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茶花女》有感精選600字
2023-10-15 22:19:45 2
《茶花女》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國的西方文學名著。讀完這部著作之後你有什麼感觸呢?
讀《茶花女》有感一:
我是從來不看小說的,尤其是愛情小說。最近,從圖書館借了本小說《茶花女》,想著睡前翻翻好入眠。
看了前言部分,知道《茶花女》描寫的是一個妓女的愛情故事。這樣的題材似乎有些老套,古今中外,以風塵女子為題材的小說不少。開始看前幾章,是成篇的場景描寫,看著看著便睡著了,未能感受到名著的魅力。直到昨夜,讀完了這本小說,我的心很久仍震顫不已。我不知道它曾使多少人傷心落淚,而此刻,我已淚流滿面。
沒有華麗的文字,但那真摯的對白,卻讓每一個有過戀愛經歷的人身臨其境,漸漸把自己和瑪格麗特融為一體。
瑪格麗特,一個在巴黎混跡與煙花柳巷的風塵女子,一個身染重病沉痾的女子,一個過慣了窮奢極侈生活的女子,似乎是不應該有真正的愛情的。他似乎只應該有商業的感情,而不應該從中解脫出來,去收穫真正的愛情,靈魂上的慰藉。而一旦獲得,似乎就預示著一個悲劇的開始。她們這樣的人平時只能沉醉在紙迷金醉的物質生活中,盡力掩飾和逃避真情的流露,而一旦確定了真愛歸宿,便會毅然去追尋爭取。瑪格麗特就是這樣的女子。
阿爾茫,似乎很喜歡瑪格麗特。事實上,他確實深愛著那個女人。可是他多疑的性格,卻是這場悲劇的導火索。他貌似堅定的追求著愛情,實際上卻很軟弱。他最終未能說服和反抗父親的逼迫,儘管他做了努力。尤其是當瑪格麗特離開他,做了N伯爵的情人後,他那糊塗的判斷力,讓他作出可恥的侮辱行為。他自始至終沒有拿出果斷的勇氣來追求他們的幸福,沒有在瑪格麗特放棄的時候強迫她重拾起愛情的信心。
有人說,真正的愛情能讓人變得崇高。然而阿爾芒在得到了瑪格麗特之後,他反而變得更加墜落。他整天除了享受擁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和快樂之外,就是去地下賭場賭博來增加一點用於揮霍的金錢,絲毫沒有考慮應該怎樣儘快讓碼格麗特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與此截然相反的是,愛情真正讓碼格麗特變得崇高起來,她義無返顧地決心拋棄已經擁有的一切虛榮和奢侈,要革心洗面從新做人,與阿爾芒過上普通人的生活。
瑪格麗特死了,阿爾芒最後的仇恨擊垮了她。她愛著阿爾茫,直到死,她甚至覺得,當阿爾芒知道事情的真相,她在他心裡就會變得崇高起來,甚至為此而興奮。也許瑪格麗特死前最大的希望就是見阿爾芒最後一面。上帝連最後的心願也沒有成全這個可憐的女人。但是,我想,瑪格麗特又是幸福的,她自始至終都清楚,阿爾茫深愛著自己,無論要作出何種犧牲,她都覺得幸福。
最可悲的不是瑪格麗特,她死了,帶著對阿爾芒深摯的愛走了,她知道阿爾芒總會知道事情的真相,永遠愛著她。而對阿爾芒,這是個殘酷的事實,深愛的女人,在自己的怨憤下死去,深愛的女人真的離他而去了,他要怎樣延續這份愛?
