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04:29:16 1
專利名稱: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對生物細胞組織進行觀察或成像的螢光顯微鏡,尤其是指可以對細胞組織進行加熱的螢光顯微鏡。
背景技術:
用加熱的方式控制外源基因表達和離子通道開關,在生物醫學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熱激蛋白啟動子是一組在結構上高度保守的多肽,當外部溫度較高(大於35度)時,該啟動子被激活並調控其下流基因的表達。該方法是發育生物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手段。在離子通道大家族中,最近有許多對溫度敏感的離子通道被發現,但對它們的生物學功能的研究還相當匱乏。通過局部加熱的方式控制離子通道的開關是研究其功能最有效、直接的實驗方法。傳統的加熱的方式主要用水浴(37度水浴箱)或者電子元件(電阻)對活體生物或者活體組織、細胞進行加熱。中國專利200680038229. 8中揭示了一種顯微鏡加熱裝置,其也是利用電子元件對水進行加熱,形成恆溫水浴對細胞組織進行加熱。這種傳統的通過載物臺上的加熱裝置的加熱方式有以下四個缺點
(1)無法微區域加熱。無論是用水浴還是電加熱,只能對生物標本整體或者大面積局部加熱,無法對感興趣的微區域(十到幾十微米)或者單細胞(十微米)進行精確定點加熱;
(2)加熱效率低,加熱耗時長。用水浴激活熱激蛋,通常需要對生物標本或者組織持續加熱I到2小時。長時間加熱對生物個體有較大的損傷,影響其生物活性;
(3)無法精確控制溫度。不同組織對熱的傳導性不一樣,導熱模型複雜,理論上很難計算加熱區域的實際溫度梯度分布。同時,傳統方法無法實時監控不同區域的溫度並進行相應調控;
(4)無法深度加熱。由於生物組織不良導熱性,使得部分內部組織無法得到有效的加熱。由於傳統加熱方式存在上述缺陷,對於試樣標本的微區域加熱成為生物醫學界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對生物組織進行微區域加熱的顯微鏡,其可以實現微區域加熱並精確控制溫度。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包括雷射光源部、螢光濾光片組合、顯微鏡成像系統、物鏡光學系統、載物臺,突光濾光片組合位於雷射光源部與物鏡光學系統之間;其特徵在於在螢光濾光片組合與物鏡光學系統之間還設置有遠紅外雷射系統,激發產生遠紅外雷射並將遠紅外雷射聚光於試樣上。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包括雷射光源部、突光濾光片組合、物鏡光學系統、載物臺,所述螢光濾光片組合位於所述雷射光源部與所述物鏡光學系統之間,其包括發射濾光片、二向色鏡及激發濾光片;所述物鏡光學系統包括物鏡轉盤及固定安裝在其上的物鏡;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螢光濾光片組合與所述物鏡光學系統之間還設置有遠紅外雷射系統,其激發產生遠紅外雷射並將遠紅外雷射聚光於試樣上。所述遠紅外雷射系統包括遠紅外雷射光源部、透鏡組合及雙色鏡;其中所述遠紅外雷射光源部用於激發遠紅外雷射及控制遠紅外雷射激發光路的開閉;所述透鏡組合用於調節經所述遠紅外雷射光源部激發的遠紅外雷射光斑大小及矯正色差;所述雙色鏡用於反射改變經所述透鏡組合調節後的遠紅外雷射光路和透射可見光,經其反射改變光路的遠紅外雷射透射過所述物鏡後聚焦於所述試樣上。所述遠紅外雷射光源部包括遠紅外雷射激發裝置及與之連接的光路開閉控制裝置;所述遠紅外雷射激發裝置用於激發遠紅外雷射及調節遠紅外雷射為平行光;所述光路開閉控制裝置控制調節為平行光的遠紅外雷射光路的開啟和關閉。