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背光源及液晶顯示模組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02:32:29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晶顯示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背光源及液晶顯示模組。
背景技術:
在液晶顯示模組的LED背光源中,當兩顆LED之間的間距大於18mm時,受LED發光角度的限制,在兩顆LED的燈前和燈間會出現明顯的亮暗不均,其中,燈前為亮區、燈間為暗區。
對於小尺寸LED背光源來說,受自身結構和成本的限制,如圖1所示,通常採用在兩角落放置LED的結構,由於LED發光角度有限,在兩顆LED的燈前與燈間容易造成亮暗不均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背光源及液晶顯示模組。該背光源能夠有效擴大光線的發光角度,減小發光器件之間的暗區,改善燈前和燈間亮暗不均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背光源,包括膠架、設置在所述膠架內的導光板、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和膠架之間的若干發光器件,所述發光器件外設置有擴散光線角度的透鏡,所述透鏡的內側面具有若干凸出網點。
進一步地,所述透鏡包括暗區區域和亮區區域,所述暗區區域對應所述若干發光器件之間的暗區,所述亮區區域對應所述若干發光器件之間的亮區,所述暗區區域上的凸出網點的密度比亮區區域上的凸出網點的密度大。
進一步地,所述透鏡為扁平形透鏡。
進一步地,所述發光器件為COB光源。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板遠離出光面的一側設置有反射片。
進一步地,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上至少設置有一光學膜。
進一步地,所述膠架上設置有遮光片。
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該背光源中的透鏡和透鏡上的凸出網點能夠有效擴大光線的發光角度減小發光器件之間的暗區,改善燈前和燈間亮暗不均的情況;
(2)COB光源的發光角度可以達到180°,其與透鏡的配合使用,能夠提高光線的利用率,擴大光線角度,降低背光源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的小尺寸LED背光源的正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源的正面示意圖;
圖3為圖2所示背光源中的透鏡的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透鏡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如圖2-4所示,一種背光源,包括膠架、設置在所述膠架內的導光板、設置在所述導光板的入光面和膠架之間的若干發光器件,所述發光器件外設置有擴散光線角度的透鏡1,所述透鏡1的內側面具有若干凸出網點11。
該背光源中的透鏡1可以有效擴大所述若干發光器件的發光角度,進而縮短混光距離,減小燈間暗區;而所述透鏡1內側的若干凸出網點11可以進一步折射光線,達到更進一步地擴散光線角度的目的。
所述透鏡1包括暗區區域和亮區區域,所述暗區區域對應所述若干發光器件之間的暗區,所述亮區區域對應所述若干發光器件之間的亮區,所述暗區區域上的凸出網點11的密度比亮區區域上的凸出網點11的密度大。所述透鏡1上的暗區區域和亮區區域上的凸出網點11的密度大小及其密度差別,應根據所述若干發光器件的亮度、間距等實際情況而定,故不在此作限制。
所述透鏡1為扁平形透鏡,其底部12(向背光源底面的一側)和頂部13(向背光源頂面的一側)均為平面結構,其底部12做成平面結構可以方便所述透鏡1的安裝、定位;頂部13做成平面結構可以防止由於遮光片不平,光線從所述透鏡1的頂部13和遮光片之間穿過,造成爆燈。
所述發光器件優選但不限定為COB光源,一般LED發光角度只有90°,燈間暗區的情況較為嚴重,而COB光源的發光角度可以達到180°,且超過180°的少量餘光也能被所述透鏡1收集,增加了光線的利用率,另外,COB無支架、無電鍍、無回流焊、無貼片工序,其製作工序比LED光源減少近三分之一,成本也節約了三分之一。
所述導光板遠離出光面的一側設置有反射片,所述反射片通過雙面膠粘貼到所述膠架上;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上至少設置有一光學膜,一般來說,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上會依次設置有擴散膜、下增光膜和上增光膜,但是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應以本實施例為限制;所述膠架上設置有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優選雙面具有粘性,優選雙面均為黑面;所述若干發光器件還連接有FPC。
實施例2
一種液晶顯示模組,包括上述的背光源。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但凡採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形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應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