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溫控功能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3:05:05 4

本發明屬於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有溫控功能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由於能源危機以及空氣汙染引起的問題,人們迫切希望能夠開發出能夠全帶傳統石油能源的新能源。在這樣的背景下,動力電池應孕而生。在汽車中採用動力電池來取代常規的石油等能源不僅能夠緩解能源危機,而且由於動力電池本身無汙染,可以減少環境汙染。
隨著電動車的迅速發展,動力電池的性能成為電動車普及的關鍵。但是,動力電池對使用環境溫度較為敏感,這就限制了其自身的發展和普及。以動力電池中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為例,一般而言,鋰離子電池組的使用環境為-30℃~55℃,而當溫度為-30℃~-10℃,鋰離子電池放電容量不足其在25℃的50%,此時充電還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組發生不可逆損壞,甚至有安全隱患;當鋰離子電池在高於55℃環境下使用又會大大減少其使用壽命。
因此,將動力電池的工作溫度控制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對鋰離子電池的性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現行的動力電池控溫系統,一般採用的是通風機對電池組吹強制冷風,但此種方法只能給電池組降溫,當電池組處於低溫時(如冬天),並不能給電池進行加熱。
此外,汽車在行駛時,電池會經受較為強烈的震動,電池的抗震性尤為重要。
有鑑於此,確有必要提供具有減震控溫功能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使動力電池處於恆定的溫度環境內,以提高電池的使用效率;同時保證電池有足夠的抗震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具有溫控功能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具有溫控功能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包括由多個單體電池成排排布組成的電池組,電池組的上部設置有上卡箍,電池組下部設置有下卡箍;
所述上卡箍和下卡箍的結構相同,均由兩個半體卡箍拼接而成,半體卡箍上設置有用於裝卡單體電池的凹槽,在半體卡箍的兩端設置有螺栓連接端;兩個半體卡箍相對接,凹槽卡入單體電池中,通過螺栓穿入兩個半體卡箍的螺栓連接端,將兩個半體卡箍拼接在一起;
在上卡箍和下卡箍上還設置有螺栓孔,所述下卡箍通過螺栓與電池箱體底面固定,且在下卡箍和電池箱體底面之間設置有第一減震墊;上卡箍通過螺栓與箱體上蓋固定;
在相鄰的兩個電池單體之間設置有冷卻管路,冷卻管路的進口和出口引出電池箱體,並連接到相應的供冷卻水系統;
在電池箱體的內壁上設置有PTC加熱片、以及溫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PTC加熱片和供冷卻水系統連接到控制器。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電池箱體的底面設置有與下卡箍上的螺栓孔位置相對應的螺栓孔。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箱體上蓋上設置有與上卡箍的螺栓孔位置相對應的螺栓孔。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箱體上蓋和電池箱體之間設置有第二減震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在上卡箍和電池組之間以及在下卡箍和電池組之間均設置有墊片。
本發明的優點和有益效果為:
本發明同時具備加熱和冷卻功能,可以有效的保證電池的恆溫狀態,保證電池的高效穩定。同時本發明結構合理、便於組裝、減震效果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上卡箍、下卡箍裝卡電池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參見附圖1,一種具有溫控功能的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包括由四個單體電池1成排排布組成的電池組,電池組的上部設置有上卡箍2,電池組下部設置有下卡箍3。
參見附圖2,所述上卡箍2和下卡箍3的結構相同,均由兩個半體卡箍2-1拼接而成,半體卡箍2-1上設置有4個用於裝卡單體電池1的凹槽2-2,在半體卡箍2-1的兩端設置有螺栓連接端2-3,組裝時,將兩個半體卡箍2-1對接,使凹槽2-2卡入單體電池1中,最後通過螺栓4穿入兩個半體卡箍2-1的螺栓連接端2-3,完成兩個半體卡箍2-1的拼接。
在上卡箍2和下卡箍3上還設置有螺栓孔2-4,參見附圖3,裝卡好上卡箍2和下卡箍3後,將其放入電池箱體8中,通過螺栓5將下卡箍3與電池箱體8底面固定(電池箱體8的底面設置有與下卡箍3上的螺栓孔2-4位置相對應的螺栓孔),且在下卡箍3和電池箱體8底面之間設置有第一減震墊9;然後蓋上箱體上蓋7,通過螺栓6將上卡箍2與箱體上蓋7固定(箱體上蓋7上設置有與上卡箍2的螺栓孔2-4位置相對應的螺栓孔),且在箱體上蓋7和電池箱體8之間設置有第二減震墊10。
參見附圖3和附圖4,在電池箱體內部還設置有冷卻管路11,優選為在相鄰的兩個電池單體1之間設置冷卻管路11,冷卻管路11的進口11-1和出口11-2引出電池箱體,並連接到相應的供冷卻水系統。
在電池箱體的內壁上設置有PTC加熱片12,以及溫度傳感器(圖中未標出),溫度傳感器、PTC加熱片12和供冷卻水系統連接到控制器,當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溫度小於設定的低溫閾值時,控制器控制PTC加熱片導通,對電池箱體內部進行加熱,從而提高電池的溫度;當溫度傳感器檢測的溫度大於設定的高溫閾值時,供冷卻水系統導通,對電池進行降溫。
在本實施例中,在上卡箍2和電池組之間以及在下卡箍3和電池組之間還設置有墊片。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