讀《茶花女》有感二:
在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是真愛,最動人的也是真愛。
如果沒有真愛,一個女子即使風華絕代,也不是最美的。外在的美,太容易被歲月剝蝕。只有內在的美,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茶花女》中的瑪格麗特,曾經是巴黎最耀眼,最吸引人的名妓。
天生麗質,這個人見人愛的尤物,使整個巴黎的男人為之瘋狂。老天對她太好了。漂亮就是她最大的資本。無數的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有錢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這些瘋狂的男子,無不以讓她成為自己的情婦而驕傲。
漂亮的女人大都是被男人寵壞的,越漂亮的女人,就越容易被男人寵壞。我們的瑪格麗特,就是這樣被男人寵壞的。因為她實在太漂亮了。有太多的人在打她的注意。為了得到她,佔有她,他們不惜重金。於是她過上了奢華的生活。奢華的讓一些貴婦人自慚形穢。
為了享受這種奢華的生活,她付出了代價。因為這一切是用身體換來的。儘管她是男人眼中的尤物,可以肆意的玩轉男人。但她在放縱自己,享受肉慾與金錢的生活中,丟失了一些也許是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一個人的尊嚴。在一般人的眼裡,她玩弄男人,也被男人玩弄。她即使再漂亮,也只是一個漂亮的妓女而已。
儘管她的臉上有著貞潔少女的恬靜與安詳,儘管她的風採和氣質可以徵服很多人。
她的奢華生活是建立在有錢的男人基礎上的,她的身體是屬於自己的,也是開放的。臉上的純淨並不能改變她生活的實質。我們很難說她的生活是幸福的,或者是不幸的,這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尺來衡量。
在遇到阿爾芒之前,她的生活中沒有愛情的字眼。她付出了自己的身體,理所當然的獲得相應的報酬。她心安理得。她也沒有對不起自己。把自己裝扮得更加迷人,更加妖豔。在出賣身體的時候,早就出賣了自己的靈魂。這一時期的她,就如一朵俗豔的紅茶花。
但她畢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妓女。
在她生命的後期,她遇到了一個真正愛她,珍惜她的男子,阿爾芒。他們相互吸引。彼此都深深的愛著對方。
在物質的世界中迷失了多年以後,她終於發現自己想要什麼。也許她厭倦了從前的生活,也許她想認認真真的愛一次。
這一次,我們有幸看到了認真的美麗。瑪格麗特,儘管最終沒有徹底的與過去的生活決裂,但卻在半年內大膽公開的和阿爾芒同居。在這半年內,他們享受著愛的幸福與愉悅。在她的生命裡,這半年是她一生中最快樂,最美好的時期。情慾和生命的極大滿足。身心在愛情的滋潤下,得到了極大的釋放和舒展。此時的瑪格麗特,是一個大膽追求愛情的可敬的女子,也是一個沉浸在愛河中的幸福女人。
任何愛情,都離不開物質的基礎。任何理想,都擺脫不了現實的束縛。對於瑪格麗特來說,她身背的四萬五法郎的債務,成了他們沉重的負擔。但她並沒有簡單的伸手向阿爾芒要錢。因為她知道這對他而言,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她不願意看到他為難,更不願意看到他為了她而背上沉重的負擔,甚至是傾家蕩產。於是,在背地裡當掉了自己的首飾和貴重的衣物。
告別過去的奢華生活習慣,需要勇氣。但正因為對阿爾芒的真愛,她前所未有的堅定。只要能和他在一起,就夠了。物質上的拮据,帶來了精神上的富有。因為這是靈魂的選擇,愛的選擇。在真愛中,她曾經被汙染的靈魂的河流開始慢慢的清澈起來,煥發了春天的盎然生機。
這樣的一份美麗動人的愛情,到最後還是以一種遺憾的方式結束了。遺憾的讓人心痛。曾經的放蕩生活,已經將妓女的標籤牢牢地貼在了她的身上。即使她做出了種種努力,但這樣的努力卻顯得是如此的無助。因為這些根本無法改變一個傳統的父親的成見,也就無法守住自己愛情的陣地。
當愛情之花凋零的剎那,我們卻仿佛看到了林妹妹的眼淚。此刻的瑪格麗特偷走了林妹妹的淚腺,滂沱如雨。
玻璃般晶瑩透明的愛情,在世俗世界裡是如此的脆弱,脆弱的經不起風吹雨打。我們看到了瑪格麗特哭泣的心痛,更深深地感受到了愛情對世俗的無可奈何。
我們很難去責備迪阿爾芒的父親,一個正直的傳統的父親。但我們又不得不去責備他。為了女兒一個人的婚姻,就犧牲了兩個人的幸福。
這固然是一個善良的人,但更是一個傳統的人。在他的眼裡,容忍不了妓女和自己兒子的愛情。
他是自私的,也是殘忍的。他運用自己的力量,棒打了兩個深愛的鴛鴦。
他得逞了,卻從此讓兩個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由傷生恨的阿爾芒,快意的在瑪格麗特身上復仇。
