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微波屏蔽結構的微波爐門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14:18:14 3
專利名稱:具有微波屏蔽結構的微波爐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能屏蔽(或密封)微波洩漏的微波爐門。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微波屏蔽結構的微波爐門,其在導電板的一端構成具有短路傳送路徑的阻塞結構,以最大限度屏蔽掉洩漏到外部的微波,從而有效防止微波對人體的損害。
通常,家用微波爐設置有產生微波的磁控管。在微波爐的電場室內設置有產生微波的磁控管。安裝在電場室底板上的高電位變壓器的初級和次級感應線圈產生的高電壓穩定地供給磁控管時,產生出這種微波,所產生的高電壓是通過感應線圈之間的相互感應作用而產生的。這種微波通過輻射管而輻射入微波爐的烹調室。當微波通過輻射管後輻射入烹調室內時,加熱烹調室裡所放的食物,以烹調食物。
磁控管的供電線路主要由燈絲、陰極和陽極構成。當為了產生微波而給磁控管供給高電壓時,不需要的微波通過陰極和燈絲輻射,即產生了噪聲,並產生適於加熱食物的有基準頻率的微波。噪聲通過燈絲和陰極流回,引起附近設備中的波幹擾。
由於這種微波是對人體有害的射頻波,因而烹調時應防止其洩漏到外面去。設置微波爐門是用於通過烹調室前面取出烹調過的食物。通過微波爐門,可在門關閉時不需打開門也能觀看食物的烹調狀態,而且,門還有防止微波洩漏的阻塞結構。
通常,有阻塞結構的門被分成一片型(1PC)和兩片型(2PCS)結構。圖9是有兩片型阻塞結構的普通門的橫截面圖,阻塞結構安裝在微波爐腔體101的烹調室102上。
圖10A是圖9所示2PCS型阻塞結構的詳細的橫截面圖,其中沒安裝微波吸收器,圖10B是圖9所示2PCS型阻塞結構的詳細橫截面圖,其中安裝有微波吸收器。如圖所示,具有2PCS型阻塞結構的門包括構成阻塞結構(或阻塞部件)106的門框105和有通孔的門屏板104兩個部件。在微波爐腔體101的烹調室102的入口111的整個周邊區域上設置有前面板103。在前面板103上構成具有通孔的門屏板104,通過通孔可從外面觀察烹調室102內的食物110的烹調狀態。在門屏板104的周邊部分構成的前面板103和密封面115主要密封由金屬板之間的接合處洩漏的微波。用結合法如凸焊114在門屏板104的整個周邊區域處整體構成門框105。圍繞門框105的端部設置彎部112作為具有矩形的凸出部分。在彎部112與門屏板104之間設置開口113以構成門框105內的阻塞結構106。
如圖10B所示,在開口113處安裝微波吸收器107。在圖10A和10B中,l1和l2分別是包括開口113的阻塞結構106的中心與短路壁108之間構成的連續距離。它們構成微波路徑。
圖11A和11B是普通1PC型門的橫截面圖。圖11A展示其中未安裝微波吸收器的普通1PC型阻塞結構。圖11B展示其中安裝有微波吸收器的普通1PC型阻塞結構。
如圖所示,普通1PC型門具有設置在烹調室202的入口的整個周邊區域處的前面板203上具有作為1片型阻塞結構206的門框205。前面板203和門框205的周邊部分通過密封面215而彼此相遇(連接),主要用以屏蔽由金屬板的接合處漏出的微波。如圖9中所示的2PCS型門框205,門框205具有通孔,用於觀察烹調室202中的食物烹調狀態。並在密封面215的周邊部分整體構成彎曲部分212,以使它有與前面板203相遇的預定高度h。彎曲部分212裡邊設置阻塞結構206,以防止已基本上由密封面215蔽屏的微波洩漏。在阻塞結構206的外部形成開口213,其中設置微波吸收器207。在1PC型門中,與彎曲部分212的高度h相應的中心深度l3構成微波路徑。
2PCS型和1PC型門的阻塞結構均基於允許微波路徑109和209為1/4λ0(λ0是微波的自由空間波長)來減少微波洩漏的技術思想。
當短路傳送路徑(在阻塞結構中)的特性阻抗為Z0時,路徑長度(即微波路徑長度)是1,當路徑末端被短路時(短路時,負載阻抗ZL是0),由傳送路逕入口(指的是阻塞結構的開口)到路徑末端的輸入阻抗是ZIN,建立了關係式ZIN=V(l)/I(l)=j·Z0·tanβl(式中β=2π/λ0,λ0是自由空間波長)。
其中阻塞結構的微波路徑確定為1/4·λ0的、具有上述1PC和2PCS型的微波洩漏減小裝置(屏蔽裝置)是基於實現1PC型門的微波傳送路徑(從開口213至短路壁208的內表面的距離1)的輸入阻抗為|ZIN|=Z0·tan{(2π/λ0)(1/4·λ0)}=∞的原理。
