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近恐龍博物館(成華大道看恐龍去)
2023-09-23 07:49:00 2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 吳德玉 張錚 劉皓洋
去二仙橋走哪條道?成華大道!
這句話可謂是就連沒來過成都的人都知道。
成都有一條「成華大道」,而如今,這條大道終於迎來了它的地標「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作為省市重點工程、省內第一所城市與高校共建的博物館、成都首座不規則形態公共建築,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中藏有哪些「奧秘」?日前,封面新聞記者帶您探館,提前感受這座新文化地標的魅力。
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開館在即
「如今已進入布展衝刺階段,開啟了開館倒計時。」成都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校籌建組常務副組長歐陽輝介紹,博物館就建在校園旁,未設圍牆,完全向市民開放。亮點紛呈的展品,富有四川特點的布展:「我們力爭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館。」
彰顯四川特色
為成都夯實世界文化名城建設添磚加瓦
記者了解到,該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和環境設計融合了「蜀山」「蜀道」「蜀水」等四川本土元素,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與美國PCPA事務所合作完成。
珍貴的標本
主館建築由六個山峰巖石造型的單體組成,以此致敬蜀山。六個單體之間通過人行棧道和天橋長廊連接,蜿蜒盤旋極具蜀道意境。在室外環境中穿插的彎曲水流與倒影水池,盡顯成都千年的蜀水文化。
該博物館分地下一層、地上四層,總建築面積50520平方米,其中展區面積共17005平方米,圍繞「認識地球家園,探索自然奧秘」的主題,設有「地質環境」「礦產資源」「龍行川渝」「恐龍揭秘」「生命探源」「繽紛生命」等6個常設展廳和2個臨時展廳,以及學術報告廳、4D影院、環幕影院、研學中心等配套展教設施。
恐龍「開會」
「這所規模宏大的博物館從2017年11月公開徵集設計方案起,到如今即將開館,建設耗時4年多。」據博物館負責人介紹,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建成後,將形成一座新的城市文化地標,成都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為成都夯實世界文化名城建設添磚加瓦,同時,也將更好助力成都理工大學一流學科建設。
宇宙元素
大竹重慶魚
館藏30多具恐龍骨架標本
「合川馬門溪龍」享譽世界
走進博物館,記者看到,該博物館藏品豐富,目前擁有礦物、巖石、礦產、寶玉石、古生物,以及現生動植物等標本6萬餘件,其中世界級、國寶級的精品、珍品較多,如館藏30多具珍貴的恐龍骨架標本,在數量和種類上均居中國各大學自然博物館之首。
合川馬門溪龍
在位於二樓的「龍行川渝」展廳,陳列著被譽為鎮館之寶的「合川馬門溪龍」化石,該具恐龍骨架發現於1957年,復原全長24米,真化石含量達80%以上,是迄今為止亞洲和中國完整恐龍化石中的最大者,由「中國恐龍研究之父」楊鍾健先生親自研究定名,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名 。
廣元馬門溪龍
圍繞著龐大的合川馬門溪龍化石,在「龍行川渝」展廳中,還依照時間順序分別展示四川盆地的恐龍動物群 …… 在巨幅恐龍動物群生態復原壁畫和地面場景塑形的烘託下,它們就像活了一般。
值得一提的是,該博物館還對四川地形地貌有著詳細地展示,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形成、四川豐富的地學旅遊資源、四川易發的地質災害類型 …… 立體模型、彩色圖解、沙盤,以及多媒體展項等,為市民提供了認識了解腳下這片土地的最佳去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