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作文
2024-07-20 07:35:45 1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侵略戰爭,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浴血奮戰,前僕後繼,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作文,歡迎大家閱讀!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作文1】
1937年7月7曰,駐豐臺日軍在盧溝橋以北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以一名士兵失蹤為藉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這一無理要求遭到拒絕,日軍當即炮轟宛平縣城和蘆溝橋。中國駐軍第29軍官兵奮起反抗,擊退日軍數次進攻。史稱「七七事變」或「蘆溝橋事變」。它是中國現代史上極為重大的事件,從此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序幕,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是全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
1937年7月8曰,中共中央率先向全國發出通電,大聲疾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呼籲國共兩黨合作抗日,號召全國人民、軍隊和政府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長期對日本採取妥協退讓政策;盧溝橋事變後,這一次,蔣介石並沒有像以往一樣妥協退讓,而是毅然選擇了抵抗。7月16日,蔣介石邀集各界人士158人在廬山舉行談話會,討論「應戰宣言」。該《宣言》堅決地聲稱:「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但是,對於這份宣言應否發表,眾議不一。蔣介石自己也猶豫不定,7月16日日記云:「此宣言發表,其影響究為利為害?」到7月19日,蔣介石決定排除阻力,公開發表「應戰宣言」。日記云:「人人以為可危,阻不欲發,我則以為轉危為安,獨在此舉,但當一意應戰,核發戰鬥序列,不當再作迴旋之想矣。」為了減少這份《宣言》的衝擊力,他將之改稱為「談話」。
廬山談話的措辭空前激烈,但是,蔣介石並沒有下決心關閉「和平解決」的大門,所以同時表示:「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一秒鐘,我們還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戰事的解決。」此後,隨著日本軍事行動的擴展,蔣介石的抗戰決心逐漸堅決。27日,日軍全面進攻北平附近的通州等地,蔣介石日記云:「遭必不能免戰之禍,當一意作戰,勿再作避戰之想。」開始積極部署抗戰軍事事宜。
抗戰八年,中國共產黨開闢的敵後戰場與國民黨軍隊堅守的正面戰場,相互配合,相互策應。無論是在抗戰前線或敵人後方,無論在根據地遊擊區還是淪陷區,各民族和各階層人民結成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禦侮一致抗敵,終於取得了最後勝利。
1999年,國務院正式把「七。七」作為抗戰紀念日,旨在教育後人弘揚中華民族團結抗戰,共御外寇,前僕後繼,英勇鬥爭的愛國主義精神,發揚革命前輩的敢於鬥爭、敢於拼博、艱苦奮鬥的精神。為把我國早日建設成為科學、民主、繁榮、昌盛、富強,具有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努力奮鬥。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作文2】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侵略戰爭,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浴血奮戰,前僕後繼,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應當銘記那段歷史。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趁張學良調動東北軍主力入關參加中原大戰留駐華北之機,由司令本庄繁親自策劃,在瀋陽附近的柳條湖破壞了一小段南滿鐵路,誣衊此為中國國民革命軍所為,當夜向瀋陽北大營之國民革命軍發動進攻,標誌著「柳條湖事變」,又稱「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1937年7月7日,駐豐臺日軍在盧溝橋以北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以一名士兵失蹤為藉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這一無理要求遭到拒絕,日軍當即炮轟宛平縣城和蘆溝橋。中國駐軍第29軍官兵奮起反抗,擊退日軍數次進攻。7月7日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序幕。史稱「七七事變」或「蘆溝橋事變」。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16日,蘇軍總參謀部發表聲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5日所發表的投降聲明,僅僅是無條件投降的一般宣言,並未向武裝部隊發布停止敵對行動的命令,而且日本軍閥仍在繼續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實際投降……遠東蘇軍將繼續對日攻勢作戰。」此段時間,由於日軍的敢死隊出動,導致蘇聯傷亡頗為慘重。戰事直到8月23日蘇軍佔領旅順港口才真正結束。
1945年9月2日,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籤字儀式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軍軍艦「密蘇裡」號上舉行。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籤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
1951年8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由周恩來總理籤署的通告,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9月3日,中國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放假1天,懸旗3天。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70號《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修訂發布)中發布的有關抗日的紀念日有「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這是中國政府以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抗日戰爭紀念日。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作文3】
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71年前的今天,我們抗日勝利了,日本無條件投降。所有國人都會把今天這個日子銘記於心的。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何取得勝利?直到今天,國際軍事歷史界仍有興趣地問:為什麼二戰前的阿爾巴尼亞亡國了?為什麼西班牙共和國在那麼多的國際援助下失敗了?而中國的抗日長達14年,長期處於孤軍奮戰,鮮有外援,最終卻贏得了勝利!真實令人不可思議!
大而弱的中國卻打敗了小而強的日本,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要知道,在抗日戰爭以前,也有許多人認為中國武器不如日本,如果抗日的話,將會同阿爾巴尼亞一樣地滅亡,這種亡國論的觀點在後來被擊得粉碎。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中國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統一戰線旗幟下,由中國各族人民和海外華僑廣泛參加的全民抗戰。
實行人民抗戰,是打敗日本侵略者最有效的途徑,這是奪取勝利的關鍵。抗日戰爭,由於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有八路軍、新四軍等主力兵團為骨幹,有敵後各根據地廣大人民群眾的參加,因此它具有深遠的計劃性、廣泛性和持久性,在整個敵後戰場,抗日軍民以普遍的遊擊戰與運動戰相結合。許多國家的政府代表人民的利益強裂譴責日本的侵略行為,並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物質援助。
從1937年到1944年,美、蘇、英、法等四國向中國貸款約為10.478億美元,1.5億英鎊,10.3億法郎。由此可見,抗日戰爭,不僅是中國的事,也是亞洲的事,世界的事。抗日戰爭中,中國獲得的同情與援助體現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國際力量間的相互協作,體現出國際主義精神,對中國抗戰勝利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