即如圖10B所示,通過允許從阻塞結構106的開口113至短路壁108的內表面的中心連續距離l1+l2為1/4·λ0,以實現阻塞結構106的開口113處的2PCS型門的微波傳送路徑的輸入阻抗|ZIN|=∞。
上述1PC和2PCS型門中有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阻塞結構尺寸大,更具體地說,在1PC型門中,微波傳送路徑受限於阻塞結構206的深度,因而,門的彎曲部分205的尺寸要大。在2PCS型門中,微波傳送路徑由阻塞結構106的中心連續距離l1+l2構成。因而,由於微波傳送路徑由阻塞結構106的深度和長度限定,可使2PCS型門的阻塞結構尺寸構成為小於1PC型門的阻塞結構的尺寸。然而,要保持微波傳送路徑為1/4·λ0仍存在減小阻塞結構尺寸的限制。因而難以獲得一個緊密的門。
第二個問題,由於微波減小率不足,必須有附加的微波吸收器107和207。例如,在2PCS型門中,必須用凸焊114這樣的方法將門屏板104和門框105兩個部件構成為一個整體,以構成主要密封面115。在焊接過程中,會留下焊接殘留物,或由於主要密封面115受熱而使其導電錶面受損,因而損壞了門屏板104的光滑度。因而,不僅損壞了主密封效果,也很難通過兩個導體的焊接工藝來構成有精確尺寸的阻塞結構106。因而降低了微波的減小能力。故必須用價格昂貴的構件如微波吸收器107。
第三個問題,門的生產率低。在1PC型門中,只規定阻塞結構206的深度來構成阻塞結構206。當考慮微波波長時,很難製造在導電板周邊區域具有約30mm深的牽引形阻塞結構。而且,在2PCS型門中,很難通過如尺寸控制、焊接控制的加工方法將兩個構件構成為一個整體,因此其生產率變得很低。
第四個問題,設置阻塞結構花費很大。如上所述,必須用附加構件,如微波吸收器107和207,而且由於加工困難,其生產率也下降,因而製造成本高。
同時,美國專利No.4645892(專利權人Jan A.G.Gustafsson)中公開了有G形外形的微波爐阻塞結構。圖12A是帶有上述專利中公開的上述阻塞結構的門319的微波爐腔體310的截面圖。圖12B是圖12A所示阻塞結構的放大圖。
在前面板318的前面平行設置門319。摺疊已預衝孔的板構成阻塞結構320,其具有如圖12B所示的G形外形。微波傳送路徑L從內部327開始,通過入口326,並通過分隔壁323到短路壁324,它的長度是1/2·λ(λ是波長)。微波通過阻塞結構內的U形路徑消失。
上述美國專利中公開的阻塞結構中,分隔壁必須設置橫槽,以減小微波洩漏。而且,由於要使微波傳送路徑長度為1/2λ,微波傳送路徑從密封面內部327引出,因而很難確定阻塞結構尺寸。也就是說,按上述美國專利,阻塞結構的尺寸可以構成很大,也可以構成很小。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微波屏蔽結構的微波爐門,其能最大限度地屏蔽掉洩漏到外面的微波,因而有效地防止微波對人體的危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微波爐門,其包括一個帶有穿孔的門屏板,通過該穿孔可以觀察食物的烹調狀態;一個密封面,用於首先屏蔽微波洩漏,該密封面沿門屏板的周邊區域構成,且該密封面與在微波爐腔體的烹調室的進口處構成的前面板的整個周邊區域連接;一個門框,其有阻塞結構,用於再次屏蔽掉從密封面與前面板之間洩漏的微波,通過延長密封面來整體地構成該門框;其中該阻塞結構包括一拉伸側壁,其由密封面對著前面板彎曲而構成;一下阻塞壁,其由拉伸側壁的一端朝外彎曲並延伸而構成;一外阻塞壁,其由下阻塞壁的一端朝密封面彎曲並延伸而構成;一個上阻塞壁,其由外阻塞壁的一端朝拉伸側壁彎曲並延伸而構成;至少兩個從第一開口開始構成的不連續的傳送路徑,該第一開口構成在上阻塞壁與拉伸側壁之間,構成的微波傳送路徑的長度是1/4λ0,λ0是自由空間微波波長。
按照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該阻塞結構包括一分隔壁,其由上阻塞壁的一端朝阻塞結構內延伸突出地構成;微波路徑,其包括從第一開口到下阻塞壁的內表面構成的第一傳送路徑,從第二開口到外阻塞壁的內表面構成的第二傳送路徑,該第二開口是從分隔壁的一端到下阻塞壁構成的,從第三開口到上阻塞壁的內表面構成的第三傳送路徑,該第三開口是從分隔壁的一端到外阻塞壁構成的。通過將阻塞結構分成多個阻塞,使阻塞結構包括許多槽,這些槽構成許多開口式傳送路徑,這些槽是跨過阻塞結構而橫向構成的,並在門框的整個周邊區域構成。再在下阻塞壁對著阻塞結構處形成的槽的部分形成許多孔,孔可以是圓形也可以是矩形,以改善開口式傳送路徑的輸入阻抗和各開口式傳送路徑之間的特性阻抗。
