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玩具的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22:26:54 2
專利名稱:一種玩具的汽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玩具車,特別是一種電驅動的玩具汽車。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玩具的汽車,包括車身殼體以及設置於其上的行走輪、電機、電池、變速器和車篷頂,其中電機通過變速器與行走輪作驅動配合,電池與電機作供電連接,其特徵在於車身殼體設有一後箱,後箱的箱蓋後端與車身殼體鉸接,箱蓋與車身殼體之間連接有控制關閉的拉簧,車篷頂為獨立零件、用於蓋放在車身殼體的座室頂面,車篷頂的後端通過延伸部位與後箱內的橫向齒輪軸相固定,車身殼體內設有縱向齒輪軸,縱向齒輪軸上的上齒輪與橫向齒輪軸的齒輪嚙合,縱向齒輪軸上的下齒輪與變速器的往復運動齒條嚙合,車篷頂分作可摺疊的前部分和後部分,前部分和後部分相互鉸接,前部分和後部分之間連接有控制車篷頂張開的拉簧。
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玩具汽車還可以增設其它的動作結構以及產生燈光、聲音的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玩具汽車設有後箱,車篷頂為獨立零件,車篷頂可摺疊起來收進後箱內,也可從後箱伸張出來、蓋放在車身殼體的座室頂面,從而就可實現敞篷車和封頂車之間的形態轉換。由於通過橫向齒輪軸、縱向齒輪軸、往復運動齒條以及拉簧等配合,形態轉換可以在玩具汽車的行走過程自動靈活進行,這種新的動作方式十分有趣,可以引起兒童玩耍的新興趣。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方案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圖2是
圖1的俯視圖。
圖3是
圖1的另一個局部剖視示意圖,其中車篷頂處在收進後箱過程的一種狀態。
圖中1、車身殼體;2、行走輪;3、電機;4、電池;5、變速器;6、車篷頂;7、後箱;8、箱蓋;9、拉簧;10、座室;11、車篷頂延伸部位;12、橫向齒輪軸;13、縱向齒輪軸;14、上齒輪;15、齒輪;16、下齒輪;17、往復運動齒條;18、車篷頂前部分;19、車篷頂後部分;20、拉簧;21、箱蓋延伸部位。
使用上,當電池(4)向電機(3)供電時,變速器(5)的轉動輸出軸驅動行走輪(2)旋轉,玩具汽車便行走;同時變速器(5)控制往復運動齒條(17)往一個方向運動,縱向齒輪軸(13)通過其上齒輪(14)驅動橫向齒輪軸(12)的齒輪(15),使橫向齒輪軸(12)轉動,這時處於
圖1狀態的車篷頂(6),通過其延伸部位(11)推動箱蓋(8)克服拉簧(9)的彈力而打開,隨後車篷頂(6)便往後箱(7)內移進,移進過程車篷頂(6)受箱蓋(8)壓力作用,其前部分(18)就如圖3所示摺疊起來,於是車篷頂(6)就可整個進入後箱(7)內,在拉簧(9)的作用下,箱蓋(8)關上,這時的玩具汽車便處於敞篷狀態;當變速器(5)控制往復運動齒條(17)往另一個方向運動,縱向齒輪軸(13)通過其上齒輪(14)驅動橫向齒輪軸(12)的齒輪(15),使橫向齒輪軸(12)朝另一個方向轉動,處於後箱(7)內的車篷頂(6)便推開箱蓋(8),從後箱(7)內移出,在拉簧(20)的作用下,車篷頂(6)的前部分(18)和後部分(19)張開,隨後車篷頂(6)蓋放在車身殼體(1)的座室(10)頂面,箱蓋(8)同時關上,這時的玩具汽車便處於封頂狀態。
權利要求1.一種玩具的汽車,包括車身殼體以及設置於其上的行走輪、電機、電池、變速器和車篷頂,其中電機通過變速器與行走輪作驅動配合,電池與電機作供電連接,其特徵在於車身殼體設有一後箱,後箱的箱蓋後端與車身殼體鉸接,箱蓋與車身殼體之間連接有控制關閉的拉簧,車篷頂為獨立零件、用於蓋放在車身殼體的座室頂面,車篷頂的後端通過延伸部位與後箱內的橫向齒輪軸相固定,車身殼體內設有縱向齒輪軸,縱向齒輪軸上的上齒輪與橫向齒輪軸的齒輪嚙合,縱向齒輪軸上的下齒輪與變速器的往復運動齒條嚙合,車篷頂分作可摺疊的前部分和後部分,前部分和後部分相互鉸接,前部分和後部分之間連接有控制車篷頂張開的拉簧。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玩具的汽車,其特徵是所述前部分和後部分是由其各自的延伸部位相互鉸接在一起。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玩具的汽車,其特徵是所述箱蓋是由其後端的延伸部位鉸接在車身殼體上。
專利摘要一種玩具的汽車。包括殼體以及其上的行走輪、電機、電池、變速器和車篷頂,電機通過變速器與行走輪作驅動配合,電池與電機作供電連接,其特徵在於殼體設有一後箱,後箱的箱蓋與車身殼體鉸接,箱蓋與殼體之間連接有控制關閉的拉簧,車篷頂為獨立零件,車篷頂通過延伸部位與後箱內的橫向齒輪軸相固定,殼體內設有縱向齒輪軸,縱向齒輪軸的上齒輪與橫向齒輪軸的齒輪嚙合,縱向齒輪軸的下齒輪與變速器的往復運動齒條嚙合,車篷頂分作可摺疊的前部分和後部分,前部分和後部分相互鉸接,前部分和後部分之間連接有控制車篷頂張開的拉簧。玩具汽車在行走過程可自動進行敞篷車和封頂車之間的形態轉換,十分有趣,可以引起兒童玩耍的新興趣。
文檔編號A63H17/26GK2577919SQ0224876
公開日2003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17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17日
發明者楊少軒, 楊連發 申請人:楊少軒, 楊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