纜線鋪放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30 17:04:51 1
專利名稱:纜線鋪放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纜線鋪放器。
技術背景目前使用的纜線鋪放器結構設計不合理,龍門架與 爬犁焊接一體,增加了重量,不便於轉場運輸,龍門架在起吊纜線
盤時不耐重負,經常出現上梁彎折現象,纜線盤、特別是鋼鉸線盤 不能控制放線速度,容易造成絞線斷線,不能保證纜線的鋪放下埋 質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纜線 鋪放器,它解決了現有的纜線鋪放器,不能控制放線速度,絞線、斷 線不能保證纜線的鋪放下埋質量等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 現的,纜線鋪放器由軸承、纜線盤山型架、支撐板、吊環、滾軸槓、 活接、牽引環、底腳、固定立柱、立柱、橫梁、加長活接、拉筋、支 撐架、限速軸構成。纜線盤山型架有3個,它安裝在支撐架上,並用 拉筋固定在兩個底腳上,支撐板安裝在纜線盤山型架的兩個對稱內角 上,在纜線盤山型架的頂角上裝有吊環,支撐架和兩個底腳通過立柱 相連接,在兩個底腳的前端分別安有牽引環,纜線盤山型架上安有橫 梁,兩個底腳和支撐板上裝有加長活接,固定立柱和纜線盤山型架的 中間裝有活接,可拆卸,滾軸槓裝在固定立柱的軸承座上,軸承裝在 滾軸槓的兩端,滾軸槓的一端裝有限速軸。該產品結構簡單,設計 合理,在纜線地埋下線器作業前行時,通過牽引將光纜、鋼鉸排雷 線或光纜、電纜、單線、雙線或三線同時鋪放,裝卸纜盤簡便易行,
放線易於操作,不絞線、不斷線,能保證纜線鋪放下埋質量,下坡或 斜坡作業時穩定性好,不易於側翻或滑坡,轉場運輸可將纜線盤山型 架上端卸下,便於運輸時裝車、卸車。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纜線鋪放器的結構示意圖。
l一軸承 4一吊環 7—牽引環 10—立柱 13-拉筋
2—纜線盤山型架
5—滾軸槓
8—底腳 ll一橫梁 14一支撐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
3—支撐板 6—活接 9一固定立柱 12—加長活接 15—限速軸 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
例,纜線鋪放器由軸承(l)、纜線盤山型架(2)、支撐板(3)、吊 環(4)、滾軸槓(5)、活接(6)、牽引環(7)、底腳(8)、固定立柱 (9)、立柱(10)、橫梁(11)、加長活接(12)、拉筋(13)、支撐架 (14)、限速軸(15)構成。纜線盤山型架(2)有3個,它安裝在支 撐架(14)上,並用拉筋(13)固定在兩個底腳(8)上,支撐板(3) 安裝在纜線盤山型架(2)的兩個對稱內角上,在纜線盤山型架(2) 的頂角上裝有吊環(4 ),支撐架(14 )和兩個底腳(8)通過立柱(10) 相連接,在兩個底腳(8)的前端分別安有牽引環(7),纜線盤山型 架(2)上安有橫梁(11),兩個底腳(8)和支撐板(3)上裝有加長 活接(12 ),固定立柱(9)和纜線盤山型架(2 )的中間裝有活接(6 ), 可拆卸。滾軸槓(5)裝在固定立柱(9)的軸承座上,軸承(1)裝 在滾軸槓(5)的兩端,滾軸槓(5)的一端裝有限速軸(15)。
權利要求1、一種纜線鋪放器,它由軸承(1)、纜線盤山型架(2)、支撐板(3)、吊環(4)、滾軸槓(5)、活接(6)、牽引環(7)、底腳(8)、固定立柱(9)、立柱(10)、橫梁(11)、加長活接(12)、拉筋(13)、支撐架(14)、限速軸(15)構成,其特徵在於纜線盤山型架(2)有3個,它安裝在支撐架(14)上,並用拉筋(13)固定在兩個底腳(8)上,支撐板(3)安裝在纜線盤山型架(2)的兩個對稱內角上,在纜線盤山型架(2)的頂角上裝有吊環(4),支撐架(14)和兩個底腳(8)通過立柱(10)相連接,在兩個底腳(8)的前端分別安有牽引環(7)。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纜線鋪放器,其特徵在於纜線盤山 型架(2)上安有橫梁(11),兩個底腳(8)和支撐板(3)上裝有加 長活接(12),固定立柱(9)和纜線盤山型架(2)的中間裝有活接(6),可拆卸。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纜線鋪放器,其特徵在於滾軸槓(5) 裝在固定立柱(9)的軸承座上,軸承(1)裝在滾軸槓(5)的兩端, 滾軸槓(5)的一端裝有限速軸(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纜線鋪放器,它由軸承、纜線盤山型架、支撐板、吊環、滾軸槓、活接、牽引環、底腳、固定立柱、立柱、橫梁、加長活接、拉筋、支撐架、限速軸構成。纜線盤山型架安裝在支撐架上,支撐板安裝在纜線盤山型架的兩個對稱內角上,在纜線盤山型架的頂角上裝有吊環,支撐架和底腳通過立柱相連接,底腳上安有牽引環,底腳和支撐板上裝有加長活接,滾軸槓裝在固定立柱上,它的一端裝有限速軸。該產品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裝卸纜盤簡便易行,放線易於操作,不絞線、不斷線,能保證纜線鋪放下埋質量,便於運輸,裝卸車方便。
文檔編號H02G1/06GK201061101SQ20072011667
公開日2008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24日
發明者孫清學 申請人:孫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