所述遠紅外雷射激發裝置包括遠紅外雷射器、耦合器、光纖和準直器;所述遠紅外雷射器激發遠紅外雷射,經所述耦合器耦合至所述光纖內,經所述光纖輸出的遠紅外雷射經所述準直器調節為平行光。所述光路開閉控制裝置包括電子光學快門和與之連接的快門控制裝置,所述快門控制裝置控制電子光學快門的開關。實現加熱時間的控制。所述透鏡組合包括共 軸設置的正透鏡和負透鏡,所述負透鏡靠近所述遠紅外雷射光源部一側,所述正透鏡靠近所述雙色鏡一側,所述正透鏡與所述負透鏡之間距離可調。所述正透鏡與所述負透鏡初始距離D滿足D=f2-fl,其中Π為所述負透鏡焦距的絕對值,f2為所述正透鏡焦距。所述正透鏡為平凸透鏡,所述負透鏡平凹透鏡,其中fl介於75毫米與125毫米之間,f2介於125毫米與175毫米之間。正透鏡與負透鏡的焦距的絕對值的比值R= f2/fl。根據不同的實驗需求,選擇不同R值的透鏡組合,可改變加熱光斑大小。R值越大,光斑越小;R值越小,光斑越大。微調正透鏡和負透鏡之間的距離,可改變紅外雷射輻射發散角矯正系統中的色差,使得遠紅外雷射和可見光在物鏡後能聚焦在同一個平面,保證加熱位置的精確性。所述雙色鏡位於所述螢光濾光片組合與所述物鏡光學系統之間,且其位於所述激發濾光片的正後方,經所述雙色鏡改變的遠紅外雷射光路與經所述激發濾光片的螢光激發光路重疊,所述兩光路透射過所述物鏡聚焦在所述試樣上。遠紅外雷射相對於所述雙色鏡的入射角為45度。所述雷射光源部的激發光源為金屬滷素燈。所述物鏡為干係物鏡,其對於遠紅外雷射通透率大於50%。所述載物臺為自動平臺,其具有外接控制裝置的外接接口,通過可編程的所述外接控制裝置控制所述自動平臺的位移。本發明的顯微鏡還包括矯正載玻片,其由載玻片、熱敏紙、蓋玻片依次層疊封裝組成,用於對試樣提供遠紅外雷射光斑位置坐標。物鏡選擇遠紅外雷射通透率高的,可使遠紅外雷射最大程度透射過物鏡聚光至試樣,提高加熱效率。自動平臺在外接控制裝置控制下,根據編制的控制軟體,進行自動精確控制,控制自動平臺精確移動至至所設定的坐標位。本發明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是在現有的螢光顯微鏡基礎上通過增加遠紅外雷射系統,產生遠紅外雷射波長在1400nm到1500nm之間。選擇對遠紅外雷射波長具有高反射率及對可見光具有高透射率的雙色鏡改變遠紅外雷射光路使其透射過物鏡後聚光與試樣上,對試樣進行加熱。遠紅外雷射在試樣上的光斑大小由透鏡組合的正透鏡和負透鏡的焦距絕對值的比值R值進行調節,調節正透鏡與負透鏡之間的距離改變紅外雷射輻射發散角矯正系統中的色差。由於遠紅外雷射和激發螢光光路重疊,在螢光顯微鏡的作用下,可以根據試樣各個組織細胞表現出的不同螢光特質,選擇需加熱的微區域,移動載物臺至遠紅外雷射光斑所在坐標,遠紅外雷射路開閉控制裝置打開遠紅外雷射光路對其進行加熱,加熱時間長短由遠紅外雷射路開閉控制裝置控制。由於生物組織裡面的水分對遠紅外雷射波長吸收效率高,而蛋白質和脂類對遠紅外雷射波長的吸收效率低。生物組織主要由水、蛋白質、脂類和核酸組成,其中水分佔到了80%以上。在1450nm-1500nm附近,水對遠紅外雷射(1450nm-1500nm)的吸收係數遠高於水對可見光(400-700nm)的吸收係數,高達10000倍以上。而其它成分,如蛋白質和脂類,對遠紅外雷射的吸收很低。因此在遠紅外雷射對生物組織進行加熱時,由於水對遠紅外雷射的吸收係數和蛋白質、脂類、核酸等對遠紅外的吸收係數的巨大差異,生物組織中的水分能有效快速的被加熱,被加熱的水進而對其周圍的蛋白質、脂類、核酸等進行加熱,相當於微區域的水浴加熱,由於吸收係數不同,則不會損壞其餘重要成分,從而保持生物活性。顯微鏡物鏡對雷射具有精確匯聚能力,市場上通用的顯微鏡物鏡對雷射有非常好的匯聚作用,焦點處光斑大小在I微米左右。本發明的顯微鏡具有的優點如下a微區域加熱。通過明場或螢光顯微鏡找到感興趣的單細胞、細胞群或小面積組織,然後用遠紅外雷射進行精確的定點加熱。根據不同的實驗需求,可以一次加熱幾個微米的區域(單細胞水平)或者幾十微米的組織;b快速加熱。在遠紅外雷射的刺激下,組織溫度在幾微妙內就能升高十幾度,並穩定在平臺期。根據本發明人的初期實驗結果,I秒就可以激活斑馬魚中的熱激蛋白啟動子,遠優於傳統水浴方法的幾十分鐘;c實時監控加熱溫度。在對生物標本進行遠紅外雷射加熱同時可以進行螢光成像。一些螢光團的螢光強度和溫度成線性關係,通過測量螢光強度的變化實時監控微環境的溫度。d深部加熱。由於遠紅外雷射對生物組織(脂肪類等)有較高的穿透性,可以無創傷加熱深部組織。
