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腳印拓展閱讀(8時間的腳印優質導學案)
2023-09-22 02:50:49 2
冷雨
學習目標
1.掌握說明順序中邏輯順序。
2.明確說明對象,理清文章思路 。
3.體會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4.認識巖石記錄時間的功能,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知識連結
1.作者介紹
陶世龍,1929年4月出生於四川省安嶽縣。1948年入北京大學地質系學習。
1949年開始寫作普及地質礦物知識的文章,之後,陸續發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數百篇,部分結集《揭開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畫像》和《時間的腳印》出版。
2.寫作背景
短篇小說《社戲》寫於1922年10月,當時社會黑暗,農民痛苦,使他自然回憶起心中保留的一塊淨土——平橋村。那裡有外祖母的慈愛,也有純樸善良農民的撫愛,更有熱情能幹的小夥伴們的友愛,那裡還有一片可以擺脫封建教育和封建倫禮觀念的自由天地。他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熱愛農村孩子,嚮往美好自由的生活,這種思想感情容於融於作品中。
自主學習
1.注音
腐蝕( ) 渾濁( ) 山麓( ) 刨刮( ) 粗糙( )
2.解釋下列詞語
海枯石爛:
楔形文字:
整體感知
給課文內容分段
第一段:(1—5)講述了生活中和大自然中保留著許多時間的記錄。
第二段:(6—30)詳細講解巖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
第三段:(31—32)讀懂大自然,造福人類。
合作探究
1.你能根據書上的有關內容概述"石爛"到"新生"的過程嗎?
提示一:讀第8—19自然段。
提示二:巖石經受著陽光、霜雪、風沙、空氣、水流、生物和人類的"攻擊"。
2.人類是怎樣根據巖石來判斷時間的?
巖層厚度:1米厚(3000—10000年)
排列順序: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地殼運動:平臥的巖層變得歪斜甚至直立
3.巖石是怎樣保存歷史痕跡的?
巖石結構——反映地殼的活動
石頭顏色——反映遠古的氣候
生物化石——反映歷史的發展
4.人類是怎樣根據巖石來認識地球的發展歷史的?
三葉蟲化石——"寒武紀"——海洋寬廣
大樹木化石——"石炭紀"——溫暖潮溼
長毛獸化石——"第四紀"——氣候寒冷
拓展延伸
5.人類了解巖石的變化有什麼好處?
增加知識 找尋寶藏
6.分析第6—22自然段的說明順序?
提示:解題思路:簡括各自然段意思——合併相關段落——對照順序類型進行發現
7.品味語言
1.說明文以向人們傳授知識為主,所以,說明文的語言必須準確、嚴密。請同學們找出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2.為了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文的語言也力求生動、形象。本文就多處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