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螺旋埋弧焊管內焊監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21:22:09 1
專利名稱:新型螺旋埋弧焊管內焊監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程機械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螺旋埋弧焊管內焊監測裝置。
背景技術:
螺旋埋弧焊管生產中,傳統的內焊監測方法是通過內焊操作人員觀察焊接紅線來進行判斷的,若發現焊縫的中心線偏離紅線的中心,就認為出現了焊偏。但在大壁厚的螺旋焊管的生產中,用以前看紅線的辦法已不能進行內焊的監控了,這是因為一方面板材太厚,焊接的紅線已經變得很暗,不易觀察,另一方面當帶鋼兩側銑邊坡口不一致時,即使內焊頭與焊縫對正,也會出現紅線的中心線與焊縫的中心線不重合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是通過看紅線的方法來對內焊進行監測,就容易產生誤判,從而造成大批量鋼管焊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螺旋埋弧焊管內焊監測裝置,該裝置通過對螺旋埋弧焊管內焊頭位置的實時監測,可以有效地解決內焊的焊偏問題,從而提高內焊的焊接質量。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包括焊絲1、送絲機構2、導電臂3、連杆5、雷射調整機構6、雷射燈7、攝像機8、攝像機支架9、監視器10、內焊移動機構11,送絲機構2內有焊絲1,導電臂3與連杆5連接,連杆5與雷射調整機構6連接,雷射調整劑構6上設有雷射燈7,攝像機支架9上裝有攝像機,攝像機8與監視器10連通,該裝置的上部設有內焊移動機構11。
本實用新型還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連杆5的將雷射燈7與送絲機構2的導電臂3剛性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1)監測方法簡單直觀;(2)成像效果良好,圖像清晰,不受現場電磁幹擾;(3)與傳統的看紅線的方法相比,能更早發現焊偏,並能提前進行糾偏。
本裝置的使用效果內焊監測裝置投入半年以來,經現場5萬餘噸陝京二線φ1016×17.5mm,1萬多噸φ1016×14.6mm生產運行證明,系統運行可靠,使用情況良好,圖像可清晰顯示焊頭與坡口焊縫偏離情況,消除了焊偏的發生。這種內焊監測的方法已被焊頭工人認可接受,他們均樂於按這種方法操作生產。目前,內焊監測裝置已成為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關鍵設備,在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如圖所示,內焊監測裝置由三個部分組成1、光點及定位部分包括半導體雷射燈7、雷射燈位置調整機構6、連杆5等;2、圖像採集部分包括彩色攝像機8、攝像機支架9等;3、圖像監測部分包括LCD監視器10等。
二、內焊監測裝置的工作原理及各組成部分的功能1、各組成部分的功能光點及定位部分通過雷射燈7產生一個直徑為0.5mm的雷射光點,光點的亮度可以進行調節,光點的位置可以通過調整機構6進行調節,連杆5的作用是將雷射燈7及其固定支架與內焊頭的導電臂3剛性連接,使雷射燈7發出的光點與導電臂3隨動;圖像採集部分用CCD彩色攝像機8將內焊光點與焊縫4中心的位置實時成像,並將信號傳送到監視器10;圖像監測部分監視器10將圖像採集部分的信號進行顯示,為內焊操作人員的操作提供依據。
2、裝置的工作原理該裝置是利用光點定位的原理來進行內焊監測,其工作原理是採用光點不大於0.8mm半導體雷射器作為焊頭位置指示燈,與焊頭剛性一體連接,將光點射到焊點前120mm的焊縫4處,當焊頭移動時,雷射燈7將與之隨動,光點的位置也將發生變化,直觀顯示出焊頭與坡口成型焊縫的偏離情況,經CCD數碼高清晰度工業攝像機8成像,送高清晰度彩色液晶視頻工業監視器10顯示,焊頭工參照畫面顯示,手動操作控制焊接操作始終使光點中心與焊縫中心對正,從而達到內焊實時監測的目的。
權利要求1.新型螺旋埋弧焊管內焊監測裝置,包括焊絲(1)、送絲機構(2)、導電臂(3)、連杆(5)、雷射調整機構(6)、雷射燈(7)、攝像機(8)、攝像機支架(9)、監視器(10)、內焊移動機構(11),其特徵在於送絲機構(2)內有焊絲(1),導電臂(3)與連杆(5)連接,連杆(5)與雷射調整機構(6)連接,雷射調整機構(6)上設有雷射燈(7),攝像機支架(9)上裝有攝像機(8),攝像機(8)與監視器(10)連通,該裝置的上部設有內焊移動機構(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螺旋埋弧焊管內焊監測裝置,其特徵在於連杆(5)的將雷射燈(7)與送絲機構(2)的導電臂(3)剛性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用於工程機械領域中的新型螺旋埋弧焊管內焊監測裝置,包括焊絲1、送絲機構2、導電臂3、連杆5、雷射調整機構6等,送絲機構2內有焊絲1,導電臂3與連杆5連接,連杆5與雷射調整機構6連接,雷射調整機構6上設有雷射燈7,攝像機支架9上裝有攝像機,攝像機8與監視器10連通,(1)監測方法簡單直觀;成像效果良好,圖像清晰,不受現場電磁幹擾;與傳統的看紅線的方法相比,能更早發現焊偏,並能提前進行糾偏。
文檔編號B23K9/127GK2767037SQ20042011229
公開日2006年3月29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9日
發明者丁曉軍, 楊忠文, 杜春華, 張西民, 張盟軍, 王勇, 倪書民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