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彈簧螺絲釘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21:04:24 1
專利名稱:塑膠彈簧螺絲釘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嫘絲釘,尤其是一種適用於計算機的散熱器 和主板固定用的塑膠彈簧螺絲釘。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計算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計算機的主板 和散熱器的固定,大多採用具有螺紋的螺絲釘進行緊固,在操作時需 要採用嫘絲刀迸行操作來實現擰緊或松卸,而且前提是螺絲釘的螺杆 上需要有嫘紋,螺絲釘穿進的主板孔內也需要有與之配合的螺紋,需 要有前置的螺紋加工工序,總體成本高,螺絲釘緊固時,都靠操作者 的手進行操作的,則在每個螺絲釘緊固點的緊固力大多存在不均勻現 象,則達不到人們的裝配工藝要求,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研製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結構簡單,使用操 作方便,總體成本低的適用於計算機的散熱器和主板固定用的塑膠彈 簧螺絲釘。
本實用新型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實用新型主要由螺絲釘和彈簧組成,其特徵在於彈簧套在螺 絲釘上,其中,螺絲釘採用材質是由PA 6 6塑膠材料經過特殊煮水 工藝和其他的特殊技術工藝加工而成,螺絲釘頭部形成傘狀扣頭,傘 狀扣頭,傘狀扣頭有壓縮槽,壓縮槽提供壓縮空間實現壓縮,壓縮槽可以是連體槽溝結構也可以是分體槽溝結構,螺絲釘中部分形成圓柱 杆,螺絲釘尾部形成按頭,按頭可以設計成多種形狀,如橢圓形、圓 形、六角頭形等,傘狀扣頭可壓縮,圓柱杆直徑略小於傘狀扣頭直徑, 同時小於按頭直徑,彈簧內直徑略大於圓柱杆直徑,略小於傘狀扣頭 直徑和按頭直徑,壓縮傘狀扣頭即可套上彈簧,傘狀扣頭釋放張開復 位,彈簧即套在圓柱杆上。
在使用時,傘狀扣頭壓縮,直徑變小後直接穿過散熱器和主板的 孔,彈簧壓縮,傘狀扣頭外露於主板的孔後釋放張開復位,卡在孔處, 彈簧受力,即可卡緊散熱器和主板,達到設計目的。
本實新型具有下列優點-
1、經由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方便,節
能環保。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螺絲釘的剖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嫘絲釘的剖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l螺絲釘、ll傘狀扣頭、12圓柱杆、13按頭、14壓縮槽、 2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圖中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螺絲釘(1)和彈簧(2)組成,其特 徵在於.-彈簧(2)套在螺絲釘(1)上,其中,螺絲釘(1)採用材質是由P A 6 6塑膠材料經過特殊煮水工藝和其他的特殊技術工藝 加工而成,螺絲釘(1)頭部形成傘狀扣頭(11),螺絲釘(1)中部
分形成圓柱杆(12),螺絲釘a)尾部形成按頭(13),傘狀扣頭(ii)
有壓縮槽(14),壓縮槽(14)提供壓縮空間實現壓縮,圓柱杆(12) 直徑略小於傘狀扣頭Gl)直徑,同時小於按頭(3)直徑,彈簧(2) 內直徑略大於圓柱杆(12)直徑,略小於傘狀扣頭(11)直徑和按頭 (13)直徑,壓縮傘狀扣頭(11)即可套上彈簧(2),傘狀扣頭(11) 釋放張開復位,彈簧(2)即套在螺絲釘(1)的圓柱杆(12)上。 在
圖1和圖2中,傘狀扣頭(11)的壓縮槽(14)形成連體槽溝結構。
在圖3和圖4中,傘狀扣頭(11)的壓縮槽(14)形成分體槽溝 結構。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性能可靠,廣泛適用 於計算機的散熱器和主板固定用領域。
權利要求1、塑膠彈簧螺絲釘,主要由螺絲釘(1)和彈簧(2)組成,其特徵在於彈簧(2)套在螺絲釘(1)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膠彈簧螺絲釘,其特徵是所述螺絲 釘(l)頭部形成傘狀扣頭(ll),螺絲釘(1)中部分形成圓柱杆(12), 螺絲釘(1)尾部形成按頭(13),傘狀扣頭(11)有壓縮槽(14), 圓柱杆(12)直徑略小於傘狀扣頭(11)直徑,同時小於按頭(13) 直徑,彈簧(2)內直徑略大於圓柱杆(12)直徑,略小於傘狀扣頭(11)直徑和按頭(13)直徑。
專利摘要塑膠彈簧螺絲釘,主要由螺絲釘(1)和彈簧(2)組成,其特徵在於彈簧(2)套在螺絲釘(1)上,其中,螺絲釘(1)採用材質是由P A 6 6塑膠材料經過特殊煮水工藝和其他的特殊技術工藝加工而成,螺絲釘(1)頭部形成傘狀扣頭(11),螺絲釘(1)中部分形成圓柱杆(12),螺絲釘(1)尾部形成按頭(13),傘狀扣頭(11)有壓縮槽(14),壓縮槽(14)提供壓縮空間實現壓縮,圓柱杆(12)直徑略小於傘狀扣頭(11)直徑,同時小於按頭(13)直徑,彈簧(2)內直徑略大於圓柱杆(12)直徑,略小於傘狀扣頭(11)直徑和按頭(13)直徑,壓縮傘狀扣頭(11)即可套上彈簧(2),傘狀扣頭(11)釋放張開復位,彈簧(2)即套在螺絲釘(1)的圓柱杆(12)上。
文檔編號F16B39/24GK201377498SQ20092013616
公開日2010年1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20日
發明者高小玲 申請人:高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