圖1,本發明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可以實現對生物試樣的微區域加熱,,且加熱時間短,加熱效率高。發明要點即是在現有螢光顯微鏡的基礎上增加遠紅外雷射系統,通過遠紅外雷射對試樣實現微區域精確加熱。由於螢光顯微鏡為現有技術,因此,在本實施例中涉及到的螢光顯微鏡的的具體結構部分(本實施例揭示或未揭示的)請參看現有技術中的螢光顯微鏡結構。現針對本發明舉一較佳實施例並結合圖式進行具體說明。本發明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參看圖1,主要包括安裝在鏡體上的雷射光源部1、螢光濾光片組合、物鏡光學系統、載物臺,遠紅外雷射系統;物鏡光學系統包括物鏡轉盤(未圖示)及物鏡3。
雷射光源部1,其部件及其構成可以參看現有螢光顯微鏡的雷射光源部,由於該雷射光源部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對其結構及具體組成進行贅述。激發光光源可以是汞燈或金屬滷素燈,在本實施例中採取壽命比較長的金屬滷素燈,提供螢光成像的激發光光源。突光濾光片組合,包括括發射濾光片21、二向色鏡22、激發濾光片23。發射濾光片、激發濾光片分別固定設置在濾光立方體上,二相色鏡呈45度角設置於濾光立方體內的螢光轉盤上。來自金屬滷素燈的發射光經過發射濾光片的濾光,再經二向色鏡的反射及激發濾光片的濾光,使滿足試樣螢光吸收光譜的螢光激發光透過激發濾光片並透過物鏡3使其聚焦於物鏡3後的試樣S上,試樣S吸收激發光後發出特有的螢光。生物組織的各組織之間所具有的螢光特質不同,其吸收激發光後所發出的螢光特質也不同,根據組織螢光發光特質不同,很容易對組織進行觀察辨識。物鏡轉盤安裝在鏡體上,物鏡3固定在物鏡轉盤上。物鏡3與激發濾光片23處於同一光路中。物鏡3選擇干係物鏡,放大倍數介於40x到63x之間,數值孔徑大於O. 6,對遠紅外雷射的通透率大於50%。物鏡對遠紅外雷射的通透率越高,加熱效率越高,加熱時間越短。載物臺安裝在鏡體上,位於物鏡光學系統一側。由於螢光顯微鏡放大倍數高,測試過程中試樣的移動距離都很微小,通過手動控制移動距離很難操作。因此,在本實施裡中,載物臺選擇可以自動移動的自動平臺。該自動平臺可以選擇二維自動移動平臺或三維自動移動平臺。自動平臺具有外接可編程控制器的外接接口,比如RS232接口或其他標準接口。通過該外接接口與外部控制器連接,比如外接外部計算機,通過控制程序對其坐標位移進行精準控制。該自動平臺目前在市面上也有售,比如Applied ScientificInstrumentation公司生產的MS-2000三維移動平臺。遠紅外雷射系統5,安裝在螢光濾光片組合和物鏡光學系統之間的鏡體上。主要包括遠紅外雷射光源部、透鏡組合53及雙色鏡54。遠紅外雷射光源部包括遠紅外雷射激發裝置51及與之連接的光路開閉控制裝置52。遠紅外雷射激發裝置51包括遠紅外雷射器51a,稱合器51b,光纖51c,準直器51d。光纖經稱合器與遠紅外雷射器連通,光纖與準直器連接。遠紅外雷射器激發遠紅外雷射,通過調節耦合器內部的非球面透鏡將雷射光束耦合至光纖內徑通道,遠紅外雷射經過光纖傳輸至準直器,調節準直器內的非球面透鏡使經準直器輸出的遠紅外雷射為平行光束,即高斯光束。遠紅外雷射器採用可以激發波長為1400nm至1500nm範圍之間的遠紅外雷射器,本實施例採用高功率低功耗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可選擇激發波長為1450nm或1470nm,輸出功率大於150mw的遠紅外半導體雷射器。