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梯曳引繩扭曲應力自適應釋放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0:36:11 2

本發明屬於電梯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梯曳引繩扭曲應力自適應釋放裝置。
背景技術:
電梯的繩頭組件是固定電梯曳引繩頭的裝置。繩頭杆是繩頭組件中的受繩拉力的金屬杆。通常繩頭杆穿過繩頭板,連接繩頭組件和曳引繩,而曳引繩有扭曲應力時很難釋放,曳引繩由於自身應力會引起抖動。目前也沒有有效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多數安裝隊伍僅憑經驗進行曳引繩的安裝。當繞繩比大的情況下此問題更加突出。曳引繩安裝後,無法得到準確的應力釋放效果的結論。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電梯曳引繩扭曲應力自適應釋放裝置,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梯曳引繩扭曲應力自適應釋放裝置,包括繩頭板和自下而上依次設置的推力球軸承、過渡墊塊和減震墊,推力球軸承設有若干個,繩頭板上設有與推力球軸承匹配的限位槽,推力球軸承的中下部嵌於限位槽內,每個推力球軸承均配有過渡墊塊和減震墊,推力球軸承的中上部與過渡墊塊的下端插接固定,減震墊與過渡墊塊的上端插接固定,減震墊、過渡墊塊和繩頭板上對應位置設有供繩頭杆豎直穿過的通孔,推力球軸承的中心孔正對著通孔的位置設置。
進一步,所述過渡墊塊的上端中部位置設有第一卡槽,減震墊下端設有 凸起塊,凸起塊與第一卡槽相插接,過渡墊塊的下端中部位置設有第二卡槽,推力球軸承中上部插接於第二卡槽內。
進一步,所述減震墊的中部位置設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貫穿凸起塊,過渡墊塊的中部位置設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貫穿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繩頭板上在每個限位槽內設有第三通孔,當減震墊、過渡墊塊、推力球軸承和限位槽依次插接後,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互貫通。
進一步,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孔徑均大於繩頭杆的橫截面直徑。
進一步,所述第一卡槽底面面積小於第二卡槽底面面積。
進一步,所述繩頭板的邊角處均為圓角。
進一步,所述減震墊為橡膠材質。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發明安裝簡便,自動釋放繩應力;能顯著提高曳引繩運行質量,防止由於繩自身應力引起的抖動,提高電梯整體安全性能;此裝置可安裝後不拆除,實現永久設置;此裝置既可以安裝在機房的繩頭板上,也可以安裝於轎廂、對重的上梁上,適用範圍廣。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創造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所述減震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所述過渡墊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俯視圖;
圖5是所述推力球軸承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的俯視圖;
圖7是所述繩頭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繩頭組件;2-減震墊;21-凸起塊;22-第一通孔;3-過渡墊塊;31-第一卡槽;32-第二通孔;33-第二卡槽;4-繩頭板;41-限位槽;42-第三通孔;5-推力球軸承;51-中心孔;6-繩頭杆;7-曳引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如圖1~8所示,一種電梯曳引繩扭曲應力自適應釋放裝置,包括繩頭板4和自下而上依次設置的推力球軸承5、過渡墊塊3和減震墊2,推力球軸承5設有若干個,繩頭板4上設有與推力球軸承5匹配的限位槽41,推力球軸承5的中下部嵌於限位槽41內,每個推力球軸承5均配有過渡墊塊3和減震墊2,推力球軸承5的中上部與過渡墊塊3的下端插接固定,減震墊2與過渡墊塊3的上端插接固定,減震墊2、過渡墊塊3和繩頭板4上對應位置設有供繩頭杆6豎直穿過的通孔,推力球軸承5的中心孔51正對著通孔的位置設置。
過渡墊塊3的上端中部位置設有第一卡槽31,減震墊2下端設有凸起塊21,凸起塊21與第一卡槽31相插接,過渡墊塊3的下端中部位置設有第二卡槽33,推力球軸承5中上部插接於第二卡槽33內。
減震墊2為橡膠材質,減震墊2的中部位置設有第一通孔22,第一通孔22貫穿凸起塊21,過渡墊塊3的中部位置設有第二通孔32,第二通孔32貫穿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3,繩頭板4上在每個限位槽41內設有第三通孔42,當減震墊2、過渡墊塊3、推力球軸承5和限位槽41依次插接後,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32和第三通孔42相互貫通。
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32和第三通孔42的孔徑均大於繩頭杆6的橫截面直徑。
第一卡槽31底面面積小於第二卡槽33底面面積。一是由於減震墊2下端的凸起塊21的下表面直徑小於推力球軸承5的上表面外輪廓直徑,二是由於下寬上窄的設計可以有利於整體結構的穩定。
繩頭板4的邊角處均為圓角。操作人員安裝時可防止撞到鋒利的邊角處而劃傷。
以直徑16mm的繩頭杆6為例,減震墊2的凸起塊21直徑為26mm,因此將過渡墊塊3上部與減震墊2接觸的面加工成直徑26.5mm的第一卡槽31,深度6mm,這樣減震墊2能與過渡墊塊3表面充分接觸,受力均勻。過渡墊塊3下部為直徑36mm、深度3mm的第二卡槽33,與推力球軸承5形成限位配合。繩頭板4做直徑36mm、深度3mm的限位槽41,也與推力球軸承5形成限位配合。
安裝就位後,曳引繩7受垂直向下力拉緊,繩頭組件1、減震墊2、過渡墊塊3、推力球軸承5、繩頭板4依次壓緊,整個組件安裝後繩頭杆6無水平橫移,且保證繩頭杆6在繩頭板4的第三通孔42中,繩頭杆6與上述各零件無摩擦。
工作原理:由於繩頭組件1安裝了該裝置後,繩頭組件1沿曳引繩7徑向摩擦很小,可以任意旋轉。當曳引繩7安裝後有扭曲應力沒有釋放時,此 裝置能自動釋放繩應力。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於限定本發明的實施範圍。凡依本發明申請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於本發明的專利涵蓋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