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電網結構的配電故障情況下負荷轉移的方法與流程
2023-09-23 06:51:50 1

本發明涉及一種負荷轉移的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基於電網結構的配電故障情況下負荷轉移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配電網線路聯絡率越來越高,大部分線路具備雙回及雙回以上的聯絡路徑,配電網負荷的轉移方式也越來越靈活,同時上級電網故障搶修時,對於配電網的負荷轉移的依賴也越來越明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基於電網結構的配電故障情況下的負荷轉移的方法來達到實現快速、準確、可靠地轉移負荷的目的。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於提供一種基於電網結構的配電故障情況下負荷轉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通過分析配電網線路結構是否是具備雙回及雙回以上的聯絡路徑,來判斷配電網的電網結構是否滿足轉移條件;
步驟2,根據所述電網結構規劃出所有可以轉移負荷的路徑;
步驟3,根據所有的線路參數包括線路限額、歷史最高負荷、線路開口點、對側線路限額、歷時最高負荷以及所屬主變信息來計算故障發生時損失的負荷;
步驟4,通過將負荷待轉移的線路負荷趨勢數據與對側線路負荷趨勢數據進行疊加,得到該線路在選定的時間段內以不同的時間點的預測負荷值,從而預測負荷轉移後的最高負荷值;
步驟5,以負荷轉移後對側線路不過負荷為基本準則,進行負荷轉移;
優選地,在線路需要熱倒或者轉供時,在步驟5形成的多個負荷轉移路徑中,快速確定最佳轉供路徑;使轉供後的負荷電流不至超限。
優選地,所述步驟5中形成多個負荷轉移方法的同時還兼顧設備可運行性與可靠性因素。
本發明具有實現快速、準確、可靠地轉移負荷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基於電網結構的配電故障情況下負荷轉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基於電網結構的配電故障情況下負荷轉移的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詳細說明一個較佳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闡述。
如圖1所示,一種基於電網結構的配電故障情況下負荷轉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通過分析配電網線路結構是否是具備雙回及雙回以上的聯絡路徑,來判斷配電網的電網結構是否滿足轉移條件;
步驟2,根據所述電網結構規劃出所有可以轉移負荷的路徑;
步驟3,根據所有的線路參數包括線路限額、歷史最高負荷、線路開口點、對側線路限額、歷時最高負荷以及所屬主變信息來計算故障發生時損失的負荷;
步驟4,通過將負荷待轉移的線路負荷趨勢數據與對側線路負荷趨勢數據進行疊加,得到該線路在選定的時間段內以不同的時間點的預測負荷值,從而預測負荷轉移後的最高負荷值;
步驟5,通過以負荷轉移後對側線路不過負荷為基本準則,形成相應的多個負荷轉移方法;
步驟6,選擇最佳轉移策略,即在線路需要熱倒或者轉供時,在步驟5形成的多個負荷轉移方法中,可以快速確定最佳轉供路徑;使轉供後的負荷電流不至超限。
所述步驟5中形成多個負荷轉移路徑的同時還兼顧設備可運行性與可靠性因素。
如圖2所示,以35kV時珍變電站為例,該變電站地處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所供負荷包括重要國家級科研機構、精密儀器生產商等,共有20回10kV線路。由於聯絡方式複雜繁瑣,負荷變化等不確定因素較多,當值調度員確定轉供方案需要較長時間,一般從事故發生到負荷轉移路徑的確定至少需要15~ 30分鐘,而藉助本發明的基於電網結構的配電故障情況下負荷轉移的方法僅需5分鐘就能實現合理、快速選擇線路轉供方案。大幅縮短了故障處理時間,並且確保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具有良好的經濟、社會效應。
儘管本發明的內容已經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後,對於本發明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