光纖選擇內徑為100至200微米、光纖波段(1300-1600nm)的光纖;準直器的輸出雷射光束功率不低於lOOmw。光路開閉控制裝置52包括電子光學快門和快門控制裝置。電子光學快門通過適配器與準直器連接。快門控制裝置包括快門控制器及進行控制的控制軟體。快門控制器與電子光學快門連接對其進行控制。快門控制器配備有TTL輸入接口,其與電子光學快門連接,通過控制軟體控制TTL輸入接口的電平高低,實現對電子光學快門的開關的精確控制。電子光學快門的光圈大於15毫米,快門的響應時間低於10微妙。控制器為電子光學快門提供驅動電源,控制電子光學快門的開關。當TTL為高電平時,電子光學快門被打開,遠紅外雷射可通過電子光學快門對試樣進行加熱;當TTL為低電平時,電子光學快門關閉,阻斷遠紅外雷射的傳輸光路,停止加熱。由於電子光學快門的響應時間低於10微妙,因此可以精確控制加熱時間。而且,該快門控制器具有外接的RS232接口,其可以通過與外部計算機連接,自行編制控制軟體,根據自身需要通過控制軟體來實現控制電子光學快門的開關。電子光學快門和控制器可選用Vincent Associates公司生產的VCM-Dl單通道控制器和LS6光學快門。透鏡組合53,由安裝在透鏡套管(未圖示)中的正透鏡53a和負透鏡53b組合而成,負透鏡53b靠近電子光學快門一側,且正透鏡和負透鏡的光軸同軸。透鏡套管一端與光學快門連接,其另一端與安裝有雙色鏡54的濾光立方體連接。透鏡套管具有一固定部和相對於該固定部可前後移動的移動部。移動部的一端通過螺紋套設在固定部的外端上,移動部的另一端通過螺紋套設在一套筒上,該套筒與電子光學快門固定連接。固定部、移動部、套筒均具可供光線穿過的中空部。正透鏡和負透鏡分別安裝在固定部和移動部上,旋轉移動部,即可調節正透鏡和負透鏡之間的距離。本實施例中,正透鏡53a為抗反射增透膜的平凸透鏡,負透鏡53b為抗反射增透膜的平凹透鏡,平凸透鏡和平凹透鏡相對於普通透鏡來說,其色差較小。平凹透鏡的焦距(-Π)在75毫米到125毫米之間,平凸的焦距(f2)在125毫米到175毫米之間,兩個透鏡的初始距離D滿足D=f2-fl。小範圍調節D (小於5毫米),可改變紅外雷射輻射發散角矯正系統中的色差,使得遠紅外雷射和可見光在物鏡後能聚焦在同一個平面。正透鏡與負透鏡的焦距的絕對值的比值R= f2/fl。根據不同的實驗需求,選擇不同R值的透鏡組合,可改變加熱光斑大小。R值越大,光斑越小;R值越小,光斑越大。透鏡套管兩端分別通過卡緊螺絲卡緊連接在光學快門和安裝雙色鏡54的濾光立方體上。通過卡緊螺絲的擰緊與鬆開,可以方便實現透鏡套管的更換。雙色鏡54,以45度角固定安裝在標準顯微鏡濾光立方體內的顯微鏡螢光轉盤上。雙色鏡54位於螢光濾光片組合2與物鏡光學系統的物鏡3之間,具體地說,雙色鏡54位於螢光濾光片組合2的激發濾光片的正後方,處於螢光光路中。雙色鏡54對45度角入射的遠紅外雷射反射率大於70%,對於以45度角入射的波長為1450和1470nm遠紅外雷射的反射率大於90% ;對入射的可見光`(400-700nm)透射率大於80%。通過透鏡組合的遠紅外雷射以45度角入射雙色鏡,經雙色鏡反射後的遠紅外雷射改變其原有光路,其改變後光路與螢光光路重疊,透射過物鏡並聚焦在物鏡後的試樣上,形成加熱光斑。經雙色鏡反射後形成的遠紅外雷射光路重疊在螢光光路中,並和螢光激發光、可見光聚焦於物鏡後的同一個平面上,該平面即為試樣所在位置,即聚焦於試樣上。在本發明中設置有顯微鏡成像系統,即用於螢光顯微鏡成像記錄的光學相機,用於記錄觀察試樣標本的螢光成像。顯微鏡成像系統屬於現有技術,在市面上有成套成像系統,在此則不再贅述其結構。由於雙色鏡對於可見光透射率高,對遠紅外雷射反射率高,因此,試樣吸收激發光後激發的螢光、可見光可透射過雙色鏡、二向色鏡後進入光學相機方便記錄。在加熱的過程中,不能用目鏡觀察。光學系統中的部分反射紅外雷射對眼睛有較大危險,需要用相機記錄觀察加熱過程和螢光強度變化,計算加熱溫度,而不會因為雙色鏡的存在影響影響記錄螢光強度變化和觀察樣本對遠紅外雷射的加熱反應。