按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第一傳送路徑由初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和次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構成。初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由拉伸側壁和分隔壁構成,並從第一開口開始,次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從分隔壁末端開始,由外阻塞壁和拉伸側壁構成。通過將阻塞結構分成許多阻塞,阻塞結構包括許多槽,用於構成許多開口式傳送路徑,這些槽是跨過阻塞結構而橫向構成的,其構成在門框的整個周邊區域。這些槽連續地構成在上阻塞壁和外阻塞壁處。
在門的阻塞結構處構成幾個彎曲部分,以構成許多不連續的短路路徑,用構成許多槽的方法將阻塞結構分成許多阻塞,以構成許多縱向傳送路徑。通過在兩個阻塞之間的槽部分中形成阻抗增強孔,在烹調室的前面板與那些要與前面板的表面相遇的門框的密封面之間獲得從電路的觀點看是大的阻抗。因此,當微波從第一開口引入到最終的短路壁的表面時,微波洩漏消失,以至被短路。
通過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上述目的和其它優點將會更清楚。
圖1是按照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於微波爐門的作為微波屏蔽結構的阻塞結構的透視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阻塞結構的詳細透視圖;圖3A是顯示圖1和2中所示阻塞結構安裝於前面板的狀態的截面圖,並顯示出微波傳送路徑;圖3B是顯示圖3A所示的阻塞結構安裝狀態的視圖;圖4A、4B和4C分別是用於顯示圖3A和3B所示各微波傳送路徑的阻塞結構的截面圖;圖5A是顯示微波傳送路徑的截面圖,其中按照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阻塞結構安裝於前面板上;圖5B是顯示圖5A所示的阻塞結構的安裝狀態的圖;圖6A和6B分別是阻塞結構的截面圖,用於顯示圖5A和5B所示的微波傳送路徑;圖7是根據微波傳送路徑長度的變化而測得的微波洩漏曲線圖;圖8是根據第一開口的尺寸變化而測得的微波洩漏曲線圖;圖9是具有安裝在微波爐腔體的烹調室上的2PCS型阻塞結構的普通門的橫截面圖;圖10A是其中未安裝微波吸收器的圖9所示2PCS型阻塞結構的詳細橫截面圖;圖10B是其中安裝有微波吸收器的圖9所示2PCS型阻塞結構的詳細橫截面圖;圖11A是其中未安裝微波吸收器的普通1PC型阻塞結構的橫截面圖;圖11B是其中安裝有微波吸收器的普通1PC型阻塞結構的橫截面圖;圖12A是具有G形外形的微波傳送路徑的普通阻塞結構的門的爐腔體的截面圖;圖12B是圖12A所示阻塞結構的放大圖。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
圖1是按照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用於微波爐門的作為微波屏蔽結構的阻塞結構的透視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阻塞結構的詳細透視圖。如圖所示,在微波爐腔體(圖9中的101)的前部,沿腔體101的四周(周邊部分)設置前面板,並將微波爐門安裝於前面板上。微波爐門具有門框20,其中,在中部(或中心)區域構成門屏板10,在周邊區域構成阻塞結構22。在門屏板10的周邊區域構成能觀察食物烹調狀態的穿孔11。在位於門屏板10的外圍區域的門框20的周邊區域構成密封面21,使其緊密地貼於前面板(圖3A和3B中的3、圖9中的103)上,主要用以防止來自微波爐的微波洩漏。通過延伸密封面21構成拉伸側壁23,以使其由密封面21朝外邊(對著前面板)垂直彎曲。從拉伸側壁23的一端整體延伸並朝外(對著門屏板10)垂直彎曲構成下阻塞壁24。從下阻塞壁24垂直彎曲並使其朝密封面21整體延伸構成外阻塞壁25。垂直彎曲外阻塞壁25的一端並使其朝密封面21延伸構成上阻塞壁26,其作為短路壁。垂直彎曲上阻塞壁26的一端並使其朝阻塞結構的裡邊彎曲構成分隔壁27。
