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瘻穿刺針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3:42:05 3
專利名稱:一種內瘻穿刺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醫療用具,特別是涉及了一種內痿穿刺針。
背景技術:
血管通路是血液淨化治療時建立體外循環的通路,在血液透析治療中,由於血液透析 患者多合併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纖細而脆,雖然靜脈血管穿刺成功,但血液透析時血流速 度要達到200—300ml/min,流量大,壓力大,靜脈血管常出現腫脹、淤血、回血不暢, 此時,透析機報警、血泵停轉,透析器及血液管路內的血液停止循環,操作者必須立即對 此做出處理,否則會導致體外循環凝血等嚴重後果。
目前經遼寧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07年10月23日對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等7個相 關中文資料庫檢索,對部分Internet網上査詢,動、靜脈血管通路失敗緊急處理國內有 二篇文獻(1、李華。血液透析中動、靜脈血管穿刺失敗或中心靜脈插管出血不良的緊急 處理。中華現代護理學雜誌,2005、 2 (7) : 643。 2、孟秀雲。血液透析中靜脈血管穿刺 失敗後的離體血液循環方法。中華現代護理學雜誌,2002、 37 (12) : 976。)報導動、 靜脈血管通路穿刺失敗均以無菌接頭連接動、靜脈血液管路的兩端,建立離體閉路血液循 環狀態。這種方法操作複雜,成本高,安全性低,給治療中的患者帶來了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的 內瘻穿刺針。該穿刺針不僅適應於臨床血液淨化治療,還適用於治療結束時的閉路回血, 尤其適應於突發靜脈血管通路失敗時應急重建體外循環。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內瘻穿刺針,包括針頭、針翼和矽膠連接管,針頭與矽膠連接管連接,針頭後端 設有針翼,矽膠連接管上設有矽膠連接管安全夾,矽膠連接管上連接三通裝置。
所述的三通裝置由兩個相互連通的支路組成,分別是三通裝置直管和三通裝置側管, 三通裝置側管上設有側管安全夾;三通裝置與矽膠連接管連通;所述的三通裝置與矽膠連 接管採用一體式結構設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造價低,操作安全,使用本 實用新型裝置可迅速建立體外循環狀態,極大地降低了血液淨化治療中的危險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正常狀態下連接管路示意圖 圖3為突發靜脈血管穿刺失敗時連接管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內瘻穿刺針,如圖1所示,包括針頭6、針翼5和矽膠連接管1,針頭6與矽膠 連接管1連接,針頭6後端設有針翼5,矽膠連接管1上設有矽膠連接管安全夾18,矽膠 連接管l上連接三通裝置,三通裝置由兩個相互連通的支路組成,分別是三通裝置直管2 和三通裝置側管3,三通裝置側管3上設有側管安全夾4;三通裝置與矽膠連接管1連通 並與三通裝置與矽膠連接管1採用一體式結構設計。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才闡述本實用新型的應用過程。
實施例一
如圖2所示,血液迴路動脈管路上從三通裝置開始依次設有泵前側管8、泵管9和動 脈壺IO,泵前側管8與生理鹽水袋17相連接,生理鹽水袋17內裝有生理鹽水,泵管9 纏繞在透析機的血泵15上;血液迴路靜脈管路上設有靜脈壺12;透析器11兩端分別與 血液迴路動脈管路、血液迴路靜脈管路連接。
三通裝置直管2與血液管路動脈端7連接,血液管路靜脈端13與靜脈內痿穿剌針14 連接,建立正常血液透析體外循環狀態。
當治療結束時閉路回血將輸液器16與三通裝置側管3連接,打開側管安全夾4, 關閉矽膠連接管安全夾18,輸入生理鹽水,即可將血液回輸體內。
實施例二
如圖3所示,當突發靜脈血管通路失敗時,進行體外循環的重建將血液管路靜脈端 13與靜脈內瘻穿刺針14分離,與三通裝置側管3連接,打開側管安全夾4,開動血泵15, 迅速建立動脈端保持不變的半離體體外血循環狀態。
權利要求1、一種內瘻穿刺針,包括針頭(6)、針翼(5)和矽膠連接管(1),針頭(6)與矽膠連接管(1)連接,針頭(6)後端設有針翼(5),矽膠連接管(1)上設有矽膠連接管安全夾(18),其特徵在於,矽膠連接管(1)上連接三通裝置。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內瘻穿剌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三通裝置由兩個相 互連通的支路組成,分別是三通裝置直管(2)和三通裝置側管(3),三通裝置側管(3) 上設有側管安全夾(4);三通裝置與矽膠連接管(1)連通。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內瘻穿刺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三通裝置與矽 膠連接管(1)採用一體式結構設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內瘻穿刺針,包括針頭、針翼和矽膠連接管,針頭與矽膠連接管連接,針頭後端設有針翼,矽膠連接管上設有矽膠連接管安全夾,矽膠連接管上連接三通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迅速建立體外循環狀態,極大地降低了血液淨化治療中的危險性。
文檔編號A61B17/34GK201312826SQ20082023180
公開日2009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08年12月18日
發明者劉紅梅, 濤 盧, 傑 宋, 旭 李, 燕 李, 李龍豔, 牛月芝 申請人:鞍山鋼鐵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