叭電磁波的結構,其特徵在於在手機聽筒端的外殼內側面設置曲折結構,該曲折結構遮蔽住手機聽筒端的出聲孔,但不對該出聲孔封閉,以延長喇叭電磁波傳遞出手機外的距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手機喇叭電磁波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曲折結構為一體結合於手機外殼的內側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手機喇叭電磁波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曲折結構為L形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降低手機喇叭電磁波的結構,主要特徵是在手機聽筒端的外殼內側面設置曲折結構,該曲折結構具有遮蔽但不封閉手機聽筒端的出聲孔的功能,因此延長設在聽筒端之喇叭所產生的電磁波傳遞出手機外的距離,進而達到降低喇叭電磁波對人體腦部的傷害。
文檔編號H05K9/00GK2619430SQ0326577
公開日2004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10日
發明者張宗貴, 張 誠, 蔡長江, 張美莉 申請人:創宇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 誠, 聯育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迪友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