參照圖2,在阻塞結構22的外阻塞壁25處、上阻塞壁26和分隔壁27處構成許多槽28,以設置許多開口式傳送路徑。跨過阻塞結構22橫向構成槽28,其沿著門框20的整個周邊區域構成,因此,阻塞結構22被分成許多阻塞。如圖所示,槽28連續構成於分隔壁27、上阻塞壁26和外阻塞壁25處。
如圖2所示,在下阻塞壁24的面對槽28的阻塞與相鄰阻塞之間的部分構成阻抗增強孔29。在本實施例中,阻抗增強孔29以矩形構成,但在其它實施例中,它們也可以圓形構成。
槽28的寬度(S)和深度(H2)、阻塞結構22中的阻塞寬度(a)、阻抗增強孔29的寬度(W)均與門框20的結構強度和微波洩漏屏蔽程度有關。適當地考慮這些方面來決定這些尺寸。在阻塞結構22的外阻塞壁25處構成的槽28的深度H2最好大於從上阻塞壁26凸出的分隔壁27的高度(或深度)H1。被槽28分開的阻塞寬度(a)最好小於1/4·λ0,且槽28的寬度(S)不大於2/3·(a)。阻抗增強孔29的寬度(W)最好不大於槽28的寬度(S)。
參照圖2,顯然,微波傳送方向是X、Y和Z方向,然後在防止微波在X方向洩漏的條件下確定在阻塞結構22的X方向間隔開並在分隔壁27處、上阻塞壁26處和外阻塞壁25處沿Y方向連續構成的阻塞結構22的寬度(a)和槽28的寬度(S)。槽28通過在X方向構成許多開口傳送路徑來構成適當的微波傳送場。因而使X方向的阻塞結構22的阻抗增大。通過減小兩個相對導體表面之間的面積,即烹調室的前面板(圖9中的103)與對著上阻塞壁26的槽28的下阻塞壁24之間的面積,使阻抗增強孔29進一步增大阻抗。
如上所述,增大每個開口式傳送路徑的特性阻抗,並增大沿X方向構成的各傳送路徑的輸入阻抗,能增強防止微波洩漏效果。
圖3A是顯示將圖1和2所示阻塞結構安裝在前面板3的微波傳送路徑的截面圖;圖3B是詳細說明圖3A所示阻塞結構的安裝狀態的視圖。圖4A、4B和4C分別是用於顯示圖3A和3B所示各微波傳送路徑的阻塞結構的截面圖。
如圖3A所示,在本實施例的阻塞結構22中構成長度為l1′的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長度為l2′的第二短路傳送路徑(B)、長度為l3′的第三短路傳送路徑(C)。如圖4A所示,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從第一開口41引出,起始點構成於拉伸側壁23與上阻塞壁26的一端之間,其由初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1)和次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2)構成。由拉伸側壁23和分隔壁27構成長度為l11′的初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1)。由外阻塞壁25和拉伸側壁23構成長度為l12′、起始於分隔壁27的端部的次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2)。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的長度為l1′(=l11′+l12′),其起始於第一開口41,其由長度為l11′(與圖2中的高度H1對應)的分隔壁27和拉伸側壁23的內表面構成,並達到作為短路表面的下阻塞壁24的內側。如圖3所示,從第一開口41向下阻塞壁24的內表面延伸第一開口41的中心線而構成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換言之,用拉伸側壁23、分隔壁27和外阻塞壁25構成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中的傳送路徑。
第二短路傳送路徑(B)的起始點在第二開口42處,其由分隔壁27的末端和下阻塞壁24的內表面構成,其長度為l12′,達到作為短路表面的外阻塞壁25的內表面,並通過延伸第二開口42的中心線構成第二短路路徑(B)。由下阻塞壁24和上阻塞壁26構成第二短路傳送路徑(B)中的傳送路徑。第三短路傳送路徑(C)的起始點在第三開口43處,其由分隔壁27的末端和外阻塞壁25的內表面構成,達到作為短路表面的上阻塞壁26的內表面,並由延伸第三開口43的中心線構成。由外阻塞壁25和分隔壁27構成第三短路傳送路徑(C)中的傳送路徑。
