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1:10:31
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端子機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設置有衝頭,衝頭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左側刀和右側刀;下模的上端面為一平面,中間部分開設有允許左側刀和右側刀通過的通孔,通孔的中部設置有與衝頭相配合的隔板;氣缸A和氣缸B分別與上模和下模連接並分別帶動上模和下模做上下運動;經本發明處理後的三芯電源線的三條內線的前端部分呈直線分布,且三條內線在前端部分的位置關係剛好與三插端子的三個支架的位置關係相同,因此在三芯電源線與三插端子鉚接前,很容易就能把內線放入相應的支架中,從而有利於提高產品良率,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端子機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端子機是把電源線跟端子壓接在一起的設備。目前為了提高端子機一般都為全自動化的設備,包括剝外線、剝內線和壓接等功能。
[0003]常用的端子包括二插端子和三插端子,目前的全自動端子機在實現二插端子的全自動化生產過程中沒有技術難題,技術比較成熟。但是對於三插端子,由於三插端子的三個支架呈「品」字形分布,因此在加工的過程中,端子機的相關機構很難使三芯電源線的三條內線分別伸入三插端子的支架中。
[0004]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現有的端子機一般會對三芯電源線的內線先進行整形處理使電源線的三條內線呈放射狀分布,如圖1所示的,經過整形處理後,三芯電源線100的三條內線1000呈放射狀態。把三條內線1000整形成放射狀的狀態雖然能提高內線與三插端子的支架配合的成功率,但是由於三條內線1000呈放射狀,因此內線1000的前端的之間的距離容易因內線的長度的不同而有較大的變化,不容易控制,在使用過程中還是容易發生內線沒有與支架很好配合的從而導致產品不良。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解決三芯電源線的三條內線與三插端子的支架配合時容易發生內線與支架配合不良的問題,而提供的一種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
[0006]為達到上述功能,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0007]一種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設置有衝頭,所述衝頭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左側刀和右側刀,所述左側刀和所述右側刀的側面為斜面;所述下模的上端面為一平面,中間部分開設有允許所述左側刀和所述右側刀通過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中部設置有與所述衝頭相配合的隔板;氣缸A和氣缸B分別與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連接並分別帶動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做上下運動。
[0008]優選地,在前後方向上,所述左側刀和所述右側刀的寬度小於所述通孔的長度,所述左側刀和所述右側刀分別與氣缸C連接,並由所述氣缸C驅動所述所述左側刀和所述右側刀做前後往返運動。
[0009]優選地,所述內線整形機構還包括2塊桴平壓塊和驅動所述桴平壓塊前後運動的氣缸D,所述氣缸D與所述下模固定連接,所述的桴平壓塊設置在所述通孔的左右兩側,所述桴平壓塊上設置有壓翅。
[0010]優選地,所述上模的前端固定安裝有上壓頭,所述下模上設置有允許上壓頭通過的通孔A,所述上壓頭的中部設置有允許電源線通過的凹槽。
[0011]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一種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設置有衝頭,所述衝頭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左側刀和右側刀,所述左側刀和所述右側刀的側面為斜面;所述下模的上端面為一平面,中間部分開設有允許所述左側刀和所述右側刀通過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中部設置有與所述衝頭相配合的隔板;氣缸A和氣缸B分別與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連接並分別帶動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做上下運動;氣缸A和氣缸B分別與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連接並分別帶動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做上下運動;經本發明處理後的三芯電源線的三條內線的前端部分呈直線分布,且三條內線在前端部分的位置關係剛好與三插端子的三個支架的位置關係相同,因此在三芯電源線與三插端子鉚接前,很容易就能把內線放入相應的支架中,從而有利於提高產品良率,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內線呈放射狀的三芯電源線的示意圖;
