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機器人的製作方法
2023-09-23 05:18:50 1
專利名稱:水下機器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器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在水下環境中具備監視、檢測、搜救功能的水下機器人。
背景技術:
如今,大壩監測、橋基檢測、樁基施工過程中的故障檢測、水下搜救、漁業水產、港航安防、水下考古和科學考察、水下電視拍攝、水下攝影等水下作業活動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變得越來越多。然而,水下環境惡劣危險,人的潛水深度又有限,所以給上述這些活動的進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下機器人,解決了人工水下環境作業困難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水下機器人,包括水下機器人主體,水下機器人主體通過用於傳送動力和信息的臍帶電纜與水上控制系統相連,水下機器人主體由推進裝置、艙體和傳感器依次連接組成。本實用新型的特點還在於:水上控制系統和顯示屏相連。艙體採 用半球形封頭和圓柱形殼體組合結構。推進裝置提供前進推進力和後退推進力、升降運動推進力和橫向運動推進力。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水下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在水下活動,可以全方位移動,且運動阻力小,潛水深度最多可達300m。可定位、可監控,實現智能化。
圖1是本實用新型水下機器人的結構原理框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水下機器人中艙體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水上控制系統,2.顯示屏,3.臍帶電纜,4.推進裝置,5.艙體,6.傳感器,
7.水下機器人主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下機器人,如圖1所示,包括水下機器人主體7,所述水下機器人主體7通過用於傳送動力和信息的臍帶電纜3與水上控制系統I相連,水下機器人主體7由推進裝置4、艙體5和傳感器6依次連接組成。水上控制系統I和顯示屏2相連。如圖2所示,艙體5採用半球形封頭和圓柱形殼體組合結構。推進裝置4提供前進推進力和後退推進力、升降運動推進力和橫向運動推進力。[0015]工作時,水下機器人主體7沉入水中,水上控制系統I控制推進裝置4為水下機器人提供動力,使得水下機器人可以向任意方向移動,傳感器6可以將水下機器人的方向、深度、環境溫度、漏水狀況以及水下景象等因素以數據通過臍帶電纜3傳送到水上控制系統I進行處理,並可由顯示屏2顯示這些信息。這樣,本實用新型 水下機器人就可以智能化完成水下作業。
權利要求1.水下機器人,其特徵在於:包括水下機器人主體(7),所述水下機器人主體(7)通過用於傳送動力和信息的臍帶電纜(3)與水上控制系統(I)相連,水下機器人主體(7)由推進裝置(4)、艙體(5)和傳感器(6)依次連接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水下機器人,其特徵在於:所述水上控制系統(I)和顯示屏(2)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水下機器人,其特徵在於:所述艙體(5)採用半球形封頭和圓柱形殼體組合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水下機器人, 其特徵在於:所述推進裝置(4)提供前進推進力和後退推進力、升降運動推進力和橫向運動推進力。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水下機器人,包括水下機器人主體,水下機器人主體通過用於傳送動力和信息的臍帶電纜與水上控制系統相連,水下機器人主體由推進裝置、艙體和傳感器依次連接組成。本實用新型水下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在水下活動,可以全方位移動,且運動阻力小,潛水深度最多可達300m。可定位、可監控,實現智能化。
文檔編號B63C11/48GK203094420SQ20122072132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4日
發明者趙云云, 劉康樂, 劉春宇, 劉倩, 閆妮娟, 胡爽祿 申請人:西安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