雙色鏡可選用Semrock公司生產的45度角低通雙色鏡(FF746_SDi01);顯微鏡濾光立方體可選用Throlabs 公司生產的 MDFM-MF2。在本實施例中,本發明的的顯微鏡還配備有矯正載玻片。在厚度Imm的載玻片表面平放一層熱敏紙,施壓一定壓力後用厚度為O. 17mm蓋玻片覆蓋,封片做成矯正載玻片。為了確定遠紅外雷射光斑的大小和相對位置坐標,先將矯正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熱敏紙接收到遠紅外雷射後,會在其上記錄遠紅外雷射通過物鏡後聚焦在試樣S上的光斑大小和相對位置,為加熱試樣標本提供位置坐標。這樣節省試樣S放置到正確加熱位置的時間及避免對試樣標本不需要加熱的位置的不必要加熱。蓋玻片的厚度和干係物鏡匹配即可,載玻片可以依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本發明的原理螢光雷射雷射器發射出激發光,經螢光濾光片組合濾光反射濾光,改變激發光光路使其透過物鏡聚焦於試樣上,試樣吸收螢光激發光並發出特有的螢光,試樣的組織區域由於其組分不同,顯示的螢光特質也不同,可以清晰有效的觀察試樣組織及其結構。在螢光顯微鏡作用下選擇所需加熱的組織區域,經遠紅外雷射系統激發的遠紅外雷射經電子光學快門再經過透鏡組合以45度角入射雙色鏡後經雙色鏡反射進入螢光光路中,並透射過物鏡後聚焦於試樣上。根據試樣標本顯示出的螢光特質,選擇要加熱的區域,通過控制裝置控制自動平臺帶著試樣移動至正確坐標位置,對試樣標本進行加熱。為了精確直接對試樣標本的微區域加熱,需先將矯正載玻片放置在自動平臺上,開啟遠紅外雷射光路,矯正載玻片上熱敏紙可以捕獲遠紅外雷射的光斑坐標位置。然後將試樣標本放置在自動平臺上,觀察確定所需要加熱的微區域,通過移動自動平臺,使試樣待加熱的微區域移動至熱敏紙測定的遠紅外雷射光斑所在坐標位置。然後開啟遠紅外雷射光路,對其進行加熱。試樣標本的精確加熱位置可通過調節自動平臺的位移來實現。對試樣的加熱時間長短由螢光溫度曲線來判斷。本發明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通過在螢光顯微鏡基礎上增加遠紅外雷射系統,實現在螢光顯微鏡觀察下對微區域的組織結構進行加熱。在進行加熱的同時進行螢光成像,由於一些螢光團的螢光強度和溫度成線性關係,通過測量螢光強度的變化實時監控試樣微區域的加熱溫度。常用的螢光蛋白的強度和溫度成線性關係;如果是非線性的螢光蛋白,可以事先矯正溫度曲線後即可進行加熱溫度控制。通過電子光學快門及控制器,可以精確控制遠紅外雷射的光路的開啟和關閉,實現精確控制加熱時間。
權利要求
1.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包括雷射光源部、螢光濾光片組合、顯微鏡成像系統、物鏡光學系統、載物臺,所述螢光濾光片組合位於所述雷射光源部與所述物鏡光學系統之間,其包括發射濾光片、二向色鏡及激發濾光片;所述物鏡光學系統包括物鏡轉盤及固定安裝在其上的物鏡;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螢光濾光片組合與所述物鏡光學系統之間還設置有遠紅外雷射系統,其激發產生遠紅外雷射並將遠紅外雷射聚焦於試樣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所述遠紅外雷射系統包括遠紅外雷射光源部、透鏡組合及雙色鏡;其中所述遠紅外雷射光源部用於激發遠紅外雷射及控制遠紅外雷射激發光路的開閉;所述透鏡組合用於調節經所述遠紅外雷射光源部激發的遠紅外雷射光斑大小及矯正色差;所述雙色鏡用於反射改變經所述透鏡組合調節後的遠紅外雷射光路和透射可見光,經其反射改變光路的遠紅外雷射透射過所述物鏡後聚焦於所述試樣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所述遠紅外雷射光源部包括遠紅外雷射激發裝置及與之連接的光路開閉控制裝置;所述遠紅外雷射激發裝置用於激發遠紅外雷射及調節遠紅外雷射為平行光;所述光路開閉控制裝置控制調節為平行光的遠紅外雷射光路的開啟和關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所述遠紅外雷射激發裝置包括遠紅外雷射器、耦合器、光纖和準直器;所述遠紅外雷射器激發遠紅外雷射,經所述耦合器耦合至所述光纖內,經所述光纖輸出的遠紅外雷射經所述準直器調節為平行光。