[0013]圖2為經本發明整形處理後的三芯電源線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本發明的分解示意圖;
[0015]圖4為上模結構示意圖;
[0016]圖5為下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1至5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
[0018]如圖3至圖5所示的一種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包括上模I和下模2,上模I上設置有衝頭11,衝頭11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左側刀12和右側刀13,左側刀12和右側刀13的側面為斜面;下模2的上端面為一平面,中間部分開設有允許左側刀12和右側刀13通過的通孔21,通孔21的中部設置有與衝頭11相配合的隔板22 ;氣缸A3和氣缸B4分別與上模I和下模2連接並分別帶動上模I和下模2做上下運動。氣缸B4固定安裝在底板5上,氣缸A3與端子機機臺的支撐架6固定連接。
[0019]使用時,把三條內線1000呈放射狀分布的三芯電源線100經端子機的傳送機構送到本發明後,上模I和下模2在氣缸A3和氣缸B4的帶動下相向運動,此時衝頭11會引導位於中間的內線1000往下運動,最終與下模2上的隔板22相接觸,從而把中間的內線1000壓平,同時位於左右兩側的內線1000分別在左側刀12和右側刀13的左側斜面和右側斜面的引導下往分別往左右兩側張開,並最終落在下模2的下端平面上。
[0020]在本實施例中,為了能更好地桴平位於中間的內線1000,在前後方向上,左側刀12和右側刀13的寬度小於通孔21的長度,左側刀12和右側刀13分別與氣缸C8連接,並由氣缸C8驅動左側刀12和右側刀13做前後往返運動,氣缸C8固定在上模I上。使用時,氣缸C8往前推動左側刀12和右側刀13,從而使位於左側和右側的內線1000分別往兩側張開,並使左側和右側的內線1000靠近分叉處張開的角度更大。
[0021]為了桴直位於左側和右側的內線1000,內線整形機構還包括2塊桴平壓塊23和驅動桴平壓塊23前後運動的氣缸D9,氣缸D9與下模2固定連接,桴平壓塊23設置在通孔21的左右兩側,桴平壓塊23上設置有壓翅231。壓翅231壓住內線1000後在氣缸D9的帶動下前後往返運動,從而把位於左側和右側的內線1000桴直。
[0022]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使三芯電源線100不被拉動,上模I的前端固定安裝有上壓頭90,下模2上設置有允許下壓頭通過的通孔A91,上壓頭90的中部設置有允許電源線100通過的凹槽。使用時,氣缸A3帶動上壓頭90往下模2運動,並壓緊電源線100。
[0023]如圖2所示,經過本發明處理後的三芯電源線100的三條內線1000的前端部分相互平行且三條內線1000的分布且與三插端子的三個支架的分布相對應。
[0024]以上所述實施例,只是本發明的較佳實例,並非來限制本發明的實施範圍,故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專利申請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設置有衝頭,所述衝頭的左右兩側設置有左側刀和右側刀,所述左側刀和所述右側刀的側面為斜面;所述下模的上端面為一平面,中間部分開設有允許所述左側刀和所述右側刀通過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中部設置有與所述衝頭相配合的隔板;氣缸A和氣缸B分別與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連接並分別帶動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做上下運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其特徵在於:在前後方向上,所述左側刀和所述右側刀的寬度小於所述通孔的長度,所述左側刀和所述右側刀分別與氣缸C連接,並由所述氣缸C驅動所述所述左側刀和所述右側刀做前後往返運動。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內線整形機構還包括2塊桴平壓塊和驅動所述桴平壓塊前後運動的氣缸D,所述氣缸D與所述下模固定連接,所述的桴平壓塊設置在所述通孔的左右兩側,所述桴平壓塊上設置有壓翅。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動三插端子機的內線整形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模的前端固定安裝有上壓頭,所述下模上設置有允許上壓頭通過的通孔A,所述上壓頭的中部設置有允許電源線通過的凹槽。
【文檔編號】H01R43/28GK104393472SQ201410650221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4日
【發明者】甘寶連 申請人:東莞市森佳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