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第二短路傳送路徑(B)和第三短路傳送路徑(C)構成阻塞結構的微波路徑,其總長度(l11′+l12′+l2′+l3′)為1/4·λ0。
參照圖3B,G1表示密封面21與前面板3之間的連接距離;G2表示上阻塞壁26與前面板3之間的連接距離;G3表示圖3A中第一開口41的尺寸,即分隔壁27與拉伸側壁23之間的距離。密封面21與前面板3之間的連接距離G1最好儘可能地短,並同時具有微波屏蔽作用。由於微波爐的結構,儘管有可能除去連接距離G1,G1最好還是小於1.0mm。在諸如用以防止汙染的墊圈或裝飾構件等部件被允許裝在前面板上時,前面板3與上阻塞壁26之間的距離G2最好儘可能地短。
下面將參照圖4A、4B和4C詳細說明微波屏蔽機理。
當微波通過前面板3與密封面21之間的具有圖3B中的距離G1的縫隙洩漏時,漏出的微波從作為起始點的第一開口41通過長度為l11′並由拉伸側壁23和分隔壁27構成的初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1)和長度為l12′並由拉伸側壁23和外阻塞壁25構成的次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2)傳輸,如圖4A所示。然後洩漏的微波通過長度為l11′+l12′的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達到下阻塞壁24的內表面。之後,如圖4B所示,微波在經過長度為l2′、起始點在第二開口42、由下阻塞壁24和上阻塞壁26構成的第二短路傳送路徑(B)之後,到達外阻塞壁25的內表面。隨後,如圖4C所示,通過傳送路徑長度為l3′、從第三開口43起始、由外阻塞壁25和分隔壁27構成的第三短路傳送路徑(C),微波到達作為最終短路表面的上阻塞壁26的內表面。最後,微波傳送路徑的長度變成l=(l11′+l12′)+l2′+l3′=1/4·λ0。
圖5A、5B、6A和6B分別是按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微波爐中阻塞結構的橫截面圖。圖5A是顯示微波傳送路徑的截面圖,其中,本實施例的阻塞結構安裝於前面板3′上。圖5B是顯示圖5A所示阻塞結構的安裝狀態的視圖。圖6A和6B分別是用於顯示圖5A和5B所示微波傳送路徑的阻塞結構的截面圖。
本實施例的阻塞結構與圖1和2所示的第一實施例的阻塞結構相同,只是由於所構成的上阻塞壁26′比第一實施例的上阻塞壁長,因而省去了分隔壁。在第二實施例中,省去分隔壁,通過延長上阻塞壁而使阻塞結構中總的微波傳送路徑保持與第一實施例的路徑長度相同,因而提高了生產率,因為,這不僅保持了相同的屏蔽能力,也使製造工藝簡化了。
如圖6A所示,構成第二實施例的阻塞結構22′中的長度為l1″的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和長度為l2″的第二短路傳送路徑(B′)。如圖6所示,由拉伸側壁23′和外阻塞壁25′構成起始於第一開口41′、長度為l1″的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長度為l1″的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從由上阻塞壁26′和拉伸側壁23′構成的第一開口41′開始,進入作為短路表面的下阻塞壁24′的內表面。從第一開口41′向下阻塞壁24′的內表面延伸第一開口41′的中心線構成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由拉伸側壁23′和外阻塞壁25′構成該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長度為l2″的第二短路傳送路徑(B′)從由上阻塞壁26′的末端和下阻塞壁24′構成的第二開口42′開始,進入作為短路傳送表面的外阻塞壁25′的內表面。延伸第二開口42′的中心線構成第二短路傳送路徑(B′)。由下阻塞壁24′和上阻塞壁26′構成該第二短路傳送路徑(B′)。
儘管它們未在圖中顯示,如在圖1和2中所顯示的,在阻塞結構處構成許多槽,可在上阻塞壁26′和外阻塞壁25′處連續構成這些槽。如圖2所示,在第二實施例中也可構成與第一實施中的阻抗增強孔一樣的阻抗增強孔29。省去了對槽和阻抗增強孔的進一步說明,因為這些說明與第一實施例中的說明相同。
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和第二短路傳送路徑(B′)組成阻塞結構的微波傳送路徑。這些路徑的總長度(l1″+l2″)是1/4·λ0。
