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管接油鬥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12:03:05
鶴管接油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鶴管接油鬥,屬於油品儲運【技術領域】,包括殼體,其特徵是,殼體內設有偏心輪,偏心輪上連接有鎖緊塊加力軸,所述鎖緊塊加力軸整體為半「T」形,其上部設有回位彈簧,回位彈簧與鎖緊塊連接,所述鎖緊塊與鎖緊塊加力軸接觸端為弧面、斜面或階梯型斜面,在殼體上還設有密封墊。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能收集鶴管內外壁殘留的油品,避免浪費及汙染空氣。
【專利說明】鶴管接油鬥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鶴管接油鬥,屬於油品儲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我國輕質油品的運輸主要是以鐵路油罐車為運載工具,油罐車的裝車通常是採用上部裝車的方式,而鶴管是石化行業流體裝卸過程中的專用設備。在裝車完畢後,鶴管內外層會有殘留的油液,如果對殘留油液不進行收集處理,會造成油液浪費,而且殘留油液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如果採用普通的容器去收集油液,收集過程中外界物質進入會對管內造成汙染,且收集過程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種簡單且保證密封的設備用來防止鶴管殘留油液外流。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鶴管接油鬥,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具體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鶴管接油鬥,包括殼體,其特徵是,殼體內設有偏心輪,偏心輪上連接有鎖緊塊加力軸,所述鎖緊塊加力軸整體為半「T」形,其上部設有回位彈簧,回位彈簧與鎖緊塊連接,所述鎖緊塊與鎖緊塊加力軸接觸端為弧面、斜面或階梯型斜面,在殼體上還設有密封墊,分別與集油箱排油孔、鶴管及加力軸密封接觸。
[0006]為收集鶴管外壁的殘油,本實用新型所述殼體上、下部直徑小,中部直徑大,在殼體中部設有集油箱,集油箱上設有集油孔和排油孔,在所述鎖緊塊加力軸設有出油口,在鎖緊塊加力軸鎖緊時,排油孔和出油口錯位。
[0007]為方便生產的安裝,所述殼體為分體式結構,由上、中、下三部分構成。
[0008]一般的,還設有操作柄與偏心輪連接,所述操作柄可以是手動也可以是自動,只要能實現偏心輪動作即可。
[0009]其中,鎖緊塊隨加力軸的上下動作做斜上與斜下方向的運動,加力軸向下動作時,鎖緊塊會相應的向外向下複合運動,最終鎖緊在鶴管內壁上;加力軸向上動作時,回位彈簧帶動鎖緊塊復位。
[0010]本實用新型防止鶴管殘留油液外流的過程是:偏心輪動作,帶動加力軸向下運動,加力軸推動鎖緊塊斜下方的移動,從而鎖緊在鶴管內壁上,實現密封,此時殘留在鶴管內的油品就不會流出。同時,鶴管外層殘留油液流入集油箱,集油箱排油口此時由加力軸閉合,油液不能排出。
[0011]復位動作過程是:加力軸向上運動,鎖緊塊復位,同時,集油箱排油口與加力軸上的出油口連通,集油箱收集的油液排出。
[0012]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其結構緊湊,能收集鶴管內外壁殘留的油品,避免浪費及汙染空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1-鶴管內層2-鶴管外層3-鎖緊塊4-密封墊5-集油箱6_偏心輪7_集油箱排油口 8-殼體9-操作柄10-偏心輪加力軸11-回位彈簧,12-出油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所示,一種鶴管接油鬥,包括殼體8,殼體8由上、中、下三部分構成,為分體式結構,其中,殼體8上部的直徑小於鶴管外層2的直徑,殼體8中部的直徑大於鶴管外層2的直徑。殼體8內下部(下殼體)設有偏心輪6,偏心輪6上連接有鎖緊塊加力軸10,所述鎖緊塊加力軸10整體為半「T」形,其上部設有回位彈簧11,回位彈簧11與鎖緊塊3連接,所述鎖緊塊3與鎖緊塊加力軸10接觸端為弧面、斜面或階梯型斜面,在殼體8上還設有密封墊4,分別與集油箱排油孔7、鶴管外層2及加力軸10密封接觸。在殼體8中部設有集油箱5,集油箱5上設有集油孔13和排油孔7,在所述鎖緊塊加力軸10設有出油口 12,在鎖緊塊加力軸10鎖緊時,排油孔7和出油口 12錯位。還設有操作柄9與偏心輪6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鶴管接油鬥,包括殼體,其特徵是,殼體內設有偏心輪,偏心輪上連接有鎖緊塊加力軸,所述鎖緊塊加力軸整體為半「T」形,其上部設有回位彈簧,回位彈簧與鎖緊塊連接,所述鎖緊塊與鎖緊塊加力軸接觸端為弧面、斜面或階梯型斜面,在殼體上還設有密封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鶴管接油鬥,其特徵是,所述殼體上、下部直徑小,中部直徑大,在殼體中部設有集油箱,集油箱上設有集油孔和排油孔,在所述鎖緊塊加力軸設有出油口,在鎖緊塊加力軸鎖緊時,排油孔和出油口錯位。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鶴管接油鬥,其特徵是,所述殼體為分體式結構,由上、中、下三部分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鶴管接油鬥,其特徵是,還設有操作柄與偏心輪連接。
【文檔編號】B67D7/42GK203959804SQ201420395135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11日
【發明者】信眾, 孫愛霞 申請人:信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