可憐的可恨的阿爾芒,無所不用其極。他竟殘忍地逼她以自殘的方式走向死亡。
被恨衝昏了頭腦的阿爾芒自然是可憐的。因為一朵美麗的白茶花的凋零,讓曾經的一切都成為了永遠的回憶。
痛苦在瑪格麗特身上是加倍的。因為她不但要承受失去愛情的痛苦,更要承受曾經深愛的人對自己的瘋狂精神折磨。
身心憔悴的她無法承受了,她病倒了,她故去了。
為了一次高尚的犧牲,她再次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此刻的她,儼然是美麗的天使。她選擇了寬恕。寬恕自己的愛人,寬恕他的錯誤。直到生命的盡頭,她都深愛著他。這樣一份至死不渝的愛情,無疑是動人的。那些濃縮了真情的死亡日記,深深地打動了我。
不知何時,一個美麗的身影已經從書中走出來,微笑著站在我的面前。我分明看到了一束潔白的茶花。不,是一個茶花的世界。
……
讀《茶花女》有感三:
在高中時就讀過《茶花女》這本書,細想第一次看見書名就有一種清新,乾淨讓人輕鬆的感覺。文中的主人公瑪格麗特如茶花一般有著可愛,謙讓的品質,矢志不渝的理想愛情,以及由內散發出的了不起的魅力,雖然她是受世人唾棄的妓女,但是她的天真無邪和天生麗質卻是其他妓女所沒有的的。當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被主人公瑪格麗特那種敢為愛情而放棄自己賴以生存的習慣,生活的社交場合,從深陷的泥潭中艱難的走出來的犧牲精神感到敬佩,同時又為主人公瑪格麗特被世人不理解和嘲諷甚至惡言相向,巨大的壓力使她不得不與愛人分開,但是誤會使她的愛人阿爾芒在瑪格麗特最需要安慰的時候給了她羞辱,這些都讓我為這個女人而心疼,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放棄了那麼多的東西,最終,卻還是沒有和愛人在一起白頭,含著遺憾離開了人世。記得中國有句話說:「生死挈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些曾經以為能夠得到的東西,瑪格麗特卻不能得到。甚至到死都沒有和自己的愛人解釋,化解誤會,遺憾終生。
瑪格麗特就像是在陰暗的角落長出的一朵茶花,堅強,嚮往陽光,努力的走向陽光,在將要碰到陽光的那一刻,狂風卻將她折斷,從此,災難席捲了她,她再也沒有站起來,但,上帝是眷顧她的,讓她在最美麗的時候死去,留給世人的是美麗的她,在她生的時候如夏花般絢爛,死的時候亦如秋葉般唯美。她是美麗的,即使生活在糜爛不堪的環境中,她也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她是善良的,在老公爵的女兒死去老公爵讓瑪格麗特做他的乾女兒時候,瑪格麗塔說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應只要瑪格麗塔改變她的生活,公爵會擔負她的日常開銷,瑪格麗特不能完全做到,但是她誠實的說出來了,不欺騙老公爵,可以看出她的內心是善良的。她是遵守諾言的,在她答應阿爾芒的父親離開阿爾芒,並發誓不再會與阿爾芒在一起以後,她恪守諾言,即使阿爾芒再次找到瑪格麗特,讓她與他一起離開巴黎,去其他地方生活一輩子,但是瑪格麗特還是忍著痛,勸阿爾芒忘了她,永遠不要見面。因為,她已起誓,不能和他一起去。但是阿爾芒誤會了,以為瑪格麗特與她的新情人起誓,不能和他一起離開。最終阿爾芒給瑪格麗特寫了一封信和一沓鈔票,信裡全是羞辱瑪格麗特的話語,最終,瑪格麗特心力交瘁,從此一病不起,她在病中唯一的願望就是希望阿爾芒來看看她,並且阿爾芒的父親也向阿爾芒說出了實情,但是,瑪格麗特卻沒能等到阿爾芒來看她,早早的去世了。她在世欠了許多外債,債主決定在瑪格麗特死後將她的所有物品全部拍賣,用來抵債,她在重病中呼喚阿爾芒,看著債主查封她的所有東西,但她沒有能力去阻止這一切,只能看著,最終死去。
如果人們對瑪格麗特有一點點理解,對瑪格麗特少一些偏見,嘲笑,譏諷,那麼瑪格麗特也不會是悽涼的死去這樣的結局吧。「為什麼我們要比基督更加嚴厲呢?這個世界表現的嚴厲是為了讓人相信他的強大,我們也就執著的堅持者它的見解。為什麼我們要同它一起拋棄傷口流血的靈魂呢?從這些傷口裡,像病人流出汙血一樣,他們過去的罪惡滿溢而出。這些靈魂就等待一隻友好的手來包紮他們的傷口,治癒他們心靈的創傷。」這是小仲馬說的,如果世人對他們好一點,善待瑪格麗特,不拋棄傷口流血的靈魂,去拯救一個希望被拯救的靈魂不是更好嗎?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那麼世間是不是就不是那麼冷漠,而多了一絲溫暖呢?世間的笑臉會不會更多呢?
「從她眼中流出了無聲的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