參照圖5A,如圖5B所示,G1′表示密封面21′與前面板3′之間的連接距離;G2′表示上阻塞壁26′與前面板3′之間的距離;G3′表示圖5A中的第一開口41′的尺寸,即上阻塞壁26′的末端與拉伸側壁23′之間的距離。對G1′、G2′和G3′的說明與圖3B中對G1、G2和G3的說明相同。因此省去對它們任何進一步的說明。
以下將參照圖6A和6B詳細說明微波屏蔽機理。
當微波通過前面板3′與密封面21′之間的縫隙洩漏時,縫隙的距離是圖5B中的G1′,漏出的微波從第一開口41′開始,然後通過長度為l1″由拉伸側壁23′和外阻塞壁25′構成的第一短路傳送路徑(A′)達到下阻塞壁24′的內表面,如圖6A所示。然後如圖6B所示,微波從第二開口42′開始,通過長度為l2″由下阻塞壁24′和上阻塞壁26′構成的第二短路傳送路徑(B′)到達作為最終短路平面的上阻塞壁26′的內表面。微波傳送路徑的長度l表示為l=l1″+l2″=1/4·λ0。
製成了具有圖1和2所示阻塞結構的微波爐門。在無水負載狀態下,按照第一開口的尺寸和微波傳送路徑的長度的變化測試微波洩漏。首先,當密封面與前面板之間的連接距離G1固定在0.5mm,且上阻塞壁與前面板之間的距離G2固定在3.0mm時,使微波傳送路徑l的長度從27.6mm變到32.6mm,測量微波洩漏。圖7是測得的微波洩漏(垂直軸)與微波傳送路徑的長度(水平軸)之間的關係曲線。正如從圖中看到的,當微波傳送路徑長度在29.6mm至30.6mm的範圍內時,微波洩漏出現最小。因而,最好將微波傳送路徑長度規定為上述值,因為該長度能獲得優異的微波屏蔽效果。
其次,當將密封面與前面板之間的連接距離G1固定在1.0mm,且上阻塞壁與前面板之間的距離G2固定在3.0mm時,在無水負載情況下,在改變第一開口G3的尺寸,即分隔壁和拉伸側壁之間的距離從1mm變到10mm時,測量微波洩漏。圖8是測得的微波洩漏(垂直軸)與第一開口尺寸(水平軸)之間的關係曲線。正如從圖中看到的,當第一開口的尺寸在3mm至8mm的範圍內時,微波洩漏出現最小。因而,最好將第一開口的尺寸規定在該範圍內,以獲得優異的微波屏蔽效果。
如上所述,按照本發明的微波爐的微波屏蔽結構,通過在門框的阻塞結構中構成幾個彎曲部分,形成多個不連續的短路路徑。而且,通過將阻塞結構分成許多個帶許多槽的阻塞,構成多個開口式傳送路徑。通過在阻塞之間的槽部分形成阻抗增強孔,可在烹調室的前面板與鄰接門框的密封面之間獲得大電路阻抗。因而,無需任何附加的微波吸收材料,既能獲得優異的微波屏蔽效果,微波洩漏能最大限度地被屏蔽掉、保護人體不受微波危害。
本發明已參照實施例作了詳細的顯示和說明。顯然,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還會有各種形式上和細節上的變化,這均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規定的本發明的思想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微波爐門,其包括一門屏板,其具有能觀察食物烹調狀態的穿孔;一密封面,用於首先屏蔽微波洩漏,所述密封面是沿所述門屏板的周邊部分構成的,所述密封面與在微波爐腔體的烹調室進口處構成的前面板的整個周邊區域接合;一門框,其具有用於輔助地屏蔽從所述密封面與前面板之間洩漏的微波的阻塞結構,所述門框是通過延伸密封面而整體構成的;其特徵在於所述阻塞結構包括一拉伸側壁,其是從所述密封面對著所述前面板彎曲而構成的;一下阻塞壁,其是從所述拉伸側壁的一端朝外彎曲並延伸而構成的;一外阻塞壁,其是從下阻塞壁的一端朝所述密封面彎曲並延伸而構成的;一上阻塞壁,其是從外阻塞壁的一端朝所述拉伸側壁彎曲並延伸而構成的;從所述上阻塞壁的末端和所述拉伸側壁之間構成的第一開口開始,構成至少兩個不連續的傳送路徑,以構成長度為1/4·λ0的微波傳送路徑,λ0是自由空間微波波長。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所述阻塞結構包括一分隔壁,其是從所述上阻塞壁的末端向所述阻塞結構內彎曲而突出地構成的;所述微波傳送路徑包括從第一開口至所述下阻塞壁的內表面構成的第一傳送路徑,從第二開口至所述外阻塞壁的內表面構成的第二傳送路徑,該第二開口是從分隔壁的末端至所述下阻塞壁構成的,從第三開口至所述上阻塞壁的內表面構成的第三傳送路徑,該第三開口是從所述分隔壁的末端至所述外阻塞壁構成的。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所述阻塞結構包括許多槽,用於將阻塞結構分成許多阻塞來構成許多開口式傳送路徑,跨過所述阻塞結構橫向地構成這些槽,其構成在所述門框的全部周邊區域。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這些槽連續地構成在所述分隔壁、所述上阻塞壁和所述外阻塞壁上,構成在所述外阻塞壁上的槽的深度不大於從所述上阻塞壁凸出的所述分隔壁的高度。
