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軌道式水輪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0:48:00 1
專利名稱:衝擊軌道式水輪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改進的簡易水輪機,特別是一種衝擊軌道式水輪機。
現有的水輪機雖然形式各異,但其轉動部分都主要是由轉輪、主軸、軸承和密封裝置組成,目前廣泛使用的是四、六、八輪機。轉輪由槓桿、四~八頁流線型葉片組成,有分水葉片,精度要求高,製造複雜,特別是葉片易因汽蝕而損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改進的衝擊軌道式水輪機,這種水輪機與已有技術相比,在水流具有相同流速和落差的情況下,轉輪能產生比已有技術大四倍以上的壓力,特別是這種水輪機能使葉片不易汽蝕,可延長葉片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導水管(7)呈方形截錐型,與方形出水口(8)在同一直線上,呈方形的葉片(6)至少50片等距離,垂直地固定在轉輪(5)的外圓面上,通過轉輪(5)的主軸(1)尾端採用穩定軸承(3)支承,穩定軸承(3)緊固在蝸殼(4)的底座上。
當水由呈方形截錐型的導水管(7)進入蝸殼(4)內,水衝擊固定在轉輪(5)上的葉片(6)轉動,轉輪(5)帶動主軸(1)轉動,再由緊固在主軸(1)上的皮帶輪(2)將功能輸出,從而達到連接在其上的發電機組發電的目的。待水充滿整個蝸殼(4)後,水從與導水管(7)對直的出水口(8)排出。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組裝縱向剖視簡圖。
圖2是
圖1中轉輪(5)、葉片(6)的平面簡圖。
圖3是圖2中轉輪(5)的A-A向剖視簡圖。
參照
圖1、圖2、圖3,一個上大下小的方形截錐型導水管(7),與密封在蝸殼(4)裡的轉輪(5)相通,蝸殼(4)與轉輪(5)上的葉片(6)的外邊緣上下各留有3釐米的間隙,四周留2釐米的間隙,轉輪(5)通過其上的中心通孔與主軸(1)相連,主軸(1)的尾部採用穩定軸承(3)支承,穩定軸承(3)緊固在蝸殼(4)的底座上。主軸(1)的上部與蝸殼(4)相連處同樣有一穩定軸承(3),穩定軸承(3)內有鋼墊圈和橡膠墊圈各一片,後者用來濾水、濾沙,不過油。主軸(1)的上部與皮帶輪(2)可採用銷釘緊固連接。下部與導水管(7)對直的是出水口(8)。
在水流速為3.3米/秒,落差為2米的條件下轉輪(5)中心有一上下通孔,是用來安裝主軸(1)的,其直徑為12釐米的圓孔,圓柱形塊體四周等距離地用機械方法(如卡接後再用銷釘緊固)固定至少50頁葉片(6),葉片呈方形,邊長50釐米,厚度2釐米,葉片的外形尺寸隨水流速、落差條件的改變需作相應地調整。葉片(6)垂直於轉輪(5)四周圓柱形外表面,圓柱形塊體橫截面是直徑為2米的圓,可採用鋼澆鑄。
本實用新型除上述技術要求外,其餘均可採用現有技術、材料及設備加工製造,其製造簡單。
權利要求1.一種由導水管(7)、出水口(8)、主軸(1)、皮帶輪(2)、穩定軸承(3)、安裝在主軸(1)上的轉輪(5)、及其上的葉片(6)和蝸殼(4)連接組成的衝擊軌道式水輪機,其特徵在於a.導水管(7)呈方形截錐型,與方形出水口(8)在同一直線上,b.呈方形的葉片(6)至少50片等距離、垂直地固定在轉輪(5)的外圓面上,c.通過轉輪(5)的主軸(1)尾端採用穩定軸承(3)支承,穩定軸承(3)緊固在蝸殼(4)的底座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衝擊軌道式水輪機。其特徵是導水管呈方形截錐型,葉片呈方形緊固在轉輪外圓周上,主軸尾端採用壓力軸承支承並使其固定在蝸殼底座上,其餘均採用現有技術設備。這種衝擊軌道式水輪機能產生較大的轉輪壓力,是相同水流速、相同水落差條件下轉輪壓力的四倍,葉片不易汽蝕。製造容易,適合於與發電機組配套使用作發電用。
文檔編號F03B1/00GK2047728SQ8921293
公開日1989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1989年4月20日 優先權日1989年4月20日
發明者張慶松 申請人:張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