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伸可縮環保大型支模快速張緊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3:27:50 1
專利名稱:可伸可縮環保大型支模快速張緊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支模,直接涉及可伸可縮環保大型支模快速張緊器,特別適用於在建築施工支模的場合使用。
背景技術:
砌體結構房屋中,在砌體內沿水平方向設置封閉的鋼筋混凝土梁,以提高房屋空間剛度、增加建築物的整體性、提高磚石砌體的抗剪、抗拉強度,防止由於地基不均勻沉降、地震或其他較大振動荷載對房屋的破壞,而設在牆體上緊挨樓板部位的連續圍合的鋼筋混凝土梁叫做圈梁,在澆注圈梁、柱梁原始施工過程中, 人們通常會將木板、鋼模板、竹節板按設計要求連續圍合成模框,然後再用方木相互頂拉後再使用鐵絲進行擰牢。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設計製造了一種一端部帶有折成九十度直角勾的金屬長板條,另一端再套入一個端部帶有巨型開口滑舌的專用卡具固件(俗稱步步緊),使用專用卡具固件支模施工方法是首先將金屬長板條一端帶有折成九十度直角的擋鉤扣拉與模框上部一端面上,再將端部帶有巨型開口的滑舌從金屬長板條的另一端套入至模框上端根部,然後再使用手鍾重重敲打滑舌,待滑舌咬牢與卡具固件的上端後即可實現模框固定。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人們還發現現有模框卡具固件固定法雖支模快捷和先進,但還存有兩種嚴重弊端(一)、當使用手鍾重重敲打滑舌時定會發出響亮的金屬撞擊聲和木模板發出的共振聲,當眾多人員同時作業時金屬撞擊聲和木模板發出的共振聲噪音更為明顯,特別更為不可解決的嚴重問題是當施工工地近距與社區、機關、 學校、醫院等單位施工時更是不為人性化,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給人們帶來不為規律生活的嚴重難題。(二)、當敲打滑舌使得模框固定後,由於在模框內澆注混凝土後還需振動器振動,由於受振動器發出的劇烈振動,巨型開口滑舌易會出現滑卡,巨型開口滑舌滑卡後,模框即會出現擴寬,模框出現擴寬後,混凝土梁即會出現超寬,混凝土梁出現超寬後勢必還要將寬出部分除掉,寬出部分除掉後,即會出現露筋,出現露筋後就會嚴重影響建築質量。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可伸可縮環保大型支模快速張緊器, 它能有效地解決當使用手鍾重重敲打滑舌時定會發出響亮的金屬撞擊聲和木模板發出的共振聲,當眾多人員同時作業時金屬撞擊聲和木模板發出的共振聲噪音更為明顯,特別更為不可解決的嚴重問題是當施工工地近距與社區、機關、學校、醫院等單位施工時更是不為人性化,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給人們帶來不為規律生活的嚴重難題。當敲打滑舌使得模框固定後,由於在模框內澆注混凝土後還需振動器振動,由於受振動器發出的劇烈振動,巨型開口滑舌易會出現滑卡,巨型開口滑舌滑卡後,模框即會出現擴寬,模框出現擴寬後,混凝土梁即會出現超寬,混凝土梁出現超寬後勢必還要將寬出部分除掉,寬出部分除掉後,即會出現露筋,出現露筋後就會嚴重影響建築質量的弊端。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可伸可縮環保大型支模快速張緊器,具有動力室和加強索鏈,所述動力室前端設置反紋絲扛,反紋絲扛後端設置加強索鏈,加強索鏈後端設置擴張圓環,擴張圓環內設置調整鉤和掛鈎。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在反紋絲扛後端設置加強索鏈,加強索鏈後端設置擴張圓環,擴張圓環內設置調整鉤和掛鈎,其特點在於當遇有超寬枉梁支模時,調整鉤可按超寬枉梁尺寸隨時鉤掛與加強索鏈中,且可實現可伸可縮可調整使用本實用新型,支模方便快捷,緊固件無需敲打,更不會出現響亮的金屬撞擊聲,支模緊固時環保、方便、快捷、省時、省力、節約管材,且還會給環境營造良好氛圍。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可伸可縮環保大型支模快速張緊器的結構原理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動力室1前端設置反紋絲扛2,反紋絲扛2後端設置加強索鏈3, 加強索鏈3後端設置擴張圓環4,擴張圓環4內設置調整鉤5和掛鈎6。本實用新型的使用過程為當固定模框時,將掛鈎6預先鉤掛與夾持模框的鋼管或方木上,當遇有超寬枉梁支模時,調整鉤可按超寬枉梁尺寸隨時鉤掛與加強索鏈的孔眼中,實現可伸可縮可調整,然後使用搖把或棘輪板手即可方便、快速、省力地對超寬枉梁模框實施拉緊和固牢。
權利要求1.可伸可縮環保大型支模快速張緊器,具有動力室(1)和加強索鏈(3),其特徵是所述動力室(1)前端設置反紋絲扛(2),反紋絲扛(2)後端設置加強索鏈(3),加強索鏈(3)後端設置擴張圓環(4),擴張圓環(4)內設置調整鉤(5)和掛鈎(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伸可縮環保大型支模快速張緊器,由於採用了在反紋絲扛後端設置加強索鏈,加強索鏈後端設置擴張圓環,擴張圓環內設置調整鉤和掛鈎,其特點在於當遇有超寬枉梁支模時,調整鉤可按超寬枉梁尺寸隨時鉤掛與加強索鏈中,且可實現可伸可縮可調整。
文檔編號E04G13/02GK202266022SQ201120339100
公開日2012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1日
發明者王飛鵬, 陳 峰 申請人:陳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