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式駁岸的製作方法
2023-11-29 21:51:21 1
專利名稱:組合式駁岸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園林工程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可種植水生植物的組合式駁岸。
背景技術:
園林駁岸是起防護作用的工程構築物,是水域與陸地接觸的部分,起到抗衝刷、防止水岸崩塌的作用。駁岸修築時要求堅固和穩定,因此多選堅實的石料砌築或用鋼筋混凝土澆築,也有採用斷面加寬的灰土層作基礎,將駁岸築於其上。在盛產竹、木材的地方也有用竹、木、圓條和竹片、木板經防腐處理後作竹木樁駁岸。水生植物可以起到淨化水體,固定土壤,美化環境的作用。但是,水生植物,特別是挺水植物的生長,需要水深較淺並相對穩定的水位條件。在採用常規駁岸的湖泊和河道中,生長在淺水區的挺水植物常會因季節性水位下降或乾涸而死亡。因此,在利用挺水植物建 設生態河道、美化駁岸景觀時,還需要人工措施防止因水位下降導致的挺水植物的死亡。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兩部分構成的組合式駁岸,能夠為淺水區域生長的挺水植物營造適宜的環境。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組合式駁岸,包括一級駁岸和二級駁岸,一級駁岸沿岸邊修築且其頂部高於常水位,用來擋土圍護陸地;二級駁岸位於水體中且靠近一級駁岸,其頂部低於常水位,用來和一級駁岸共同形成淺水區域,便於種植水生植物。一級駁岸和二級駁岸均由堆疊擺放的箱籠構成,箱籠由格賓網片組裝而成,箱籠內填充有碎石或磚塊。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箱籠朝向岸邊的一側包覆有隔離層。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一級駁岸靠水體的一側設有固定擋板,固定擋板沿箱籠豎直並列排放,且與箱籠固定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級駁岸和二級駁岸圍築成挺水植物生長的區域,二級駁岸高度略低於正常水位,當水位降低時,仍然可以保證區域內留有淺水,不至於使植物死亡。而且,駁岸的材料可以選用碎石或磚塊,使廢棄的建築材料得以再利用。
圖I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式駁岸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徵能更易於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如圖I所示,本實用新型組合式駁岸包括一級駁岸3和二級駁岸。[0012]一級駁岸3沿岸邊修築且頂部高於常水位5,用來擋土圍護陸地,起穩固堤防、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二級駁岸在水體中修築且靠近一級駁岸,其頂部略低於常水位5。二級駁岸和一級駁岸3共同形成淺水區域,便於種植水生植物。一級駁岸3和二級駁岸均由堆疊擺放的箱籠構成。施工時,在沿岸及近岸的河床4上挖槽,將箱籠I砌築成上窄下寬的山形。在一級駁岸3靠水體的一側,沿箱籠I豎直並列排布固定擋板7。固定擋板7可採用木樁製成,與箱籠I通過螺釘固定連接,起到加固箱籠I的作用。箱籠I由格賓網片組裝而成。格賓網片由樹脂或其他聚合物包覆的金屬絲製成,堅固、防腐蝕。格賓網片連接後組裝成箱籠1,籠內填充碎石、磚塊等建築廢棄石料。箱籠I堆疊排放,其朝向岸邊的一側包覆隔離層2。隔離層2可以採用400g/m2規格的土工布製成,目的是防止泥土流失。箱籠I與河床4之間的空隙6採用粘土回填。當水位降低到低於二級駁岸時,仍·然可以保證圍築的區域內留有淺水,不至於使植物死亡。另一方面,廢棄的城市建築材料的處理一直是個難題。本實用新型組合式駁岸採用碎石塊、混凝土塊填充箱籠,廢物回收利用,節約了資源。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式駁岸,其特徵在於包括一級駁岸和二級駁岸,所述一級駁岸頂部高於常水位,所述二級駁岸位於水體中且靠近一級駁岸,所述二級駁岸的頂部低於常水位,所述一級駁岸和二級駁岸由堆疊擺放的箱籠構成,所述箱籠由格賓網片組裝而成,所述箱籠內填充有碎石或磚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式駁岸,其特徵在於所述箱籠朝向岸邊的一側包覆有隔尚層O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組合式駁岸,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級駁岸靠水體的一側設有固定擋板,所述固定擋板沿箱籠豎直並列排放,且與所述箱籠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組合式駁岸,包括一級駁岸和二級駁岸,一級駁岸沿岸邊修築且頂部高於常水位,用來擋土圍護陸地;二級駁岸在水體中修築且靠近一級駁岸,其頂部略低於常水位,用來和一級駁岸共同形成淺水區域,便於種植水生植物。一級駁岸和二級駁岸均由堆疊擺放的箱籠構成,箱籠由格賓網片組裝而成,箱籠內填充碎石或磚塊。通過上述方式, 當水位降低時,仍然可以保證一級駁岸和二級駁岸圍築的區域內留有淺水,不至於使植物死亡。而且,駁岸的材料可以選用碎石或磚塊,使廢棄的建築材料得以再利用。
文檔編號E02B3/06GK202718067SQ201220416258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2日
發明者沈賢成, 王雪春 申請人: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