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所述光路開閉控制裝置包括電子光學快門和與之連接的快門控制裝置,所述快門控制裝置控制電子光學快門的開關。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所述透鏡組合包括共軸設置的正透鏡和負透鏡,所述負透鏡靠近所述遠紅外雷射光源部一側,所述正透鏡靠近所述雙色鏡一側,所述正透鏡與所述負透鏡之間距離可調。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所述正透鏡與所述負透鏡初始距離D滿足D=f2-fl,其中Π為所述負透鏡焦距的絕對值,f2為所述正透鏡焦距。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所述Π介於75毫米與125毫米之間,所述f2介於125毫米與175毫米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6、7、8任一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所述正透鏡為平凸透鏡,所述負透鏡平凹透鏡。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所述雙色鏡位於所述螢光濾光片組合與所述物鏡光學系統之間,且其位於所述激發濾光片的正後方,經所述雙色鏡改變的遠紅外雷射光路與經所述激發濾光片的螢光激發光路重疊,所述兩光路透射過所述物鏡聚焦在所述試樣上。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遠紅外雷射相對於所述雙色鏡的入射角為45度。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所述雷射光源部的激發光源為金屬齒素燈。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所述物鏡為干係物鏡,其對於遠紅外雷射通透率大於50%。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所述載物臺為自動平臺,其具有外接控制裝置的外接接口,通過所述外接控制裝置控制所述自動平臺的位移。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矯正載玻片,其由載玻片、熱敏紙、蓋玻片依次層疊封裝組成,用於對試樣提供遠紅外雷射光斑位置坐標。
全文摘要
遠紅外溫度躍升顯微鏡,其包括雷射光源部、螢光濾光片組合、顯微鏡成像系統、物鏡光學系統、載物臺,所述螢光濾光片組合位於所述雷射光源部與所述物鏡光學系統之間,其包括發射濾光片、二向色鏡及激發濾光片;所述物鏡光學系統包括物鏡轉盤及固定安裝在其上的物鏡;在所述螢光濾光片組合與所述物鏡光學系統之間還設置有遠紅外雷射系統,其激發產生遠紅外雷射並將遠紅外雷射聚光於試樣上。該顯微鏡可以對生物試樣標本的微區域進行精確加熱,且加熱效率高。
文檔編號G02B21/30GK103033920SQ20121050790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明者秦培武, 於冬梅 申請人:蘇州大貓單分子儀器研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