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11:51:00 1
專利名稱:一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清洗設備,特別涉及一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各行業對清潔清洗、保潔保養、環境
衛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據統計,我國每年潛在著3000億元的專業清 潔需求,並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清潔市 場。例如在公路上行使的車輛、酒店及學校的廚房設備、中央空調、 地毪等等。
對於汽車的清洗,各車主是將車開到固定的清洗店來完成,傳統 洗車店既浪費水資源且開店成本高;對於其他的專業清洗,商家一般 的做法是承包給專業的清洗公司,這樣就形成了持續的支出和較高的 費用。
水資源的日益緊缺,己經成為全人類共同面臨的難題。據統計, 在全國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節水已經成為大 家共同的話題。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 一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具有使用方便、智能化管理的特點。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 智能監控清洗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主水箱l,主水箱l的前端是過濾箱2,主水箱1和過濾箱2的底部是分別與之相連通的水管3和水 管4,水管3和水管4的出水口分別與調節三通5的2個口相連,主 水箱1的另一端是儲物架8,儲物架8的下方兩端是繞管架10,儲物 架8的正下方是IC卡系統讀寫器11,推手9安裝在儲物架8的兩端。 所述的一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下方是滾輪12。 所述的主水箱1的上方是進水口7,底部設置有過濾網14。 所述的的過濾箱2的上方是過濾口 6,底部設置有過濾網13。 由於本實用新型設置有IC卡系統讀寫器11,所以可以實現智能 化控制。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詳細描述。 參照附圖, 一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主水箱l, 主水箱1的上方是進水口 7,底部設置有過濾網14,主水箱1的前端 是過濾箱2,過濾箱2的上方是過濾口6,底部設置有過濾網13,主 水箱1和過濾箱2的底部是分別與之相連通的水管3和水管4,水管 3和水管4的出水口分別與調節三通5的2個口相連,主水箱l的另10,儲物架8的正下 方是IC卡系統讀寫器ll,推手9安裝在儲物架8的兩端,所述的一 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下方是滾輪1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調節三通5的外部接口與清洗管連 接,將水從進水口 7倒入主水箱1,水通過調節三通5進入清洗管清 洗設備,清洗過後的髒水回收後從過濾口 6倒入過濾箱2,水再經 過過濾網13過濾,將調節三通5調節成與水管4相通,這時過濾水 箱2內的水通過調節三通5進入清洗管清洗設備,汙水可循環使用。 清洗管和電線不用時可纏繞在繞管架10上。IC卡系統讀寫器11可以有效的進行設備實時監控和操作人員 的考勤管理,並將每天的設備運行相關數據記錄和存儲,可以進行現 場客戶的會員辦理和相關IC卡數據錄入和手續的辦理,能有效的節 省客戶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現場數據採集後通過後臺管理系統進行數 據分析和統計,能有效的控制設備每天的運行狀況和人員管理,有效 科學的管理和節約企業成本。
權利要求1、一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主水箱(1),主水箱(1)的前端是過濾箱(2),主水箱(1)和過濾箱(2)的底部是分別與之相連通的水管(3)和水管(4),水管(3)和水管(4)的出水口分別與調節三通(5)的2個口相連,主水箱(1)的另一端是儲物架(8),儲物架(8)的下方兩端是繞管架(10),儲物架(8)的正下方是IC卡系統讀寫器(9),推手(11)安裝在儲物架(8)的兩端。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一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下方是滾輪(12)。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主水箱(1)的上方是進水口 (7),底部設置有過濾網(14)。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的過濾箱(2)的上方是過濾口 (6),底部設置有過濾網(13)。
專利摘要一種智能監控清洗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主水箱1,主水箱1的前端是過濾箱2,主水箱1和過濾箱2的底部是分別與之相連通的水管3和水管4,水管3和水管4的出水口分別與調節三通5的2個口相連,主水箱1的另一端是儲物架8,儲物架8的下方兩端是繞管架10,儲物架8的正下方是IC卡系統讀寫器11,推手9安裝在儲物架8的兩端。將水從進水口7倒入主水箱1,水通過調節三通5進入清洗管清洗設備,清洗過後的髒水回收後從過濾口6倒入過濾箱2,水再經過過濾網13過濾,將調節三通5調節成與水管4相通,這時過濾水箱2內的水通過調節三通5進入清洗管清洗設備,汙水可循環使用,IC卡系統讀寫器11實現智能控制。
文檔編號B08B3/00GK201415201SQ20092003347
公開日2010年3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9日
發明者斯 司 申請人:斯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