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一個槽與一個相鄰槽之間構成的阻塞的寬度小於自由空間微波波長的1/4。
6.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每個孔的形狀為圓形或矩形的許多孔形成在對著所述阻塞結構處形成的槽的所述下阻塞壁的部分,用於改善開口式傳送路徑的輸入阻抗和各開口式傳送路徑之間的特性阻抗。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孔的寬度不大於所述槽的寬度。
8.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第一傳送路徑由初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和次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構成,初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從第一開口開始由所述拉伸側壁和所述分隔壁構成,次級第一短路傳送路徑從分隔壁的末端開始由所述外阻塞壁和所述拉伸側壁構成。
9.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微波傳送路徑包括從第一開口至所述下阻塞壁的內表面構成的第一傳送路徑,從第二開口至所述外阻塞壁構成的第二傳送路徑,該第二開口是從所述上阻塞壁的末端至所述下阻塞壁構成的。
10.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所述阻塞結構包括多個槽,用於將阻塞結構分成許多阻塞來構成多個開口式傳送路徑,跨過所述阻塞結構橫向構成這些槽,其構成在所述門框的整個周邊區域。
11.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這些槽連續地構成在所述上阻塞壁和所述外阻塞壁上。
12.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一個槽與一個相鄰槽之間構成的阻塞的寬度小於1/4自由空間波長。
13.按照權利要求10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每個孔的形狀為圓形或矩形的多個孔形成在對著所述阻塞結構處構成的槽的所述下阻塞壁部分,用於改善開口式傳送路徑的輸入阻抗和每個開口式傳送路徑之間的特性阻抗。
14.按照權利要求13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孔的寬度不大於所述槽的寬度。
1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微波路徑的長度大約在29.6mm和30.6mm之間。
1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爐門,其特徵在於第一開口的尺寸大約是3mm至8mm。
全文摘要
一種屏蔽掉外洩的微波而有效地保護人體不受微波危害的微波爐門的阻塞結構;其包括一從密封面對著前面板彎曲成的拉伸側壁,一從拉伸側壁末端向外彎曲延伸成的下阻塞壁,一從下阻塞壁末端朝密封面彎曲延伸成的外阻塞壁,一從外阻塞壁末端朝拉伸側壁彎曲延伸成的上阻塞壁;微波傳送路徑的長度是1/4·λ
文檔編號H05B6/76GK1145998SQ9511887
公開日1997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1995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1995年9月18日
發明者金秉浚, 全又金, 洪元杓, 金相鎮, 林炳甲, 姜興大, 趙載元, 申溶守 申請人:大宇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